免费99精品国产_精品国产高清免费_欧美日韩亚洲精品中文专区_亚洲美女视频免费爽

2016年中國城鎮(zhèn)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七屆)通知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水業(yè)新聞 » 正文

污泥和焚燒渣有望變“次黃土” 《應用新技術變垃圾填埋為生態(tài)修復推動老港舊貌煥新顏》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5-01-29  瀏覽次數:95
核心提示:污泥和焚燒渣有望變“次黃土” 《應用新技術變垃圾填埋為生態(tài)修復推動老港舊貌煥新顏》
2016年中國城鎮(zhèn)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七屆)通知暨征稿啟事

填埋場總有一天將填滿

《應用新技術變垃圾填埋為生態(tài)修復推動老港舊貌煥新顏》這份提案,郭翔寫了很久,也修改了多遍,他還把它改成政協(xié)專題會議的大會發(fā)言,向副市長蔣卓慶匯報。

郭翔的開場白直截了當,“眾所周知,老港是我們上海的垃圾填埋場。在這并不遼闊的土地上,這塊土地早晚要被填滿。”

他講述了目前上海垃圾填埋的現狀:“上海當前垃圾處理仍以填埋為主。而上海土地空間狹小,垃圾填埋難以持續(xù),并存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隱患。因此,采取國際上成熟的垃圾焚燒工藝將成為垃圾處理的主要措施。但垃圾焚燒并不能使垃圾完全消失,會留下大量的垃圾焚燒渣,處理不當,仍存在重金屬、二噁英等環(huán)境污染問題。”

郭翔一邊說一邊拿出幾張精心挑選的照片,向青年報記者展示,其中一張是垃圾焚燒產生的渣,另一張則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污泥。“你知道明礬嗎?在水中放入類似明礬的沉淀物后,上面的水會很清,下面則會沉淀粘附大量臟東西的污泥。這些污泥的處理辦法目前只有焚燒和填埋兩種。污泥做肥料會污染環(huán)境,其中的重金屬還會滲透到地下水。”

9萬噸病號土逐漸“康復”

有了問題,就要解決。

郭翔透露說,自己目前已在嘉定開辟了一塊試驗田。他先將垃圾焚燒渣和處理污水后的污泥,經現代化流水線生產成為含微量重金屬的“次黃土”,隨后在這些黃土上種植能夠吸收重金屬的植物,添加有益微生物菌通過發(fā)酵促進植物更快、更好地吸收與富集重金屬。

“我們現在在和復旦城市生態(tài)規(guī)劃與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王祥榮委員合作。讓他們提供這些特別的植物和微生物。這一兩年,我們總共利用了9萬噸的焚燒渣和污泥。”郭翔介紹說。

28日,記者聯系上了王祥榮,他表示,“我們在嘉定利用40畝地,應用了幾十種植物,建立了喬木、灌木等10多種群落。經過了2年多的測試,效果不錯。”

談及這項新技術,王祥榮表示,這是他在英國做訪問學者時受到的啟發(fā)。“現在英國已經有了相應的研究和開發(fā),通過植物來修復土壤。后來,我們培育了適合上海的本土植物和菌種,經過2年的試驗,發(fā)現土壤里的重金屬逐年衰減,下降了10~30%不等。”

修復周期控制在兩三年

那么,利用植物來修復土壤是否耗時耗力呢?王祥榮解釋說,通過微生物菌種的助力,可以大大減少時間,使得修復周期控制在兩三年。

王祥榮透露說,這些“康復出院”的土壤可以在其他工作崗位上發(fā)揮余熱,譬如作為綠化或建筑土壤。它們的“康復成本”只有傳統(tǒng)物理、化學方式的三分之一,而且不會有殘留物。

至于這一新技術能否予以推廣,王祥榮表示這需要多方面的“成全”。

郭翔的設想是,“在此基礎上,形成一條環(huán)保經濟產業(yè)鏈:前端是垃圾焚燒廠和污水處理廠,中端是‘次黃土’制造廠,后端是生態(tài)修復企業(yè)。經兩年多時間,將次黃土修復改良成為良土,良土可被用來圍海造地。”

此外,在郭翔看來,現在的老港雖是垃圾填埋場,但它本身卻是最佳的土壤生態(tài)修復場。建議老港今后轉型發(fā)展成為生態(tài)修復場,將老港土地做好生態(tài)區(qū)劃分塊,這樣,老港土地就能被全面盤活,循環(huán)周轉使用。

為了讓自己的想法盡早實現,這兩天的“兩會”上,郭翔沒閑著,早在25日的政協(xié)咨詢活動上,他就分頭找了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陸月星和市水務局的相關負責人,還在26日的專題會議上毛遂自薦。

“我不缺錢,作為企業(yè)要盡社會責任。如果再這樣填埋下去,我們的下一代怎么辦?”郭翔對著陸月星一陣游說。在聽了他描繪的藍圖后,陸局長問郭翔要數據,并介紹說,在“十三五”末,老港要達到零填埋。如果確實此方法可行,不排除有合作的可能性。

28日,記者再次撥通了陸月星的電話,他強調說,“目前這一技術還沒有可靠的數據。利用植物修復土壤需要比較長的周期。我們會持續(xù)跟蹤這件事,關注一些科研成果。”

“我和郭委員打交道好幾年了,他的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比較強。”市水務局副局長朱石清表示,但一個好的科研項目到運用需要時間。植物+微生物模式是否能成功,需要經過方方面面的論證,項目本身還有一段路要走。

“的確,上海已經沒那么多填埋的地方,對于污泥現在主要采取干化焚燒。因此一個項目是否能成功要和上海的規(guī)劃相符,還要符合無害化的原則。對于科技創(chuàng)新的項目,我們很歡迎,也表示支持。”朱石清表示。

他分析說,該項目未必會全部照搬使用,如果論證有效,可能會在局部應用。這是一個復雜的項目,譬如需要對黃土做監(jiān)測,看是否對地下水有污染等。

 

污泥和焚燒渣有望變“次黃土”

時間:2015-01-29    來源:青年報

作者:范彥蘋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yè)網/>
</div>
<div   id= 
 
[ 行業(yè)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yè)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