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完這個廁所,隔壁咖啡館老板追著要給我一張VIP卡|武洲 一席第969位講者
v
一席
2023年3月10日22:20北京一席官方賬號
武洲,清華大學無錫應用技術研究院生態(tài)設計與技術研發(fā)中心主任。
北方地區(qū)一刀切,像城市一樣改成水沖廁所,冬天水管子就凍了,廁所也沒法用了。難道要讓老百姓上一次廁所再燒一壺開水去沖廁所?
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
慢慢推開廁所的門
2023.02.25 杭州
大家好,我是武洲,來自清華大學的廁所研究團隊。我們團隊是一個多學科、跨專業(yè)專門研究廁所的團隊,其中大部分是學校的教授、博士生,所以我們也被戲稱為「清華廁所天團」。這十年中,我本人可能是全中國考察過不同類型女廁所最多的男人。
為什么會研究廁所這個奇奇怪怪的東西呢?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一個德高望重的前輩說了一句話,他說要看一個國家的治理水平、一個企業(yè)的管理水平,就看看它的廁所怎么樣就知道了。
這句話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廁所有這么重要嗎,有這么關鍵嗎?我想我每天不一定去食堂吃飯,但我每天一定會去廁所,所以我認為這個事情非常容易,進去就能把這事兒搞明白。
但其實入了坑兒以后,我是兩眼一抹黑——整個資料庫里,連一個像樣的關于廁所的文獻資料都找不到,我當時的心情大概就是八個字:糞坑無邊,書囊無底。
但是我還是一頭扎進去了,經過了這么多年對廁所的學習和研究,我們也慢慢地有了一些心得,總結出了一套跟廁所相關的系統(tǒng)圖。
圖片
廁所為什么難搞?就是因為它涉及的專業(yè)領域太多了。有了這套系統(tǒng)圖做基礎,我們就知道,建一所廁所不是蓋一所漂亮的房子、埋幾根上下水管接通電線這么簡單的問題。
在建設與設計初期就要考慮制度、技術、環(huán)境、社會情況、使用習慣;在這之后還有區(qū)域規(guī)劃、生態(tài)技術、服務、產品、視覺等等設計內容,甚至后端排泄物的處理和再利用,我們都要考慮進去。
我們可以從幾個案例入手,看看廁所跟我們的關系。
先看看北京胡同的廁所
這是我?guī)啄昵芭臄z的照片。
圖片
這個照片很極端,但是北京胡同廁所的真實情況比這強不到哪去。問題一籮筐,總的來說就幾個字:黑、臭、濕、滑,還包括導視不清、耗水量大,沒有人性化設計等等問題。
在2018年,我們接到了一個任務,要對北京市東城區(qū)的1325座廁所進行提升改造,也就是天安門、故宮、雍和宮這個片區(qū)。
圖片
廁所點位圖
在北京胡同里做廁所其實是挺難的,首先說歷史遺留問題。以前的廁所大多數都沒有圖紙,我們要改造這些廁所,就需要一座廁所一座廁所地去測量和勘測。而且1325座廁所沒有一個是長得一樣的,我們就需要出1325張設計圖紙,這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更困難的是,在不能減少坑位、不能增加面積的情況下,我們還要把老破小的廁所消滅掉,二類保底,爭取做成一類廁所。(一類公廁設置在對外開放游覽區(qū)域和或繁華街道,需配備獨立式大小便器、采保暖設施、手紙架、先進節(jié)水器,無障礙衛(wèi)生間或第三衛(wèi)生間;二類公廁主要是主干道及周邊,設置獨立式便器的單間及洗手池等;三類公廁則設置于一般街道,無隔間并通槽式大小便器,裝修及用材較二類偏低。)
這還不是最大的暴擊。2018年,各地都在做廁所革命,很多地方的政府都在爭相報道,他們修建了很多超豪華的廁所。
