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城市建設新模式。“海綿城市”的建設不僅能有效解決城市的內澇問題、水資源短缺問題,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加社會效益,是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的迫切需求,也將是“十三五”規(guī)劃中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白城市位于吉林西北部,地處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qū))交界處,平均降水量為408.8毫米,全市年平均蒸發(fā)量1840毫米左右,是降水量的4.5倍。歷史上的白城江河交錯、湖泊星羅棋布,境內有8條較大河流,大小自然泡沼700多個,大中小型水庫25座,濕地資源面積46.4萬公頃。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1129立方米,為全國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100立方米的53.7%。
長期以來,春季干旱、夏季洪澇一直是影響白城市城市化進程的頑疾。海綿城市建設既是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檢驗,也為加快改變傳統(tǒng)排水理念、改進排水防澇措施和方法、創(chuàng)新城市建設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機。
當前制約金融支持海綿城市建設的瓶頸因素……(全文請閱讀《中國金融》印刷版2015年第23期)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白城市中心支行
金融支持海綿城市瓶頸
2015-12-14 來源:中國金融 作者:生厚良 王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