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周教授簡介
姓名:施周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一九六一年五月
民族:漢
政治面藐:中共黨員
導師類別:博士生導師
職稱:教授
職務: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
最后學歷:博士研究生
學位:美國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博士學位(1998)
工作經歷
1982.07-1991.07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給排水教研室,講師
1991.08-1999.04 美國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碩士、博士并從事博士后研究
1995.05-2005.12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水工程與科學系,系主任
2006.01- 至今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
研究領域
高效低能耗的水質控制理論與技術;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在環(huán)境中的行為及其降解機理與方法;
水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模擬與控制。
近幾年主持的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別
|
項目起止
時間
|
項目經費
(萬)
|
水解酶對活性污泥工藝污泥減量的作用機制及其應用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2011-2013
|
39
|
離子交換膜化學反應器(IEMC)的研制及其去除水源中典型溶解性帶電污染物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2008-2010
|
30
|
碳納米管負載TiO2對POPs的吸附與光降解協(xié)同作用研究
|
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
2008-2010
|
10
|
Multi-stakeholder platform for ASEM S&T Cooperation on sustainable water use
ASEMWaterNet(亞歐水資源平臺)
|
歐盟第六框架計劃下國際合作項目
|
2005-2009
|
17.88
|
基于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的水質凈化方法與工藝
|
湖南省科技廳
|
2003-2006
|
14
|
負載型無機納米氧化物對水溶性污染物的吸附機理及動力學研究
|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
2004-2006
|
6
|
基于納米技術的水質凈化方法
|
科技部
|
2004-2006
|
40
|
基于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的水質凈化方法與工藝
|
湖南省科技廳
|
2003-2006
|
14
|
長沙市河東南部城區(qū)排水規(guī)劃整合
|
長沙市規(guī)劃管理局
|
2009
|
73.68
|
長沙市S2片排水規(guī)劃整合
|
長沙市規(guī)劃管理局
|
2010
|
36.26
|
益陽資江流域飲用水源降銻應急處理
|
湖南省建設廳
|
2007
|
5
|
近年來部分發(fā)表論文
[1] Z.Shi, Z.H.Wang. Photodechlorin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dissolved in surfactant solutions. In: Proceedings of EnerEnv’2003 Conference. New York: Science Press, 2003, 573-578
[2] Shuizhou Ke, Zhou Shi, Fang Herbert H.P., Tong Zhang. Degradation of Phenol in An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Reactor (UASB) at Ambient Temperature. Journal of Environ. Sci. 2004, 16(3): 525-528
[3] Shuizhou Ke, Zhou Shi, Fang Herbert H.P. Applications of two-phase anaerobic degradation in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Int. J. Environ. Pollut. 2005, 23(1): 65-80
[4] Z.H.Wang, Z.Shi. Kinetic and Mechanistic Study of Photodechlorination of 2,2',4,4'-Tetrachlorobiphenyl in Surfactant Solutions.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7, 78(2): 162-165
[5] 李冬梅,施周,梅勝,等. 絮凝條件對絮體分形結構的影響. 環(huán)境科學,2006,27(3):488—492
[6] 李黎武,施周. 基于二參數(shù)工況譜的取水泵站優(yōu)化設計方法. 中國給水排水,2006,22(18):33—37
[7] 施周,許光眉,李炳. 納米SiO2的分散表征及其強化混凝低溫低濁水研究. 中國給水排水,2006,22(21):43—46
[8] 李黎武,施周. 隨機躁聲干擾下水質模型參數(shù)的魯棒估計方法. 水利學報,2006,37(6):687—693
[9] 許光眉,施周,鄧軍. 石英砂負載氧化鐵的表征及其除銻吸附性能研究. 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6,26(4):607—612
