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手記:采訪獲得全國挑戰(zhàn)杯決賽一等獎團隊指導老師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鄒建平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恬淡、他的團隊擔當意識和與學生的融洽關系。他覺得學校團委的精心準備、科學謀劃;學院的政策傾斜;優(yōu)秀的團隊以及學生的刻苦努力與堅持不懈;良好的研究平臺提供強力支持等四大因素是這次取得好成績的關鍵。談及大學生創(chuàng)新教育,他說:“學生參加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取得好的成績不是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最終目的,成績只是實踐教學的一個結果,而最終的目的是讓參與的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能夠得到提高,尤其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思辨能力等綜合素質(zhì)得到提高,最終為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就需要指導教師耐心的指導以及靈活的教學方法,而不是像課堂教學簡單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或者將教師或研究生的成果簡單的搬給本科生,在我們這個項目的指導過程中,指導教師更多是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在科研過程中碰到的問題讓學生借助各種科研手段去解決問題,同時注重學生的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
獲得全國挑戰(zhàn)杯決賽一等獎鄒建平、涂新滿團隊。
他是這方天地里默默燃燒的紅燭,照亮了莘莘學子前行的路;他是這條道路上清涼甘甜的泉溪,滋潤了一顆顆如饑似渴求知的心。帶著我校有史以來在全國挑戰(zhàn)杯決賽中取得的最好成績,他帶領著我校的參賽隊伍悄悄地返回了學校,沒有鮮花與掌聲,他又投入到了新的教學工作中。他就是我校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的鄒建平老師。
寬嚴并濟 以身作則
懷著好奇而又崇敬的心,筆者來到了鄒建平老師的辦公地點,正如他恬淡的性格,這里偏遠而又安靜。筆者敲門進去的時候,鄒建平老師還正在伏案工作,窗口透進來的陽光照在他的背上,不覺中就給人一種溫暖?吹焦P者的到來,他急忙為筆者搬來了椅子,并笑著問道要不要喝水,絲毫沒有一點架子。
作為此項課題的指導教師,在課題研究持續(xù)的這兩年中,鄒建平老師做到了真正的盡職盡責。正如現(xiàn)在一般,為了能夠幫助同學及時解決問題,他總是花很多時間待在辦公室,實驗室,學生只要有問題就能找到他。從資料查閱到實驗操作,再從實驗操作到答辯模擬,他都層層監(jiān)督,有意識地安排學生自己動手自己解決,他在采訪中也談到,“我有時候也會對他們兇,他們態(tài)度有松懈怠慢的時候,我必須及時地給他們提醒。嚴師出高徒,我不能因為怕他們記恨我,就放縱他們。”
“雖然老師對我們嚴厲,但我依然覺得我的老師是一個好老師。無論我們做實驗做到多晚他都會陪著我們,每每晚上做完實驗同老師走在路上談心,這時的他就像一個父親,我很享受這樣的感覺”,鄒建平老師領導的參賽小組中的魏曉勇同學說。在他的眼里,鄒建平老師給予他的除了知識與技能以外,更多的還有生活上的關懷以及一種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組內(nèi)的一個學生由于在一段時間內(nèi)狀態(tài)不好,一度有了想放棄的念頭,但看到老師每天陪他們做實驗,他們待到什么時間老師就陪到什么時候,才放棄了這樣的想法,最終一路走到了最后。“他用自己的行動在默默影響著我們,以身作則,我們打心底里服他。”
當筆者問及他對于此次參賽結果的看法時,他并沒有講太多轟轟烈烈的話語,而是簡單說道:“這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情理之中就在于我的學生們?yōu)橹龅臏蕚,我有信心能夠拿獎,因為我自信我的學生不會差,他們兩年來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意料之外則在于我們沒有想到能拿到一等獎這樣高的榮譽,我深深地為他們感到驕傲”。這就是他,總把學生掛在嘴邊,“能和學生們在一起,把我能給他們的給他們,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淡泊名利 志遠心高
作為國家自然科學論文類一等獎作品,《新型復合光催化劑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有機染料性能研究》的研究初衷,鄒建平老師說是在長期關注的情況下結合其實用性而開始著手研究的,“也并沒有想像現(xiàn)在一樣一定要得一等獎,我還是比較看重它的實際可操作性,F(xiàn)在我們的工業(yè)水污染狀況還是不容樂觀,我就想通過這個課題能夠實實在在解決一些問題。我高興的是,我們已經(jīng)在一些工廠初步實踐了”。
于他而言,這榮譽不屬于他個人,是屬于整個參賽小組,屬于學院,屬于學校的。這課題的價值,也是在于它的社會價值,切切實實為社會解決了實際問題。“我僅僅是作為課題的一個代表,而之前的付出與努力是每個成員的,如果說值得自豪,那我只能說自豪我為學校的榮譽付出了自己的力量。”
