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建設:固“里子”方能美“面子”
城市的出現(xiàn),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隨著我國的經濟不斷發(fā)展,新型城鎮(zhèn)化和現(xiàn)代化城市的建設逐步完善,城市的面貌從初初的含苞待放變得百媚千嬌起來。寬闊的馬路和道旁的草木相映生輝,林立的高樓與變幻的車流為城市繪出斑斕底色。
然而一些“情況”的出現(xiàn),卻讓城市的“美貌”蕩然無存。這些年,部分城市內澇讓不少城市開啟了“看海模式”,污水將光潔美麗的城市形象毀得一干二凈;還有由于體制分割造成的“馬路拉鏈”問題,也讓市民笑口難開;更有部分殘留的“空中蜘蛛網”,既影響市容又危及公共安全。
要想城市有面子,需從筑牢里子做起。5月24日,李克強總理在武漢中央商務區(qū)地下綜合管廊考察時強調,要積極探索PPP模式,通過完善回報機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地下管廊建設,有效避免城市路面動輒“開膛破肚”,消除“馬路拉鏈”。
發(fā)展地下管廊,要矯正重“面子”輕“里子”的畸形政績觀。不是只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才是建設。埋在地下的管網工程作為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雖不顯眼,卻實實在在改變著城市的風貌。如今許多官員為了政績,熱衷投資一些立竿見影形象工程,對于社會效益顯現(xiàn)也比較慢的公共設施視而不見,實際上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視體現(xiàn)。
總理說,地下管廊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就是要城市治理者們用長遠治理的目光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不僅可以滿足民生之需,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同時也能解決城市發(fā)展中的各類“情況”,保障城市安全、美化城市景觀,完成城市集約高效的華麗轉型。
當然一些地區(qū)的管理者深諳城市發(fā)展需“里外兼修”的道理,卻被迫陷于“無米之炊”的困境。發(fā)展之路必然不是一帆風順,披荊斬棘考驗執(zhí)政者手段與魄力。一方面管理者要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貼、貸款貼息等方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與管理。積極探索PPP模式和完善回報機制,讓民間資本為市政建設注入動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將管廊建設列入專項資金,為管廊建設灌入底氣。
固“里子”方能美“面子”。要想關閉看海模式,掃清空中蛛網,需先固“里子”,著力發(fā)展地下管廊建設,讓城市有顏值更有氣質。(長江網 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