針對這個現(xiàn)象,我當時在《人民日報》采訪文章中提出批評,反對建五星廁所、超豪華廁所,“廁所是民生,不是生意,更不能拿來做政治秀。”這篇文章當時就被領導看到了,領導說武老師你這個批評得特別好,北京胡同廁所改造,每平米預算再下降30%。
本來這個預算就不高,再減30%,意味著我們得把理想的材料選型、技術選型,包括一些材料結構壓縮刪減。
這些還不是問題,大家可能有所了解,北京的胡同大爺那是真大爺,是我大爺。有很多大爺就出來反對改廁所,理由五花八門,說都說不清楚。
接到這個政府任務,我們本著人心換人心的初衷,帶著圖紙,跟著環(huán)衛(wèi)的同事們一個社區(qū)一個社區(qū)地跑,一場一場地去開居民座談會。
圖片
我們開了100多場居民訪談、座談會,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社區(qū)的意見領袖、大爺大媽都來跟我們坐在一起,討論廁所的修改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這樣的活動,居民們從一開始的反對,到最后90%多的滿意率,這就說明,其實你只要把心思花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是不會罵街的。
在改造的過程當中,我們還舉辦了很多場廁所科普文化展覽,手繪了北京胡同的廁所地圖,叫“小天shi游東城”,也讓大家重新塑造一種鄰里街坊的文化。
圖片
街邊廁所
這是位于雍和宮藏經館胡同的一個街邊廁所,除了居住在周邊的居民,從雍和宮出來的大量游客也會在這兒上廁所。
圖片
因為之前廁所臟,味道特別大,臨近的商鋪都不好出租,但其實這是個黃金地段。沒辦法,之前政府在做街區(qū)改造的時候就用鐵柵欄把廁所擋了擋。但是說實話,你這驢糞蛋蛋外面光,臭底子還在,依然是沒辦法。
我們在改造的過程中用玻璃磚布置外墻,既能保暖,還能增加自然采光。玻璃磚里面還加裝了照明裝置,方便晚上老年人如廁,燈光同時還能在晚上給胡同提供一定的照明。
圖片
在廁所內部,我們除了把顏色調亮,還增加了光照度,因為“人在明亮的地方不容易干壞事”,在窗戶和燈具的選擇上,我們借鑒了雍和宮窗棱造型進行設計。
圖片
我們還考慮到會有游客帶孩子來上廁所,所以把之前的殘疾人衛(wèi)生間重新擴裝,變成了第三衛(wèi)生間,方便老人、行動不便的人,包括媽媽們去使用。
等這個衛(wèi)生間改造完以后,出現(xiàn)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事兒,就是這隔壁咖啡館的老板追著要給我一張VIP卡,說生意好得不得了,上座率還高了。他說因為我離這廁所近,廁所現(xiàn)在沒味兒了,也干凈了,來這上廁所的人多了,在這喝咖啡不愁沒地兒去,這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
極小廁所
第二個例子是轎子胡同的極小廁所。這個廁所占地面積很小,門口用一堵矮墻來分割男廁與女廁的入口。在和居民座談的過程中,有不少居民提到了安全問題,這堵矮墻容易藏人,晚上上廁所很不安全。我們在改造的過程中拆除了這堵矮墻,做成了開放式的門戶設計,避免了一些如廁風險。
圖片
轎子胡同公共廁所改造前后對比,左為改造前
這里還有一個有意思的點,就是女廁所在外面,男廁所在里面,這其實也是出于對女性安全進行的設計。
很多城市在建廁所的時候會有上下兩層的廁所,把男廁所放在一樓、女廁所放在二樓,這其實是不對的。把女廁所放在一樓或者更靠近街邊的位置,一個是一樓一般是會有保潔員值管的,另外在發(fā)生一些侵害事件時,女性的呼救更容易被路人聽到,從而給予幫助。
大家看這張改造前的照片最里面的一個坑位,再看看旁邊那個馬桶,這兩個的位置關系,如果那兒蹲一人,再進來一哥們兒坐在這上廁所,那畫面尷尬的都不能想。
