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99精品国产_精品国产高清免费_欧美日韩亚洲精品中文专区_亚洲美女视频免费爽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水業(yè)人物 » 正文

甄廣印 教授/博士生導師 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甄廣印(有機固廢生物轉化與碳減排研究室,負責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3-08-20  來源:甄廣印 教授/博士生導師 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甄廣。ㄓ袡C  瀏覽次數(shù):203
核心提示:甄廣印 教授/博士生導師 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甄廣。ㄓ袡C固廢生物轉化與碳減排研究室,負責人)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甄廣印

教授/博士生導師

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電話: 54341145
電子郵箱: gyzhen@des.ecnu.edu.cn
辦公地點: 資環(huán)樓402室
       

    主頁網(wǎng)址

    https://faculty.ecnu.edu.cn/_s31/zgy/main.psp


人資料

  • 部門: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 畢業(yè)院校:同濟大學
  • 學位:博士
  • 學歷:研究生
  • 郵編:200241
  • 聯(lián)系電話 
  • 傳真:
  • 電子郵箱:gyzhen@des.ecnu.edu.cn
  • 辦公地址:上海市閔行區(qū)東川路500號資環(huán)樓402室 200241
  • 通訊地址:上海市閔行區(qū)東川路500號 200241

教育經(jīng)歷

2012.09~2013.10 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環(huán)境科學研究科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項目)(指導教師:李玉友教授);

2008.09-2013.11 同濟大學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博士(碩博連讀)(指導教師:趙由才教授),博士學位論文題目《城市污泥強化深度脫水資源化利用及衛(wèi)生填埋末端處置關鍵技術研究》;

2004.09-2008.06 湖南大學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學士,本科畢業(yè)論文題目《敵敵畏、三唑磷、毒死蜱三種有機農(nóng)藥降解菌的篩選與鑒定》(指導教師:范長征講師);

工作經(jīng)歷

2017.12~:華東師范大學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導;

2017.01~2017.11:華東師范大學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導(紫江青年學者);

2017.01~: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土木工學専攻環(huán)境保全工學分野,外國人研究者(兼職);

2016.09~2017.01: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土木工學専攻環(huán)境保全工學分野,教育研究支援者(外國人研究員);

2014.07~2016.08:日本國立研究開発法人國立環(huán)境研究所資源循環(huán)廃棄物研究センター(環(huán)境修復再生技術研究室),JSPS特別研究員(所屬: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合作者:徐開欽教授);

2013.12~2014.06: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土木工學専攻環(huán)境保全工學分野,訪問學者(指導教師:李玉友教授);

個人簡介

 

甄廣。有機固廢生物轉化與碳減排研究室,負責人),男,中共黨員,19841106日生人,華東師范大學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學院紫江青年學者,教授,博導;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全球頂尖前10萬科學家(2021-全球學者庫)、2017年度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福建省閩江學者講座教授(2021)、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A類)獲得者、2015年上海市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2014年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獎勵獲得者,兼任日本東北大學訪問學者(2017.01~)、匈牙利University of Pannonia和越南Ton Duc Thang University合作研究者等。

圍繞有機固廢深度脫水與全量資源化利用、微生物電解池能源強化回收、水環(huán)境流域管理等環(huán)境工程熱點和國家需求,開展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研發(fā)與應用工作,包括(i)污泥脫水技術的革新;(ii)易腐有機固廢厭氧生物轉化(厭氧膜生物反應器AnMBR、CSTR等);(iii)污水/工業(yè)廢水厭氧生物處理與代謝機制;(iv)微生物電催化誘導CO2甲烷化工藝等。部分核心技術已成功應用于上海、無錫等城市250t污泥安全處置工程。在國內外知名能源與環(huán)境類期刊發(fā)表論文134篇,其中SCI源論文106篇(總引次數(shù)>5970次;h指數(shù)43;i10指數(shù)80Google Scholar),包括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Renew. Sustain. Energy Rev.、J. Membrane Sci.、Water Res. 、Appl. Energy等,其中8篇論文入選ESI高倍引論文一篇入選Hot paper,即其學術領域中最優(yōu)秀的0.1%)、2SCI源封面論文;申請專利18項,授權10、企業(yè)標準1件(Q/HJSY TG3102.16—2015);主著英文專著1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covery: Sewage Sludge,Zhen Guangyin and Zhao YoucaiElsevier Inc., 2017)、中文專著2部(同濟大學出版社,冶金工業(yè)出版社)、參編學術專著6。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上海市教委東方學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A類)、上海市2021年度“科技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上海市科技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一帶一路青年科學家交流國際合作項目、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外國人特別研究員獎勵項目等10余項。

