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將精力完全投入在相反的方向上——如何減少泥沙淤積對三峽庫區(qū)的影響。
2003-2012年間,三峽水庫泥沙淤積總量(單位:億噸) (何籽/圖)點擊可查看大圖。
長江上游水電大躍進成了三峽入庫泥沙減少的主因。圖中河流上的橫線為已建成或規(guī)劃中的大壩。根據(jù)公開資料整理。 (何籽/圖)
原三峽集團董事長曹廣晶曾講過,“我不否認三峽水庫清水下泄對下游堤岸崩潰有一定影響,但這絕不是主要原因……這與河岸本身的堅固情況、水流的方向和沖擊力等都有密切關系。”
但更深刻的改變則是長江與流域內湖泊的“江湖關系”。“比較明顯的是對洞庭湖的影響。”翁立達表示,“洞庭湖與長江的關系是幾萬年形成的,現(xiàn)在一下被打亂,本來水生生物是可以進來(洞庭湖)的,現(xiàn)在進不來了,整個生態(tài)都在發(fā)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