圖片
而且之前連個隔板也沒有,每天早晨我們去調研的時候,推開門進去,白花花的一片,大家還聊著天。
因為這個廁所太小了,安裝不了廁門,我們在改造的時候盡可能地裝了隔板。而且以錯位設計的方式,加裝了小便池,這樣就不用去搶占如廁的坑位了,還加裝了洗手池。
圖片
幾個小心思
剛才這是常規(guī)改造,其實在整個東城區(qū)這1325座廁所改造里,我們還有一些細微的小心思在里面。
比如大家都能感受到的廁所的臭味。廁所為什么臭?而男廁所永遠都比女廁所臭,為什么?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男廁所有小便池。
男士在如廁的時候,總有那么幾滴尿會掉在地板上,所以男廁所里有一條標語是女廁所里沒有的,叫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其實廁所里面的臭味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來自于人排泄物的味道,大量的臭味則是來自于細菌。有的廁所使用量很小,甚至很久都沒人用,進去后也覺得很臭,甚至辣眼睛,這個味道就來自于細菌。
當細菌將尿液里的尿素分解后產生氨氣,就會聞到臭味。所以要減少臭味,管理好細菌和水遠比管理好糞便效果更明顯。
所以我們在改造的時候基本采用了不落地小便池,取消了原本延伸出來的下水管,這個下水管保潔阿姨平時是清理不到的。
圖片
男廁改造前后對比圖,左為改造前
以前這個踢腳線基本是直角,阿姨們在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可以把地板拖干凈,但墻角的縫隙是拖不到的,縫隙里消毒殺菌也很難做,所以我們改成了這種圓角的陰角設計,保證阿姨一拖把過去就可以把這兒抹得干干凈凈。
男士小便池底下的無縫隙設計也是關鍵,只要沒有縫隙,尿滴在地板上也不會滲進去。尿液和水、細菌混合,一旦滲到地板和墻面的縫隙里,這個臭味是永遠也消除不了的,而且時間越長味道越大。
第二個細節(jié),南方的朋友可能有印象,60后、70后早晨起來要刷子孫桶的,刷馬桶。北京核心區(qū)的四合院、大雜院沒有可用于廁所的下水管道,還有一些安全性問題,所以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沒有廁所,即使有也是后面自己改裝的。這就導致倒尿盆成了剛需。但這個需求很特殊,我們在市場上只能找到洗手池,找不到用作刷尿盆的池子。
沒辦法,我們把醫(yī)院用作沖洗人工造瘺(人造肛門)的池子做成了刷尿盆的池子,并在高位加裝了沖水管。這個池子足夠深,尿盆可以放進去,嗓子眼足夠粗,有異物也能很方便地沖下去。北京核心區(qū)的沖洗尿盆裝置,可能在全中國都是唯一的。
圖片
在如廁服務上,我們也進行了一點創(chuàng)新,我們重新研發(fā)了這種智慧供紙系統(tǒng)。有一張有尊嚴的擦屁股紙基本上已經成了廁所公共服務的標配了,但是過度浪費紙又讓管理部門不堪重負。
圖片
我們之前在北京做過測算的,一個廁位一年大概的用紙量要1000到1500塊錢。而一個公廁一年的管理和保潔的費用也就幾萬塊錢,其實是負擔不了的。
現(xiàn)在市面上也有一些供紙的設備,大家可能都見過,就是在公共區(qū)域的過道里有掃碼取紙的、有刷臉取紙的,為什么我不選呢?我覺得這個會給老百姓帶來麻煩和風險,因為一張擦屁股紙把個人信息給泄露出去,不值得。
還有一個問題,在公共通道上安這種刷臉、掃碼取紙的設備,會造成公共通道的二次排隊、二次堵塞,違反了公共設施設計快進快出的原則。
我們新研發(fā)了一個取紙的設備,它是安在廁間里的,只要你伸手它就能出紙。
那么這個紙由誰負擔呢?政府又沒這個預算,怎么辦呢?