兼任《環(huán)境科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評價專家、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FESE)青年編委、Results in Engineering (RINENG)青年編委、Applied chemical engineering 編委、《工業(yè)水處理》青年編委、《能源環(huán)境保護》青年編委、IWA國際水協(xié)會會員、IWA中國青年委員會委員、第一屆有機固廢學術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 Marine Microbiology、Annals of Biotechnology雜志編委,日本水環(huán)境學會國際會員,中國硅酸鹽學會固廢分會-危廢專委會委員等;擔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余個國際頂尖能源與環(huán)境領域SCI期刊審稿人,被評為Applied Energy (2016)、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6)、Waste Management (2018-06)、Chemosphere (2016-12)、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7-08)、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7-0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8-06)、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 (2018-02)、Energy (2018-05)SCI源期刊的“Outstanding Reviewer”。會委員等;指導博士后研究員1名、博士生3名、碩士生12名、本科生8名;已畢業(yè)博士1名、碩士生4名、本科生8名。

 


個人獲獎/榮譽情況:

 

 

[30] 2022年度:污泥絮體的微納米結構調控與活性組分生物化學反應過程,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甄廣印、陸雪琴、牛冬杰、趙由才(排名1),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學;

[29] 2022年度: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上海賽區(qū),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

[28] 2022年度:上海市青少年雙碳方案提案大賽,優(yōu)秀指導老師

[27] 2022年度:首屆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學術文化節(jié)系列活動“雙碳”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學術文節(jié),優(yōu)秀指導教師(四個項目均獲優(yōu)秀指導教師),2022.11,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26] 2022年度:第八屆華東師范大學本科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學術論壇-優(yōu)秀指導教師,2022.11,華東師范大學教務處;

[25] 2022年度:2022年度華東師范大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優(yōu)秀指導教師,2022.11,華東師范大學;

[24]2022年度:2022年度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卓越育人獎(優(yōu)秀研究生導師獎),2022.11,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23] 2022年度:Rising Stars of Science Ranking released by Research.com at https://research.com/scientists-rankings/rising-stars (ranked 717 in the world and 264 in China) ;

[22] 2022年度:18屆留日中國人優(yōu)秀研究·創(chuàng)新成果表彰-優(yōu)秀青年研究者獎(恒坤獎,中國留日同學會;

[21] 2021年度:福建省閩江學者講座教授;

 

[20] 2020年度:華東師范大學第二批“青年科學家班主任”;

[19] 2020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師德師風優(yōu)秀個人獎;

[18] 2019年度華東師范大學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本科生導師制優(yōu)秀導師獎;

[17] 2018年度:城鎮(zhèn)泥質廢物靶向調質溶裂與資源能源轉化關鍵技術,華東師范大學青年科學獎(B類,35歲以下);

[16] 2018年度JSWE-IDEA Water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ward (Overseas Members Invitation Program (the 52nd Annual Conference, 2018))日本水環(huán)境國際招聘賞-In-situ Electrochemical Stimulation to Upgrade Co-digestion Behaviors of Sewage Sludge and Food Waste」,2018-3-16

[15] 2017年度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上海市教育委員會(TP2017041);

[14] 2017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A類);

[13] 2020年:華東師范大學教職工運動會一等獎;2018年度:華東師范大學教職工羽毛球比賽團體賽第八名(2019-5);

[12] 2017年度;華東師范大學紫江青年學者人才引進計劃;

