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鏡堂
博物館是城市的體征
身為猶太幸存者后裔的丹尼爾·里伯斯金,1996年他設計了柏林猶太人博物館,這也是他的第一個作品。
丹尼爾·里伯斯金認為,柏林猶太人博物館的建筑,就像是一個小鎮(zhèn):“這是一個真正的歷史博物館,是關于人和一個時代的記載。”他說,和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一樣,在柏林猶太人博物館中,有一整面墻都刻著在二戰(zhàn)中遇難猶太人的名字:“建造這樣的博物館,就是要呈現(xiàn)一種活生生的景象,體現(xiàn)城市的體征。”
在丹尼爾·里伯斯金看來,建筑物總是和歷史聯(lián)系在一起:“我不認為歷史是獨立存在的,它和我們現(xiàn)在的物質文明緊密相連,而對于有著紀念意義的建筑而言,城市的歷史記憶是建筑的基礎,但同時城市總是在重生,充滿了熱情、力量和希望,這在建筑設計中,也要同樣得以體現(xiàn)。”
好建筑要依據(jù)地形地貌決定
作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館設計師的何鏡堂認為,紀念館的建設不僅僅是讓人記住這段歷史,還要感受當時的凝重,最終從戰(zhàn)爭到和平,這才是整個建筑的主題。
在很多人心中,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南京城市的地標性建筑,何鏡堂則認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需要對城市的文化和未來產生重大影響:“建筑是歷史的記憶,它必須通過時間的考驗,才能說是不是具有標志性。”
而他強調,建筑最終的呈現(xiàn),還是要依照地形而建:“比如現(xiàn)在紀念館所在的地形,是一個尖刀形,周圍比較嘈雜,失去了肅靜感。所以紀念館的室內部分,就要和外界環(huán)境隔開,盡力做到內部很安靜。”同時,特殊的尖刀地形,也給了何鏡堂設計出獨特的“斷刀”結構的靈感:“整個建筑好像一把斷裂的刀,具有象征意義,但這還是根據(jù)地形地貌而決定的。”
做好建筑需避免急功近利
由于近幾年城市發(fā)展進程迅速,中國很多城市都出現(xiàn)一些備受爭議的大型建筑,央視的“大褲衩”和蘇州的“秋褲樓”就是其中之一。對于這樣的情況,丹尼爾·里伯斯金認為,建筑不僅僅要看外表,還要看其深層次的意義:“有些建筑理念是在一定的時期內合適,但最重要的還是對建設城市的歷史發(fā)展進行了解。”
“建筑不是快餐,是長期的研究和工作,是培養(yǎng)興趣的過程。”丹尼爾·里伯斯金認為,現(xiàn)在有些建筑師急功近利,但建筑是需要思考的過程:“中國人的智慧需要有耐心,匆忙不會出現(xiàn)好作品,了解歷史的過程很重要,這樣才會進行思考,而不僅僅只是蓋房子,而是做成值得人思考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