[10] 謝敏,施周,李冬梅,等. 基于靜沉試驗的給水廠污泥重力濃縮池的設計探討. 給水排水,2006,32(12):1—4
[11] 李黎武,施周. 取水泵站優(yōu)化調度的分解—協(xié)調模型研究. 中國給水排水,2006,22(21):14—17
[12] 謝敏,施周,楊圓晶,李淑展. 水廠排泥水處理的化學調質研究.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3(4):31—35
[13] 吳慧英,施周,等. 城市污水納米材料混凝強化一級處理研究. 環(huán)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6,7(10)
[14] 許光眉,施周,鄧軍. 石英砂負載氧化鐵吸附除銻的研究. 環(huán)境化學,2006,25(4):481—484
[15] 謝敏,施周,李淑展. 污泥脫水性能參數(shù)—比阻檢測的若干問題研討. 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6,29(3):15—16
[16] 馬滿英,施周,余健,劉有勢. 自然有機物對地下水混凝除鐵的影響試驗研究. 工業(yè)水處理,2006,26(12):34—37
[17] 李淑展,施周,謝敏. 污水廠污泥制備垃圾填埋場防滲襯層材料研究. 中國給水排水,2006,22(23):43—46
[18] 馬滿英,劉有勢,施周,余健. 天然有機物的分子質量對地下水除鐵的影響. 中國給水排水,2006,22(13):59—61
[19] 施周,王湘,許光眉. 酸性藍分光光度法測定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銨的改進研究. 中國環(huán)境檢測,2006,22(6):9—13
[20] 李黎武,施周,許仕榮. GIS環(huán)境下枝狀供水管網水力計算的遞歸算法.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6,22:52—55
[21] 施周,王湘,許光眉,王振華. 測定環(huán)境水中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方法的改進. 日用化學工業(yè),2006,36(5):324—327
[22] 李冬梅,施周,梅勝,等. 高濃度懸濁液架橋絮凝分形體的形態(tài)學研究. 中國給水排水,2006,22(19):95—99
[23] 施周,祁亞娟. 黑化砂在運行中的過濾效果評價. 凈水技術,2006,25(3):65—67
[24] 施周,劉欣華,王振華. 改性糊精溶液中四氯聯(lián)苯光降解途徑.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5(2):57—59
[25] 李冬梅,施周,金同軌,等. 含沙高濁水最佳絮凝條件的確定. 水處理技術,2006,32(3):15—18
[26] 陳積義,吳慧英,施周,等. 城市污水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技術分析. 揚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2:4—8
[27] 謝敏,施周,等. 高校學生的水意識調查與分析.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06,16(1):324—327
[28] 李冬梅,施周,金同軌,等. 陽離子型聚合物對低溫低濁水的絮凝效果與形態(tài)學特性. 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7,27(6):1013—1019
[29] 羅岳平,施周,王仕匯,等. 用粘土作助凝劑提高聚合氯化鋁除藻效果的研究. 中國給水排水,2007,23(17):61—65
[30] 李黎武,施周. 應用風險分析方法確定取水泵站主電機功率儲備系數(shù). 給水排水,2007,33(8):106—109
[31] 李黎武,施周. 城市用水量非線形組合預測方法研究.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4(6):15—18
[32] 施周,王仕匯,等. 聯(lián)用聚合氯化鋁和高嶺土去除小球藻的試驗研究. 凈水技術,2007,26(3):32—35
[33] 許光眉,施周,鄧軍. 石英砂負載氧化鐵吸附除磷的熱動力學研究. 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07,1(6):15—18
[34] 李黎武,施周. 基于模糊事件概率理論的水質風險率計算方法. 水利學報,2007,38(4):417—421
[35] 許光眉,施周,鄧軍. 石英砂負載氧化鐵吸附除銻、磷的XRD、FTIR以及XPS研究. 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7,27(3):402—407
[36] 李偉,施周,袁玉梅. 塑料排水立管最大允許充水率α值的試驗研究. 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07,33(1):132—135
[37] 王湘,施周. 陽離子表面活性劑CTAC對硫酸鋁混凝除濁的影響. 凈水技術,2007,26(2):57—60
[38] 吳慧英,施周,黃晟. 加壓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醫(yī)院污水. 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7,30(3):64—65
[39] 李淑展,施周,謝敏. 污水廠污泥制地磚及其性能. 硅酸鹽學報,2007,35(2):251—254
[40] 謝敏,施周. PDA在給水廠排泥水處理中的應用. 給水排水,2007,33(11):23—26
[41] 許光眉,施周,鄧軍. 石英砂負載氧化鐵吸附除磷的研究. 給水排水,2007,33(11):150—153
[42] 李冬梅,施周,王巧,楊鵬. 表面活性劑與納米SiO2作用下聚合鋁的絮凝特性.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4(12):63—67
[43] 賀海生,施周. 株洲市飲用水源污染及水質保障技術措施探討. 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1(4):30—33