[11] 2017年度,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同濟大學110周年校慶重點出版項目同濟博士論叢

[10] 2015年度: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關鍵技術與應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委員會,2015-11-27(排名第(何晟、浦燕新、甄廣印、郭廣寨、夏金雨、牛冬杰、朱衛(wèi)兵、張杰));

[9] 2015年度: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關鍵技術與應用,蘇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蘇州市人民政府,2016-01-05(排名第(孫雨清、浦燕新、甄廣印、朱衛(wèi)兵、夏金雨、牛冬杰、趙俊、黃嶸、趙由才)

[8] 2015年度:上海市研究生優(yōu)秀成果(博士學位論文),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市學位委員會,2016-06;

[7] 《污泥安全處置及資源化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年度編號:SNAD000001524697;2009-082012-06)(完成單位: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完成人:顏曉斐;程曉波;張辰;勵建全;陳華;趙由才;崔心紅;楊健;徐月江;姚杰;王國華;張善發(fā);朱南文;曹先艷;丁敏;王智勇;王亞宜;孫曉;池涌;周新宇;黃仁華;王洪;邢美燕;張厚強;王飛;王建華;黃瑾;王麗花;周海燕;張琪;陸志波;朱惟猛;王非;潘煒;徐燦華;王榮生;甄廣印;有祥亮;吳敏;嚴建華等),中國科技項目創(chuàng)新成果鑒定意見數(shù)據(jù)庫(成果入庫時間2013;成果類別:應用技術;成果水平:國際先進),中圖分類號X703,學科分類號610.30.

[6] 2014年度: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外國人特別研究員Pathway to University Positions in Japan, FY 2014-2015采用人數(shù)僅20人)(項目名稱:Bioenergy recovery and sludge reduction from wastewater using 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26·04916 (Zhen, G.)(合作者:徐開欽教授;

[5] 2014年度:同濟大學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2014-6-24

[4] 2012年度:同濟大學研究生短期出國訪學獎勵基金獲得者;

[3] 2012年度:留學基金委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資助(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指導教師:李玉友教授);

[2] 2012年度:同濟大學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世聯(lián)地產(chǎn)獎學金;2008年度:同濟大學研究生“A”類獎學金;環(huán)境學院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紅色故事會團體一等獎;

[1] 2006-2007年度:湖南大學乙等獎學金;材料力學競賽二等獎;湖南省優(yōu)秀貧困大學生獎學金;2005-2006年度:湖南大學甲等獎學金;校三好學生;2004-2005年度:湖南大學國家獎學金;校三好學生;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年度優(yōu)秀團員等。

個人主頁:

http://faculty.ecnu.edu.cn/cms/content/content.jsp?siteId=3611&pageId=0;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Guangyin_Zhen/contributions


指導學生科技競賽獲獎情況:

1.  邱博然、畢菁然、王愷元、王文迪.“電膜協(xié)作,減污降碳”——有機固廢厭氧處置能源轉換領航者,第十三屆“挑戰(zhàn)杯”中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全國銀獎,2023;

2.  邱博然、畢菁然、王愷元、王文迪、楊世豪、李欣曄、胡鳴原.“電膜協(xié)作,減污降碳”——有機固廢厭氧處置能源轉換領航者,北控水務杯第五屆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生態(tài)環(huán)境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銀獎,生態(tài)環(huán)境產(chǎn)教聯(lián)盟,2022-12,甄廣印、陸雪琴、瞿軼雯;

3.  王佳懿、劉溢盛,聚焦“雙碳”目標,助力CO2減排——基于電活性微生物的CO2捕獲同步甲烷轉化新能源裝置開發(fā),2022年江蘇省研究生“先進生物與綠色環(huán)保技術”創(chuàng)新實踐大賽,優(yōu)秀獎,蘇州科技大學,2022.12。

4.  王佳懿,韓宇樂,劉溢盛,太陽能驅動下的AnMBR-BES聯(lián)合AOM-MEC污水處理技術與節(jié)能減排策略,2022華東師范大學首屆“雙碳”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學術文化節(jié),一等獎,華東師范大學,2022.11。