我們把它加裝了一個語音系統(tǒng),當您伸過去手的時候,它會告訴您“東來順免費為您提供廁紙”,當您要走的時候,它會告訴您“可口可樂提醒您拿好隨身物品”。
不要小看這兩句話,在如廁時我們每個人封閉在一個1米×1米2的獨立空間里,平均時間3分30秒,這就是巨大的商業(yè)價值,你的手、你的眼睛被手機占據了,但耳朵還閑著呢。
甚至像在成都,還有政府找到我們,說能不能把這個東西給我們以廁所為中心打造一公里生活圈,快到飯點的時候給播一播,哪個飯館有座。
還有更有意思的,大家想一想,公共空間中只有廁所能分清楚男女,廣告投放商馬應龍痔瘡膏只投男廁所,好孩子童車只投女廁所,客戶定位非常精準。
圖片
印著故宮御貓爪印的廁紙
這些商業(yè)帶來的價值就換成了老百姓可以用的廁紙。這個新設備不但有50%的節(jié)紙率,還能讓老百姓非常安全舒適地有一張廁紙。
我們的另外一項設計同樣基于現(xiàn)實需求,中國其實是一個極度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660個城市有400個都缺水。而我們每個人每一年用于沖糞便和尿液的干凈的水要15000升,不管在家里還是公共廁所,按一次沖水按鈕就是6升水。我們新研發(fā)了節(jié)水便器,大概用一升水就可以沖干凈。
圖片
在應用了這種節(jié)水便器后,我們做了300個廁位的長期監(jiān)測。如果按平均十廁位的公廁來計算,每一個廁所每一年省出來的水費,與清掏后端的清污的費用、處理的費用加起來,每一個廁所一年就能省出9萬多塊錢。中國在冊的公共廁所大概300萬個,如果每一個能省出9萬塊錢,那這300萬個得給納稅人省多少錢?
圖片
在整個廁所設計的過程當中,我們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它其實不是標準,更像是指導我們日常工作的一些大白話。
圖片
比如說廁所建造中能用抗菌地膠的,絕對不用瓷磚。抗菌地膠耐磨耐酸耐腐蝕,而且減少了地板的縫隙,從源頭上遏制了臭味的產生。
再比如能用緊急呼叫繩的,不用緊急呼叫按鈕。很多新建的廁所里我都看到過緊急呼叫按鈕,但是很多都安錯了位置,基本上都是安在了人蹲下的高度,而真正患有疾病或行動不便的人摔倒在地上時根本夠不到這個位置,它應該安在離地面40厘米的地方是最合適的。我們也請教了一些醫(yī)學專家,生了重病的時候按壓這個動作是很難完成的,拉拽是更容易實現(xiàn)的,所以我們認為有條件用緊急呼叫繩的就不用按鈕。
還有大家可以留心一下,是不是很多廁所里排風扇都24小時呼呼地排風,但是你進去這廁所依然非常臭。人感受到臭味的器官只有一個,就是鼻子,而把排風扇安在天窗上,安在高處墻面上,就是讓臭味從地面上經過人的鼻子再排出去,所以永遠是臭的。我們在設計中采用低位新風,讓新空氣從上方進來,臭味貼著地板出去,所以在廁所里就聞不到味道。
再來看看農村的廁所
胡同廁所只是城市廁所的一個縮影,目前全世界還有26億人沒有安全的廁所可以使用,還有9億人在露天排便。在我們中國,主要是在廣袤的農村,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完整的下水道管網或是高寒缺水。為了解決他們的如廁問題,我們又新研發(fā)了免水沖廁所。
我在調研過程中在農村拍攝了農村的旱廁,這不是個例,農村還有大量這樣的廁所存在。2016年,中央花了大力氣和很多錢來做農戶的廁所改造,但是大家看到了嗎?改造完的廁所農戶根本不用。
圖片
首先,這個廁所在高寒地區(qū)用不了。北方地區(qū)一刀切,像城市一樣改成水沖廁所,冬天水管子就凍了,廁所也沒法用了。難道要讓老百姓上一次廁所再燒一壺開水去沖廁所?這是不好用。
其次,改成水沖廁所以后,每次沖完廁所污水就會進入化糞池;S池很快就會滿,請私人清掏一次基本上都在100到200塊錢之間,中國祖祖輩輩的農民哪有花錢請人掏廁所的習慣。這是用不起。
