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99精品国产_精品国产高清免费_欧美日韩亚洲精品中文专区_亚洲美女视频免费爽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水業(yè)人物 » 正文

盛洪---- 現任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執(zhí)行理事,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中心)教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05-22  瀏覽次數:175
核心提示:盛洪---- 現任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執(zhí)行理事,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中心)教授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經濟學家盛洪稱政府沒必要為所有教育埋單

盛洪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山東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1954年12月生于北京。1983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1986年、1990年分別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執(zhí)行理事,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中心)教授。他的專著《分工與交易》是制度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在中國的成功嘗試之一;他的論文集《尋求改革的穩(wěn)定形式》及主編的《中國的過渡經濟學》代表了過渡經濟學領域的領先水平;隨筆集《經濟學精神》透露了他普及經濟學的努力、 和對文化與道德問題的關注;文集《為萬世開太平》則交織著理性主義的冷靜思考和關注天下未來的文化激情。
 
中文名
盛洪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54年12月
職    業(yè)
所長
畢業(yè)院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代表作品
《分工與交易》《中國的過渡經濟學》《為萬世開太平》

 
 
 

1人物信息

姓 名:
盛 洪
性 別:
國 籍:
中 國
籍 貫:
北 京
出生年月:
1954年12月
學 歷:
博 士
專業(yè)領域:
宏 觀 經 濟
職 稱:
教 授
畢業(yè)院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供職機構: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
職 務:
所 長
 

2簡介

盛洪1954年12月生于北京
盛洪

盛洪

,1983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1986年和1990年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相繼獲得經濟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F任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和山東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盛洪對經濟學各領域有著廣泛的興趣。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他先后致力于宏觀經濟理論和中國宏觀經濟問題的研究;產業(yè)經濟理論和中國產業(yè)政策的研究;制度的結構 、起源和變遷的研究;文明的沖突、融合與整合問題的研究;上百篇研究成果分別發(fā)表在各種學術刊物上。1987年以后,他又注重介紹和翻譯新制度經濟學的文獻;組織 翻譯了羅納德·科斯教授的論文集《論生產的制度結構》,近年來又主編了新制度經濟學經典論文集《現代制度經濟學》。他的專著《分工與交易》 是制度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在中國的成功嘗試之一;專著《治大國若烹小鮮》是用制度經濟學分析政府的學術努力;他主編的《中國的過渡經濟學》和論著《尋求改革的穩(wěn)定形式》代表了過渡經濟學領域的領先水平;他的隨筆集《經濟學精神》和《在傳統(tǒng)的邊際上創(chuàng)新》透露了他普及經濟學的努力、 和對文化與道德問題的關注;他的文集《為萬世開太平》則交織著理性主義的冷靜思考和關注天下未來的文化激情。
 

3作品列表

總體介紹

他的專著《分工與交易》是制度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在中國的成功嘗試之一;他主編的《中國的過渡經濟學》代表了這一領域的領先水平;除此之外, 他
盛洪

盛洪

致力于經濟學的普及, 關注文化與道德問題, 在《讀書》、《東方》等雜志上發(fā)表的經濟學隨筆和雜文受到讀者的喜愛。他的隨筆集《經濟學精神》透露了他普及經濟學的努力、和對文化與道德問題的關注;他的論著《為萬世開太平》傾注了他對文明沖突與人類和平的思考。

中國工業(yè)經濟研究

“關于我國產業(yè)政策的幾點看法”,論文,1萬字,載《中國工業(yè)經濟研究》 ,1988年1月。
“關于通貨膨脹的體制分析和政策分析”,論文,1.2萬字,載《中青年經濟論壇》,1988年1月。
“論法人制度”,論文,1.5萬字,載《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報告》,1988年4月26日。
“現代市場經濟的制度基礎”,論文,0.4萬字,載《中青年論壇》,1988年6月。
“產業(yè)與組織--對美國波士頓地區(qū)產業(yè)更替的思考”,論文,1萬字,載《管理世界》,1988年6月。
“投資乘數質疑的思考”,論文,0.8萬字,載《投資研究》,1988年12月。
“論經濟制度運轉及變革的費用”,論文,1.2萬字,載《中青年經濟論壇》,1989年1月。
“論制度現代化”,論文,1.5萬字,載《中國:發(fā)展與改革》,1989年5月。
“尋求宏觀經濟變動的制度原因”,論文,0.7萬字,載《經濟研究》,1989年6月。
“科斯的新制度經濟理論”,論文,0.7萬字,載《世界經濟研究》,1990年4月,與陳郁合作。
“論壟斷與投機”,論文,0.8萬字,載《天津社會科學》,1990年5月。
“對經濟發(fā)展的衡量:尺度、參照系和單位交易費用”,論文,1.2萬字,載《上海經濟研究》,1990年7月。
《企業(yè)、市場與法律》,譯著(作者:羅納德·科斯),18.8萬字,上海三聯書店,1990年,與陳郁合作編輯并校對。
“市場擴張、交易費用和生產方式變革”,論文,3.5萬字,載《管理世界》,1990年12月,1991年1月。

經濟研究

“尋求改革的穩(wěn)定形式”,論文,1萬字,載《經濟研究》,1991年1月。
“On money supply in the cour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論文,1.5萬字,Chinese Economic Studies Spring,1991。與鄒剛合作。
“經濟學方法論:新古典主義和制度主義”,論文,1萬字,載《天津社會科學》,1991年5月。
“生產性努力的增長--論近現代經濟發(fā)展的一個原因”,論文,1.5萬字,載《改革、開放與增長》,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5月。
“On institutional mordernization”,論文,1.5萬字,Economic Development of Poor Countries,The World Press Private Ltd.,1991。
“制度變革,經濟發(fā)展和宏觀經濟變動”,論文,1.2 萬字,載《經濟研究》,1991年12月。