5.  王佳懿,韓宇樂,劉溢盛,太陽能驅動下的AnMBR-BES聯(lián)合AOM-MEC污水處理技術與節(jié)能減排策略,2022華東師范大學首屆“雙碳”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學術文化節(jié),最受歡迎獎,華東師范大學,2022.11。

6.  王佳懿,韓宇樂,劉溢盛,太陽能驅動下的AnMBR-BES聯(lián)合AOM-MEC污水處理技術與節(jié)能減排策略,2023cleer杯”第一屆中國研究生“雙碳”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意大賽,三等獎,清華大學,2023.1

7.  王佳懿,韓宇樂,劉溢盛,劉兆斌,基于電活性微生物的CO2捕獲同步甲烷轉化新能源裝置開發(fā),2022第五屆可再生能源大賽,三等獎,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2023.3。

8.  邱博然、夏乙嘉、畢菁然、王愷元,“以碳減碳”-----一種基于碳點的熱水解耦合生物電化學系統(tǒng)協(xié)同處理污泥餐廚資源化利用裝置,2022年度上海市青少年“雙碳”方案提案大賽,科技發(fā)明類特等獎;

9.  邱博然、夏乙嘉,《“融合兩網(wǎng),分類減排”——基于再生資源與城市環(huán)衛(wèi)網(wǎng)絡融合探析中國全時空垃圾減碳潛力》,2022年度上海市青少年“雙碳”方案提案大賽,實踐調查類優(yōu)秀作品獎;

10.邱博然、夏乙嘉,“以碳減碳”-----一種基于碳點的熱水解耦合生物電化學系統(tǒng)協(xié)同處理污泥餐廚資源化利用裝置,“六百光年杯”“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節(jié)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二等獎2022.08,全國大學生節(jié)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委員會。

11.邱博然、夏乙嘉,“以碳減碳”-----一種基于碳點的熱水解耦合生物電化學系統(tǒng)協(xié)同處理污泥餐廚資源化利用裝置,“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節(jié)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華東師范大學校賽,特等獎,2022.06,華東師范大學。

12.博然、夏乙嘉、畢菁然、喻陶、林彤、張涵琪、張鳳敏,“融合兩網(wǎng),分類減排”----基于再生資源與塵世環(huán)衛(wèi)網(wǎng)絡融合探析中國全時空垃圾減碳潛力,“六百光年杯”“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節(jié)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三等獎,2022.08,全國大學生節(jié)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委員會。

13.夏乙嘉、邱博然,“融合兩網(wǎng),分類減排”----基于再生資源與塵世環(huán)衛(wèi)網(wǎng)絡融合探析中國全時空垃圾減碳潛力,第十七屆全國環(huán)境友好科技競賽全國總決賽優(yōu)勝獎No.202201S740, 2022.10,全國環(huán)境友好科技競賽組織委員會。

14.邱博然、夏乙嘉、畢菁然、喻陶、林彤、張涵琪、張鳳敏,“融合兩網(wǎng),分類減排”----基于再生資源與塵世環(huán)衛(wèi)網(wǎng)絡融合探析中國全時空垃圾減碳潛力,“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節(jié)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華東師范大學校賽,二等獎,2022.06,華東師范大學。

15.邱博然,“以碳減碳”-----一種基于碳點的熱水解耦合生物電化學系統(tǒng)協(xié)同處理污泥餐廚資源化利用裝置,“第十七屆全國環(huán)境友好科技競賽華東賽區(qū)”,等獎2022.10,全國環(huán)境友好科技競賽組織委員會。

16.王佳懿、劉溢盛,基于電活性微生物的CO2捕獲同步甲烷轉化新能源裝置(指導教師:甄廣印、陸雪琴),“六百光年杯”“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節(jié)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三等獎,2022.08,全國大學生節(jié)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2022.6

17.王佳懿、劉溢盛,聚焦“雙碳”目標,助力CO2減排---基于電活性微生物的CO2捕獲同步甲烷轉化新能源裝置開發(fā),“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節(jié)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華東師范大學校賽,三等獎,2022.06,華東師范大學。

