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廣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召開,《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推進全面實施污泥干化焚燒處理處置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草案)》)提交審議,其中指出,要全力加快污泥獨立焚燒處置設施建設,在新建資源熱力電廠同步配置污泥焚燒處置設施,提升全市污泥焚燒處置能力,確保污泥處理處置穩(wěn)定可控。
01
背景介紹
廣州市政府已明確了廣州市污泥處理處置“廠內干化減量+焚燒”技術路線。國內部分先進城市也選擇了與廣州市類似的技術路線。
例如,上海市污泥處理處置以干化焚燒處理處置為主,佛山市將從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實現(xiàn)污泥“零填埋、全焚燒”,實現(xiàn)本地化處理處置。
今年上半年,廣州全市污泥產生量約為 2872 噸/日(80%含水率,下同),目前,廣州市污泥焚燒處置能力約 3867 噸/日,實際處置量約為 2032 噸/日。
預計到 2020 年,全市污泥產生量約為 5383 噸/日,污泥焚燒處置能力缺口明顯。
由于,廣州市污泥焚燒處置主要依賴于水泥廠、燃煤電廠,均非其主營業(yè)務,受企業(yè)轉型搬遷、環(huán)保節(jié)能減排影響較大,存在不可控風險。
《決定(草案)》對廣州污泥處理處置設置了“三步走”目標任務:2019 年底前,全市污水處理廠內配建的污泥干化設施全部建成;2020 年底前,全市污泥干化焚燒處理處置能力基本滿足需求,污泥在廠內實施干化減量后,基本實現(xiàn)市內焚燒處置;2022 年底前,全市污泥干化焚燒處理處置能力滿足實際需求,實現(xiàn)穩(wěn)定可控,污泥全部實現(xiàn)市內無害化干化焚燒處理處置。
02
本期案例
前鋒污水處理廠污泥項目:
廣州市番禺區(qū)前鋒污水處理廠采用“AAO生物反應+矩形周進周出二沉池”的工藝處理納污范圍內20萬噸/日的生活污水。
工藝中二沉池池底的污泥有機物含量高,容易腐化發(fā)臭,污泥顆粒細小,往往呈絮凝體狀態(tài),相對密度小,含水率高,持水性強,不易下沉、壓密、脫水。
該廠設計采用板框壓濾機+污泥低溫干化設備作為污泥處理工藝,設計指標要求最終出泥含水率不高于30%,污泥經脫水后已委托資質單位焚燒處置,避免二次污染。
前鋒污水處理廠污泥項目采用3臺晟啟公司生產的SBDD28800SL型低溫干化機組,每天濕泥量處理約135噸/日,將含水率70%的污泥通過低溫干化脫水至30%左右,送至末端處置單位進行焚燒資源化處置,從而實現(xiàn)污泥處理處置的減量化、穩(wěn)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工程單元主要包括:污泥干化車間、進出料輸送系統(tǒng)、污泥低溫干化設備系統(tǒng)、電氣、儀表自控、干料儲泥系統(tǒng)等設施的施工及安裝等。
△低溫干化主機
△雙層網帶靜態(tài)攤放干化
△冷卻換熱機組
△圓形冷卻塔
03
設計指標
處理規(guī)模及處理能力:單套干化機日去水量≥28.8t;低溫干化機套數:3套;
進泥含水率適用范圍:≤70%;出泥含水率:≤30%;
系統(tǒng)能耗標準:去除水量≥3.8kg/kwh(單一電能), 污泥低溫冷凝干化機使用壽命不低于10年;
干化進料裝置需包含進料斗和成型裝置,除驅動電機外采用不銹鋼材質。成型裝置具備均料、破橋部件,材質均為不銹鋼材質;破橋裝置須設單獨驅動;
進料斗須具備自動進料功能,并設有高、低料位監(jiān)測裝置;干化機進系統(tǒng)控制能實現(xiàn)進風和回風溫差在一定范圍內自動調整;
干化過程采用全密閉循環(huán)系統(tǒng),干化過程中所產生的水汽完全凝結成水,并從水汽冷凝過程中回收潛熱,不將水汽直接排入大氣中。
不添加任何藥劑,絕干污泥的單位熱值基本不變;采用帶式熱風干燥、物料靜態(tài)攤放方式;
干化過程全密閉,無氣體泄露,不增加額外的氣體處理及排放裝置;
污泥低溫干化設備作用原理:
如上圖所示,濕泥(含水率約為70%左右,為機械脫水設備出泥)經切條機造粒后進入帶式干化機中的上層網帶上,并由網帶以一定速度往前輸送(可根據干泥含水率和處理量的要求,調整網帶的推進速度)。
同時,由除濕熱泵提供的熱空氣經循環(huán)風機輸入帶式干化機內,對濕泥進行干化。干燥后的干泥由下層網帶排出帶式干化機下部,濕空氣循環(huán)進入除濕熱泵進行除濕再加熱,進入下一個干化循環(huán)使用,冷凝水排至污水池。
干化機底部的干泥顆粒則由出料螺旋機導出,經刮板機輸送到干料收集倉儲存后外運焚燒處置。
該設備工藝具有運行安全,干化過程采用無粉塵設計,維護簡單;采用多效熱泵除濕技術,無廢熱排放,減量過程綜合成本低;干化過程無需添加石灰、三氯化鐵等強氧化劑,干泥量無增加,干料熱值高等顯著特點。
04
實施效果
項目采用低溫干化工藝進一步降低了污泥含水率,在污泥減量化、無害化以及摻燒的資源化處置上起到關鍵作用。
項目實施后降低了總處理處置成本:實施本項目后污泥總費用成本(板框壓濾+低溫干化+外運處置)為294.7元/噸(含水率70%),而原有板框壓濾系統(tǒng)處理處置成本(板框壓濾+外運處置)為320元/噸,污泥處理工藝總成本費用降低了25.3元/噸,每年可節(jié)省約124.6萬元的污泥處理處置費用,效益顯著。
“污泥干化減量+焚燒工藝路線”業(yè)已成為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區(qū)等發(fā)達地區(qū)污泥處理處置路線的政策指導性工藝。隨著環(huán)保政策日益趨嚴,未來幾年該技術路線或將由區(qū)域化逐漸向全國過渡,對國內的污泥項目處理處置技術工藝的選擇,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