[44] 馬滿英,施周,劉有勢. 鼠李糖脂洗脫土壤中多氯聯(lián)苯影響因素的研究. 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08,2(1):83—87
[45] 馬滿英,施周,劉有勢,吳星杰. 預處理沉淀冷凍干燥法提取鼠李糖脂新工藝.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5(1):75—79
[46] 施周,王巧,李冬梅,等. 納米SiO2與聚氯化鋁對含表面活性劑原水的絮凝效果研究. 給水排水,2008,34(6):23—27
[47] 馬滿英,施周,劉有勢. 生物表面活性劑修復HOCs污染土壤的研究進展. 生態(tài)學雜志,2008,27(5):835—840
[48] 馬滿英,施周,劉有勢,等. 假單胞菌AB93066產鼠李糖脂發(fā)酵條件的優(yōu)化. 精細化工,2008,25(3):221—225
[49] 謝敏,施周,劉小波. 凈水廠污泥冰凍—解凍調質的微觀結構分析. 給水排水,2008,34(11):154—156
[50] 吳慧英,施周,陳積義,等. 兩種微波—活性炭法對苯酚的去除效果及其效能比較. 中國給水排水,2008,24(23):52—55
[51] 施周,張麗娟,羅岳平,等. 鐵鹽—高嶺土—PAC聯(lián)用去除銅綠微囊藻的研究. 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9,9(2):49—52
[52] 羅岳平,施周,張麗娟,等. 化學預處理對用高嶺土助凝去除銅綠微囊藻的影響的研究. 凈水技術,2009,28(3):18—22
[53] 羅岳平,施周,張麗娟,等. 高嶺土對銅綠微囊藻的PAC強化絮凝去除技術.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6(2):22—26
[54] 張偉,施周,張驊,等. 多壁碳納米管結構對復合光催化劑催化效果的影響. 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09,3(12):2129—2132
[55] 張偉,施周,徐舜開,等. 多壁碳納米管吸附去除水中1,2,3—三氯苯.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6(12):69—73
[56] 謝德華,施周,謝鵬,等. 顆粒物對無電壓作用下離子交換膜分離去除銅離子的影響. 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0,4(6):1247—1250
著作
[1] 施周,張文輝. 環(huán)境納米技術,化學工業(yè)出版,2003年5月
[2] 劉文君,施周. 水質與水處理 公共供水技術手冊(第五版),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年9月
專利
[1] 施周,李淑展. 用城市污水污泥制作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防滲襯層的方法,發(fā)明專利,專利號ZL 200610031102.5,授權日期2008.02.06
[2] 施周,李淑展. 城市污水污泥燒制陶質地磚方法,發(fā)明專利,專利號200610031101.0,授權日期2008.07.16
[3] 施周,馬滿英,吳星杰. 生物表面活性劑鼠李糖脂的提取工藝,發(fā)明專利,專利號200610136880.0,授權日期2009.09.02
主要工作經歷1982.7-1991.7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給水排水教研室教學與科研工作;
1991.8-1999.4 美國田納西大學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碩士、博士學并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間( 1995.10-1996.12 )在美國標樹岑國家實驗室從事研究;
1999.4- 現(xiàn)在,湖南大學土木學院水工程與科學系系主任
2005.12-至今,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
研究工作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方向:高效低能耗的水質控制理論與技術;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在環(huán)境中的行為及其降解機理與方法;水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模擬與控制。
主要從事水質凈化與水污染控制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及工程實踐方面的工作,所涉及的領域包括:土木工程一級學科下的市政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及環(huán)境工程下的環(huán)境工程。
主要論著業(yè)績成果
1 .在《 Environmental Sci. Technol 》、《 Wat. Sci. Technol 》及《中國環(huán)境科學》、《環(huán)境科學學報》、《給水排水》等上發(fā)表論文100余篇;
2 .《環(huán)境納米技術》專著一本;
3 .在美期間作為主研人員之一參與三項美國國家級課題(經費共計 120 余萬美元);
4 .回國工作后主持四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與省基金各一項,其它課題四次。
5.入選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委共同評選的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學術團體及所任職務
1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yè)分會理事;水工業(yè)發(fā)會給水委員會委員;排水委員會委員;工業(yè)給排水委員會委;
2 .湖南省土建學會給排水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