18.邱博然、夏乙嘉、劉笑涵,美麗中國在行動---基于“兩網(wǎng)融合”窺探中國全時空垃圾生態(tài)及減碳潛力,第七屆匯創(chuàng)青春上海大學生文化創(chuàng)意作品展示活動,二等獎2022.08,中國上海市教育為啥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19.邱博然、王愷元等,“電膜協(xié)作,減污降碳”---有機固廢厭氧處置能源轉換領航者,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上海賽區(qū)高教主賽道,金獎2022。

20.邱博然、王愷元等,“電膜協(xié)作,減污降碳”---有機固廢厭氧處置能源轉換領航者,第十三屆“挑戰(zhàn)杯”上海市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金獎(晉級國賽),2022。

21.張衷譯、李萬江、張意志、張瑞良、王越、王娜,光電耦合驅動型微生物電催化CO2捕獲與高值品精煉轉化裝備(指導教師:甄廣。“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節(jié)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華東師范大學校賽,二等獎,2021.06,華東師范大學教務處。 


本科/研究生科創(chuàng)項目:

1. 蔡騰(博士生),上海市環(huán)境與生態(tài)高峰學科跨校合作專項培育項目(2022),半人工光合作用-生物電催化驅動二氧化碳轉化及界面電子傳輸限速機制研究,理工類項目,5萬元,2022.06-2024.05.

2.  張衷譯(博士生),華東師范大學2019年度優(yōu)秀博士研究生學術能力提升計劃項目,復合結構電極對CO2電甲烷化強化效應及其分子機制研究,理工類項目,YBNLTS2019-016,4萬元,2019.05~2021.06.

3.  周昱晗(本科生),上海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19市創(chuàng)),微電流調控協(xié)同磁性高爐除塵灰強化污泥厭氧消化產(chǎn)甲烷及電子傳遞機制研究,理工類項目,2019PY-406,1萬元,2019.10~2020.10。

4. 鄒亞娜、王愷元、臧越(本科生),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20國創(chuàng)),生物電化學耦合調控污泥-餐廚垃圾協(xié)同厭氧產(chǎn)酸研究,理工類項目,2020PY-393,1萬元,2020.10~2021.10。

5. 周迎(本科生),華東師范大學2020年度本科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培育項目(2020校創(chuàng)),污泥溶胞與有機組分化學聚合高值化學品制備研究,理工類項目,2020PY3975千元,2020.10~2021.10

6.  邱博然(本科生),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21國創(chuàng)重點項目),基于碳點的熱水解耦合生物電化學系統(tǒng)協(xié)同強化污泥餐廚共消化機理研究,理工類項目,202210269098G,2萬元,2021.10-2022.11(結題優(yōu)秀)。

7. 杜殷豪(本科生),上海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21市創(chuàng)),基于微生物電催化的CO2甲烷化電調控機制研究,理工類項目,2021PY405,1萬元,2021.10~2022.10。


指導學生獲獎學金/參加學術會議等情況:

1.  潘陽,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專業(yè)學位優(yōu)秀論文、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上海市優(yōu)秀畢業(yè)生。

2. 牛承鑫,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專業(yè)學位優(yōu)秀論文、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上海市優(yōu)秀畢業(yè)生。

3. 張瑞良,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專業(yè)學位優(yōu)秀論文等;

4.  蔡騰 (博士生),《CNFs復合電極的制備及其在SC-MFCs中處理垃圾滲濾液性能研究》,第九屆中國紡織學術年會暨第15屆亞洲紡織會議,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獎,浙江理工大學,杭州/紹興,2019.9.26-29。

5.  牛承鑫(碩士生),《基于熱水解策略的厭氧膜生物反應器污泥中溫厭氧消化:長期性能、微生物群落動態(tài)和膜污染防控》,2020年第十五屆全國研究生環(huán)境論壇,口頭報告(二等獎),同濟大學,2020.10.30-11.1,上海。