最后,從化糞池清掏出來的這些東西無處可排。農村不像城市一樣有污水處理廠、糞便處理廠。清掏出來的東西去哪兒?很多時候就是到村子外頭找個陰溝里、找個犄角旮旯就倒了。這是管不了。
我們在調研的時候,曾經發(fā)生過這樣一幕:
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的同志說,我們給你們推薦的廁所技術跟城市里一樣,廁所蓋不好不是我們的事兒。
負責農業(yè)的同志說,我們蓋的廁所是最經濟最漂亮的,糞便處理不了不是我們的事。
環(huán)衛(wèi)的同志又說,我們只管城市或者是集中處理的企事業(yè)單位,農戶個人的廁所抽吸處理問題、服務不是我們的工作。
最后負責鄉(xiāng)村振興的同志說,那都不是你們的事,可把糞便倒在村子外面,這村子里臭氣熏天的,還讓我怎么搞人居環(huán)境整治、搞旅游開發(fā)。
大家說的其實都沒錯,只有一個問題沒考慮到——人,這是最關鍵的因素。
我們設計研發(fā)了蹲坐兩用便器。它不但是一個蹲便器,在不愿意使用蹲便器的時候,它可以瞬間變成一個坐便器,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習慣。
更重要的,是這套自封堵便器。以往大家對于旱廁最難接受的就是直視糞便尿液,直面熏天臭氣,飛舞蚊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做了自封堵的蓋板,大家看到藍色的兩個小點了吧,它有個壓力感應裝置,人在上去的時候,糞坑的蓋就自動向下打開了。如廁完畢起身離開時,蓋板又會自動閉合。
圖片
它有三個作用,第一,防止臭味上溢;第二,防止蚊蠅滋生;第三,讓使用者看不到上一個使用者的糞便。
這個便器另外一個特點是可以在人上廁所的時候,自動把小便和大便分開收集。蓋板對應的大孔洞連接糞便處理箱,如廁時糞便自動落入其中。糞便會在箱子內脫水75%,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腐熟,腐熟完以后就是非常好的有機質,可以還田再利用。
圖片
尿液則可以通過另一端的孔洞流向用于收集、腐熟的罐子。尿液只要不跟糞便混合就叫黃水,黃水是資源,尿液一旦跟糞便混合就叫黑水,黑水就是污染物,這也是要分開收集尿液和糞便的原因。尿液腐熟后通過一根管子流向農家小院里的小菜園子、小花壇,以靜脈輸血的方式把尿液源源不斷地輸送過去當肥料。
我們曾經在兩畝地的大棚里做過一個實驗,完全用尿液和農家肥來代替商用化肥,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種植兩畝地每年可以讓農民節(jié)省出大概740塊錢。
在國外也有同類型的生態(tài)廁所的產品,但是跟我們的產品相比,它們并不適合廣泛應用。
一是價格昂貴,動輒上萬,有的兩三萬一個,而我們的生態(tài)廁所現(xiàn)在整套大概就1000多塊錢。國外的生態(tài)廁所只收集不處理,基本一到兩月就需要用戶去清掏一次。我們在對糞便進行脫水腐熟處理后,可以做到兩年清理一次,老百姓用得更方便。
還有使用習慣不同,國外的生態(tài)廁所在設計時所考量的人體工學對象不是中國人,因此在使用習慣上也難以匹配,對于中國的農戶來說,坐便器是陌生的,也不太愛用。
所以,我們做生態(tài)廁所,想的還是老百姓得“用得簡單、管得方便、蹲得舒服”,就這么三個原則。
去年,聯(lián)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和國家一帶一路行動平臺也把我們的生態(tài)廁所作為全球首個公共衛(wèi)生示范項目,向一帶一路的國家、缺廁少廁的國家推廣。我非常有信心地說,只有中國的產品可以解決世界上缺廁、少廁、無廁國家的廁所問題,所以這個產品走出國門,指日可待。
圖片
