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翔峰 | |
![]() |
職 務:教授 博士/碩士導師:博士生、碩士生導師 辦公室電話: 02165982592 電子郵箱: hxf@#edu.cn 所在系所(部門):環(huán)境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 主講課程:工業(yè)廢水污染防治 校內外學術及行政兼職:環(huán)境學院黨委書記 |
教育經歷
1991.9-1996.7:同濟大學環(huán)境工程學院,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工學學士學位 1996.9-1998.3:同濟大學環(huán)境工程學院,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免試研究生 1998.3-2002.1:同濟大學環(huán)境工程學院,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獲工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7.7 至今:同濟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2009年破格晉升為教授。曾任環(huán)境學院院長助理、學院黨委副書記,現(xiàn)任學院黨委書記。 曾獲上海市教衛(wèi)系統(tǒng)“優(yōu)秀共產黨員”、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獲共青團中央、全國人大與全國政協(xié)人口資源保護委員會、水利部、農業(yè)部、國家環(huán)保總局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個人五年成就獎。 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教學情況
教材 水污染控制工程電子教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環(huán)境工程實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水質工程.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教改項目 同濟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工業(yè)廢水處理”課程教學手段與方法改革》 同濟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環(huán)境和給排水專業(yè)通用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研究》 同濟大學“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建設項目,《環(huán)境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基地建設》 同濟大學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水污染控制工程》 上海市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水污染控制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水污染控制工程》 上海市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教學系統(tǒng)研究》
科研項目
1. 氨基酸干預下脂肪酸脂生物合成脂肽構效響應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2010.1~2012.12 2. 石油開采業(yè)生物表面活性劑破乳技術開發(fā).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qū)“科技支疆”項目,負責人,2008.12-2010.12 3. 武進港河口污染物強化凈化技術集成與示范,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復合污染型入湖河流武進港及小流域污染控制技術與工程示范課題”子課題,子課題負責人,2008.8-2010.12 4. 人工濕地生物法處理樂安油田采出廢水技術研究,勝利油田勝利工程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委托項目,課題負責人,2007~2009 5. 寶鋼焦化廢水生態(tài)濕地處理技術研究,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課題,課題負責人,2008.3~2009.12 6. 石油開采業(yè)生物破乳劑應用關鍵技術研究,上海市科委“登山計劃”項目,第二負責人,2006.11-2008.10 7. 大型鋼廠水資源循環(huán)利用,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第二負責人,2005.11-2007.9 8. 石油開采業(yè)生物表面活性劑開發(fā)研究,上海市科委中西部合作項目,課題負責人,2005.7-2007.6 9. 生物法處理油田廢水技術研究,上海市科委中西部合作項目,課題負責人,2004.7-2006.6 10. 初期雨水污染控制評價關鍵指標建立及應用研究,上海市科委“黃浦江、蘇州河水環(huán)境治理生態(tài)修復關鍵技術研究及集成示范”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子課題,第二負責人,2004.9-2006.6 11. 油田廢水回用鍋爐技術研究,上海市科委中西部合作項目,課題負責人,2003.7-2005.6 12. 高效藻類塘處理農村污水技術研究,國家863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子課題,主要完成人,2002.12-2005.12 13. 生物法處理樂安油田采出廢水技術研究,勝利油田勝利工程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委托項目,課題負責人,2006.11~2007.12 14. 微生物破乳技術的可行性研究,克拉瑪依華太科技有限公司委托項目,課題負責人,2005.10~2006.10
代表學術論文
1. Application of waste frying oils in the biosynthesis of biodemulsifier by a demulsifying strain Alcaligenes sp. S-XJ-1.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oresponding author). 2011, 23(6): 1020-1026. (SCI,IF=1.513) 2. Advanced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from an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 by a constructed wetland /ultra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process. Desalination. 2011, 269(1-3): 41-49. (SCI,EI,IF=2.034) 3. Turbiscan Lab® expert analysis of the biological demulsification of a water-in-oil emulsion by two biodemulsifier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 190(1-3): 214-221. (coresponding author). (SCI,EI,IF=4.144) 4.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its demulsifying ability of an alkaliphilic strain of Alcaligenes sp. S-XJ-1. Process Biochemistry. 2011, 46(7): 1456-1461. (coresponding author). (SCI,EI,IF=2.444) 5. Characteriza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biodemulsifier -producing bacteria.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0, 100(1): 317-323. (SCI,EI,IF=4.253) 6. Analysis of biological demulsification process of water-in-oil emulsion by Alcaligenes sp S-XJ-1.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0, 101(21):8315-8322.(coresponding author).(SCI,EI,IF=4.253) 7. Optimization of biodemulsifier production from Alcaligenes sp. S-XJ-1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reaking crude oil emulsio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0, 183(1-3):466-473. (coresponding author).(SCI,EI,IF=4.144) 8. Evaluation of screening methods for demulsifying bacteria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ipopeptide bio-demulsifier produced by Alcaligenes sp..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9, 100(3):1358-1365. (SCI,EI,IF=4.253) 9. Comparison between waste frying oil and paraffin as carbon source in the production of biodemulsifier by Dietzia sp. S-JS-1..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9, 100(24): 6481-6487. (coresponding author).(SCI,EI,IF=4.253) 10.Iron and manganese removal by using manganese ore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the reclamation of steel wastewater.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 169(1-3): 309-317. (coresponding author).(SCI,EI,IF=4.144)
獲獎及專利 獲獎: 2003年同濟大學“學生科技園丁”榮譽稱號; 2003年同濟大學優(yōu)秀畢業(yè)設計指導教師; 2004年同濟大學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指導教師; 2004年同濟大學獎教金二等獎; 2004年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四); 2004年同濟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四); 2006年同濟大學李國豪獎教金一等獎; 2007年同濟大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 2007年獲上海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培養(yǎng)科研專項基金項目資助; 2007年指導的《干粉生物破乳劑》獲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挑戰(zhàn)杯”競賽二等獎、上海市一等獎; 2008年指導的《優(yōu)利嘉石油生物科技創(chuàng)業(yè)書》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挑戰(zhàn)杯”創(chuàng)業(yè)競賽銀獎和上海市金獎; 2008年獲慧信-胡家駿環(huán)境教育獎勵金優(yōu)秀青年教師獎勵基金; 2008年獲同濟大學蘇邦俊獎教金一等獎; 2008年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特一等獎(排名第四); 2009年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四); 2009年上海市楊浦區(qū)第七屆“楊浦青年創(chuàng)新獎”; 2009年上海市育才獎; 2009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三); 2011年上海市高教系統(tǒng)“教學新星”稱號。 專利: 1. 黃翔峰等. 一種應用于石油開采業(yè)的干粉生物破乳劑及產堿桿菌,發(fā)明專利, 專利號:ZL 200710046963.5. 2. 黃翔峰等. 復合型生態(tài)浮床,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 200920208212.3 3. 黃翔峰等. 廢棄汽車輪胎與填料復合型生態(tài)護坡,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 200920208745.1 4. 徐竟成, 黃翔峰等.一種人工濕地及其應用,發(fā)明專利, 申請?zhí)枺?00710039983.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