6.  潘陽(碩士生),基于電誘導的膜反應器厭氧污泥消化性能研究,2019年全國有機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研討會,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同濟大學,2019.5.9-10,安徽合肥。

7.  牛承鑫(碩士生),《基于污泥熱水解策略的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甲烷轉化及膜污染防控機制研究》,口頭報告,2020年全國有機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高峰論壇會議,研究生專場,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20.11.9-12,湖南長沙。

8.  牛承鑫(碩士生),Mesophilic anaerobic digestion of thermally hydrolyzed sludge in 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 Long-term performance, microbial community dynamics and membrane fouling mitigation,2020年第六屆亞洲低碳國際會議(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w Carbon Asia & Beyond-ICLCA 2020),Best Presentation,上海交通大學,馬來西亞理工大學,2020.9.1-2,上海。

9.  張衷譯(博士生),Electro-conversion of CO2 to CH4 by bioelectromethanogensis process in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 Long-term performance and 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 pathway2019年第三十屆全國環(huán)境博士生學術會議優(yōu)秀Oral獎,第三十屆全國環(huán)境博士生學術會議組委會,清華大學環(huán)境學院,2019.10.18-21,北京。

10.  鄭韶娟(碩士生),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第十八期光華研究生學術論壇,最佳匯報人獎,(最佳導師獎,甄廣印)。

11.  張衷譯,陸雪琴,甄廣印*,陰極生物膜固定CO2甲烷化的生物電化學行為及細胞外電子傳遞機制研究. 2021 第二十一屆全國電化學大會,2021.10.

12.秦曦(口頭報告),Effect of weak magnetic field on persulfate-based oxidation process activation by Zero-valent Iron with application to waste activated sludge dewaterability,第二十九期光華論壇,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主辦。

13.秦曦(口頭報告),磁鐵礦強化生物電化學刺激污泥生物降解和產(chǎn)甲烷,2021年全國有機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高峰論壇會議,四川成都(金牛酒店),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主辦。

14.張瑞良(口頭報告),甄廣印,不同硫氧自由基體系強化污泥深度脫水與抗性基因去除機制研究,2021 年全國有機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高峰論壇,四川成都(金牛賓館);

15.Ruiliang Zhang (Oral),Guangyin ZhenDis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activated persulfate pretreatment facilitates disintegra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and anaerobic bioconversion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 31期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研究生“光華”學術論壇,中國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最佳匯報獎)。

 

社會兼職

[15]《環(huán)境科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評價專家;

[14]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FESE)青年編委;

[13] Results in Engineering (RINENG)青年編委;

[12] Applied chemical engineering 編委;

[11]《能源環(huán)境保護》青年編委;

[10]《工業(yè)水處理》青年編委;

[9] IWA國際水協(xié)會會員、IWA中國青年委員會委員

[8]《實用農(nóng)村環(huán)境保護知識叢書》編輯委員會  副主任;

[7]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土木工學専攻外國人研究者(2017.01~);

[6] Scientific Reports, Water Research, Applied energ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Energy & Fuels, Waste Management,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SC Advances,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Environmental Progress & Sustainable Energy, Waste and Biomass Valoriz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SciTechnol, Chemistry Journals等近20個環(huán)境能源類雜志審稿人;

[5] International associate number of Japan Society on Water Environment (2017、2018);

[4]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the Journal of Marine Microbiolog(https://www.pulsus.com/journal-marine-microbiology/editorial-board.html);Annals of Biotechnology (http://meddocsonline.org/annals-of-biotechnology-editorial-board.html);

[3] 日本水環(huán)境學會會員(2015、2016);

[2] 中國硅酸鹽學會固廢分會-危廢專委會委員(http://www.solidwastechina.org/nd.jsp?id=243#_np=2_416).

[1] Member of “Green Processing, Bioremediation and Alternative Energies Research Group”(http://demasted.tdt.edu.vn/index.php/en/research/research-groups/58-research/research-groups/830-green-processing-bioremediation-and-alternative-energies-research-group).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yè)網(wǎng)/>
</div>
<div   id= 
 
[ 行業(yè)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yè)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