雖然我們研究的方向比較偏,但是偏有偏的好處,弄點啥都是新的。這幾年,我們可能橫掃了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設計大獎,基本上已經沒什么獎可拿了。我可能干其他工作干一輩子也實現(xiàn)不了,所以說研究不怕偏,只要是踏踏實實地為老百姓服務,就能做出好產品。
“坑滿坑,谷滿谷”,“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中國老祖宗的智慧。這幅圖是一個中西方廁所歷史對比的手繪長卷,這是我們團隊的小伙伴手繪的。我們希望讓更多人去了解廁所、愛護廁所、用好廁所,至少做到一條,別給下一位使用者添麻煩。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講到最后,我還是用我父親的一句話作為今天演講的結束語。我剛開始研究廁所的時候,我父親告訴我,沒事,孩子,學問沒有高低,只要心中有了光,腳下就有了方向。
謝謝大家。
策劃丨叨叨
剪輯丨大凱
設計丨49、張會來
圖片
圖片
圖片
▼ 看看其他演講
改造完這個廁所,隔壁咖啡館老板追著要給我一張VIP卡|武洲 一席第969位講者
武洲,清華大學無錫應用技術研究院生態(tài)設計與技術研發(fā)中心主任。
北方地區(qū)一刀切,像城市一樣改成水沖廁所,冬天水管子就凍了,廁所也沒法用了。難道要讓老百姓上一次廁所再燒一壺開水去沖廁所?
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
慢慢推開廁所的門
2023.02.25 杭州
大家好,我是武洲,來自清華大學的廁所研究團隊。我們團隊是一個多學科、跨專業(yè)專門研究廁所的團隊,其中大部分是學校的教授、博士生,所以我們也被戲稱為「清華廁所天團」。這十年中,我本人可能是全中國考察過不同類型女廁所最多的男人。
為什么會研究廁所這個奇奇怪怪的東西呢?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一個德高望重的前輩說了一句話,他說要看一個國家的治理水平、一個企業(yè)的管理水平,就看看它的廁所怎么樣就知道了。
這句話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廁所有這么重要嗎,有這么關鍵嗎?我想我每天不一定去食堂吃飯,但我每天一定會去廁所,所以我認為這個事情非常容易,進去就能把這事兒搞明白。
但其實入了坑兒以后,我是兩眼一抹黑——整個資料庫里,連一個像樣的關于廁所的文獻資料都找不到,我當時的心情大概就是八個字:糞坑無邊,書囊無底。
但是我還是一頭扎進去了,經過了這么多年對廁所的學習和研究,我們也慢慢地有了一些心得,總結出了一套跟廁所相關的系統(tǒng)圖。
廁所為什么難搞?就是因為它涉及的專業(yè)領域太多了。有了這套系統(tǒng)圖做基礎,我們就知道,建一所廁所不是蓋一所漂亮的房子、埋幾根上下水管接通電線這么簡單的問題。
在建設與設計初期就要考慮制度、技術、環(huán)境、社會情況、使用習慣;在這之后還有區(qū)域規(guī)劃、生態(tài)技術、服務、產品、視覺等等設計內容,甚至后端排泄物的處理和再利用,我們都要考慮進去。
我們可以從幾個案例入手,看看廁所跟我們的關系。
先看看北京胡同的廁所
這是我?guī)啄昵芭臄z的照片。
這個照片很極端,但是北京胡同廁所的真實情況比這強不到哪去。問題一籮筐,總的來說就幾個字:黑、臭、濕、滑,還包括導視不清、耗水量大,沒有人性化設計等等問題。
在2018年,我們接到了一個任務,要對北京市東城區(qū)的1325座廁所進行提升改造,也就是天安門、故宮、雍和宮這個片區(qū)。
廁所點位圖