榮譽不能讓他的眼睛停留,他看到的是課題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價值,只要自己有能力,有用到錢的地方他都盡量幫助學生解決。由于學校給予的課題經(jīng)費有限,他帶領的團隊在經(jīng)費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關鍵時刻,鄒建平老師拿出了自己的科研經(jīng)費,用來幫助整個團隊購進實驗器材,解決了當務之急。“要不是老師的鼎力相助,我們的課題不一定進得下去”參賽小組中的同學說道。鄒建平老師對此輕描淡寫,“該盡力能盡力的地方我就去做嘛,這是應該的”。
小組內(nèi)的同學還對記者講到,這次去蘇州工業(yè)大學參加總決賽,按照經(jīng)費只能承擔兩個同學的來回路費,但是誰去誰留又讓大家犯了難,誰都不愿意放棄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為了讓組內(nèi)的同學們都能夠親臨賽場,開拓他們的視野,老師又掏出錢作為此行的路費,確保了大家都能參于決賽。“學生們都努力了那么久,臨近比賽了讓誰留下來不去參賽都是不合理的,況且去見見高校的高手對他們認清自己的高度,有種向上的動力也對他們有好處,我想這點事情我還是能做到的,我就幫了”,他在后來的采訪中解釋道,“看到他們每個人隨后在賽中答辯一系列表現(xiàn),以及回來后整個的進步,我覺得我花多少錢也值了,金錢有價,但我學生的進步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擁有這么好的學生才是我的收獲”。
桃李芬芳 再育棟梁
鄒建平老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總是安排學生自行查資料自行思考自行討論,得出結果后他才給出自己的看法意見,然后讓學生據(jù)此加以思考修改,從不給出方法而讓學生直接去操作。“如果我直接下命令讓他們怎么怎么做,那我培養(yǎng)的就不是學生,而是只會動手操作的機器,他們應該有更多的提升空間”,鄒建平老師對記者說道。參賽小組內(nèi)的同學也認為在老師這樣的指導下他們有了很大的進步,由以前被老師逼著看書到現(xiàn)在能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主動查閱文獻資料。除了動手能力外,他們在口才,思辨能力各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就在他們到蘇州參加比賽的時候,看到別的參賽小組均有展板,PPT等一系列新鮮能吸人眼球的裝備,相形之下,他們的簡陋起來,但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馬上重新做展板,PPT等材料,短短兩天之內(nèi)就完成了這些任務。“老師平常培養(yǎng)得好,我們才臨危不亂。”
課題進行了接近兩年,組內(nèi)的同學由大二變成了大四,伴隨著這項課題的結束,同學們也將要告別自己的大學生活了。在他們的心中,和老師相處討論做實驗的日子成了他們大學生活重要的回憶,大學生活因此充盈豐實起來。目前他們有的在著手考研,有的準備考公務員,其中的魏曉勇同學已經(jīng)在富士康找到了產(chǎn)品研發(fā)的工作……向著不同的人生目標進發(fā)。“擁有這樣的學生們我很自豪,我這兩年來看著他們的成長與變化,覺得他們就是咱們學校其他學生很好的榜樣,F(xiàn)在同學因為我們是二本的學校都抱著一種自卑的態(tài)度,老認為我們不如別人,可是我的學生們不也在那么多名校的學生面前贏了榮譽回來嗎?”鄒建平老師希望全校的學生都能自強不息,相信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面對學生們對他的感激之情,鄒建平老師只覺得這僅僅是自己的職責所在,“教書育人,不就是一個老師該做的嗎?我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無愧于自己的良心”。懷揣著這樣的心,鄒建平老師在他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為南航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學生,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就是他所盼望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做得還不夠,只要我在這個崗位上一天,我就會這么一直做下去”,采訪結束的時候鄒建平老師這么向記者說道,眼睛里閃爍著堅定的光輝。
他只是一位普通的老師,我們卻從這位普通的老師身上看到了異樣的光輝。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他不僅做到了傳道授業(yè)解惑,還憑借著熠熠閃光的人性光輝感染著他的學生,感染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愛學生,專學術,淡名利,這就是他,也許他沒有高大魁梧的身軀,但他卻是學生們心中頂天立地的巨人;也許他沒有氣勢磅礴的豪言壯語,但他卻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鑄造著靈魂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