分工與交易

《分工與交易》,論著,25萬字,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1月。
“科斯的交易費用和諾貝爾經濟學獎”,文章,0.6萬字,載《科技導報》,1992年3月。
“高尚的帕累托佳境”,文章,0.7萬字,載《讀書》,1992年5月。
“‘社會成本問題’的問題”,論文,1萬字,載《經濟學動態(tài)》,1992年10月。
“市場化的條件、限度和形式”,論文,1.5萬字,載《經濟研究》,1992年11月。
“東方世界的興起”,文章,0.3萬字,載《讀書》,1992年11月。
“中國先秦哲學和現代制度主義”,論文,1.5萬字,載《管理世界》,1993年6月。
“建立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和倫理觀念”,文章,0.6萬字,載《科技導報》,1993年5月。
“科斯教授和新制度經濟學理論”,論文,1.2萬字,載《天津社會科學》,1993年5月。
“尋求不同”,文章,0.5萬字,載《讀書》,1993年10月。
“交易費用相關”收分配相關及其它--兼答張軍”,論文,1.1萬字,載《經濟研究》,1993年11月。
“經濟學透視下的民主”,論文,1.5萬字,載《現代經濟學前沿專輯》第二輯,商務印書館,1993年。
“不可投票的和不可交易的”文章,0.6萬字,載《讀書》,1994年3月。
《中國的過渡經濟學》,主編,17.4萬字,其中本人論文4.7萬字,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

論生產的制度結構

《論生產的制度結構》,譯校,原著科斯,26.7萬字,上海三聯書店,1994年3月。
“知識分子應該作什么?”,文章,0.6萬字,載《讀書》,1994年7月。
“把羞恥當羞恥,把罪惡當罪惡”,文章,0.5萬字,載《讀書》,1994年10月。
“現代經濟學的中國淵源”,文章,0.7萬字,載《讀書》,1994年12月;
“為什么人們會選擇對自己不利的制度安排?”,論文,0.8萬字,《中國社會科學 季刊》,1995年春季卷。
“外部性問題與制度創(chuàng)新”,論文,1.2萬字,《管理世界》,1995年第 期;
“制度經濟學面臨的新問題”,論文,0.6萬字,《經濟學與中國經濟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什么是文明?”,論文,1.2萬字,《戰(zhàn)略與管理》,1995年第5期;
“經濟學精神”,文章,1.2萬字,《中國書評》,1995年11月;
“中國市場化過渡過程的研究”,論文,1.5萬字,《經濟研究》,1996年第1期;
“經濟學怎樣挑戰(zhàn)歷史?”,文章,1.5萬字,《東方》,1996年第1期;
“從民族主義到天下主義”,文章,1.2萬字,《戰(zhàn)略與管理》,1996年第1期;
“法官裁決與公共選擇”,論文,0.7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季刊》,1996年春季卷

盛洪集

《盛洪集》,論文集,39萬字,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又讀科斯”,文章,0.8萬字,《讀書》,1996年第3期;
“我讀科斯”,文章,0.6萬字,《讀書》,1996年第5期;
“為什么要容忍異教徒?”,文章,0.7萬字,1996年第7期;
“紙上的帝國”,文章,0.6萬字,《國際經濟評論》,1996年第 期;
“會有一個經濟學的中國學派嗎?”,論文,3.0萬字,《中國書評》,1996年5月;

經濟學精神

《經濟學精神》,論文集,20萬字,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
盛洪

盛洪

年;
《中國經濟學1995》,主編,18萬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和制度分析”,論文,1.2萬字,《經濟研究》,1997年2月;
“有關中國減稅的三個理論問題”,論文,1.3萬字,載《中國稅制改革》,中國經 濟出版社,1997年1月;
“為萬世開太平”,文章,0.6萬字,《北京青年報》,1997年4月7日;
“企業(yè)并購與制度變遷”,文章,1.6萬字,《上海證券報》,1997年 月 日;
“國有企業(yè):體制轉軌和宏觀經濟績效”,論文,1.4萬字,《體制改革與宏觀經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個人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論文,1.6萬字,未發(fā)表;
“論社區(qū)資產個人化的兩種途徑:分與賣”,論文,0.8萬字,未發(fā)表;
“競爭規(guī)則是如何形成的?”,論文,1.4萬字,未發(fā)表。
 

4個人語錄

責譴

1.壟斷在中國雖然在輿論上受到了責譴,但是在具體的制度中具有某些合法性,所以某些時候,壟斷其實表現為一個利益集團在跟整個社會爭利益,和其他的利益集團爭利益,爭利益過程中可能會利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其中由于他們這些壟斷利益集團他們有很多優(yōu)勢資源,他們可能會爭取到一些合法的安排,這些安排對他們有利,這樣他們會成百億成千億更多地獲取收入分配,其實我們國家應該說壟斷利益集團相當多,如果有一個成百億上千億的話,如果有若干個十個壟斷的集團,那就是成萬億的,GDP會轉移到他們手里,我覺得這個問題比個別的腐敗更嚴重。

機會

2.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說,模糊不清的前景和正在開放的產業(yè)領域中更有發(fā)展的機會。因為一旦到誰都能看清楚的時候,也就沒有機會了。

納稅

3.“納稅”不言而喻地包含著雙向義務:公民向政府納稅,政府向公民提供公共物品。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政府和公民之間在手段上并不對稱,政府可以強制性地讓公民納稅,但公民卻沒有手段讓政府履行自己的職責。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yè)網/>
</div>
<div   id= 
 
[ 行業(yè)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yè)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