在北京胡同里做廁所其實是挺難的,首先說歷史遺留問題。以前的廁所大多數都沒有圖紙,我們要改造這些廁所,就需要一座廁所一座廁所地去測量和勘測。而且1325座廁所沒有一個是長得一樣的,我們就需要出1325張設計圖紙,這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更困難的是,在不能減少坑位、不能增加面積的情況下,我們還要把老破小的廁所消滅掉,二類保底,爭取做成一類廁所。(一類公廁設置在對外開放游覽區(qū)域和或繁華街道,需配備獨立式大小便器、采保暖設施、手紙架、先進節(jié)水器,無障礙衛(wèi)生間或第三衛(wèi)生間;二類公廁主要是主干道及周邊,設置獨立式便器的單間及洗手池等;三類公廁則設置于一般街道,無隔間并通槽式大小便器,裝修及用材較二類偏低。)
這還不是最大的暴擊。2018年,各地都在做廁所革命,很多地方的政府都在爭相報道,他們修建了很多超豪華的廁所。
針對這個現(xiàn)象,我當時在《人民日報》采訪文章中提出批評,反對建五星廁所、超豪華廁所,“廁所是民生,不是生意,更不能拿來做政治秀。”這篇文章當時就被領導看到了,領導說武老師你這個批評得特別好,北京胡同廁所改造,每平米預算再下降30%。
本來這個預算就不高,再減30%,意味著我們得把理想的材料選型、技術選型,包括一些材料結構壓縮刪減。
這些還不是問題,大家可能有所了解,北京的胡同大爺那是真大爺,是我大爺。有很多大爺就出來反對改廁所,理由五花八門,說都說不清楚。
接到這個政府任務,我們本著人心換人心的初衷,帶著圖紙,跟著環(huán)衛(wèi)的同事們一個社區(qū)一個社區(qū)地跑,一場一場地去開居民座談會。
我們開了100多場居民訪談、座談會,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社區(qū)的意見領袖、大爺大媽都來跟我們坐在一起,討論廁所的修改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這樣的活動,居民們從一開始的反對,到最后90%多的滿意率,這就說明,其實你只要把心思花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是不會罵街的。
在改造的過程當中,我們還舉辦了很多場廁所科普文化展覽,手繪了北京胡同的廁所地圖,叫“小天shi游東城”,也讓大家重新塑造一種鄰里街坊的文化。
街邊廁所
這是位于雍和宮藏經館胡同的一個街邊廁所,除了居住在周邊的居民,從雍和宮出來的大量游客也會在這兒上廁所。
因為之前廁所臟,味道特別大,臨近的商鋪都不好出租,但其實這是個黃金地段。沒辦法,之前政府在做街區(qū)改造的時候就用鐵柵欄把廁所擋了擋。但是說實話,你這驢糞蛋蛋外面光,臭底子還在,依然是沒辦法。
我們在改造的過程中用玻璃磚布置外墻,既能保暖,還能增加自然采光。玻璃磚里面還加裝了照明裝置,方便晚上老年人如廁,燈光同時還能在晚上給胡同提供一定的照明。
在廁所內部,我們除了把顏色調亮,還增加了光照度,因為“人在明亮的地方不容易干壞事”,在窗戶和燈具的選擇上,我們借鑒了雍和宮窗棱造型進行設計。
我們還考慮到會有游客帶孩子來上廁所,所以把之前的殘疾人衛(wèi)生間重新擴裝,變成了第三衛(wèi)生間,方便老人、行動不便的人,包括媽媽們去使用。
等這個衛(wèi)生間改造完以后,出現(xiàn)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事兒,就是這隔壁咖啡館的老板追著要給我一張VIP卡,說生意好得不得了,上座率還高了。他說因為我離這廁所近,廁所現(xiàn)在沒味兒了,也干凈了,來這上廁所的人多了,在這喝咖啡不愁沒地兒去,這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
極小廁所
第二個例子是轎子胡同的極小廁所。這個廁所占地面積很小,門口用一堵矮墻來分割男廁與女廁的入口。在和居民座談的過程中,有不少居民提到了安全問題,這堵矮墻容易藏人,晚上上廁所很不安全。我們在改造的過程中拆除了這堵矮墻,做成了開放式的門戶設計,避免了一些如廁風險。
轎子胡同公共廁所改造前后對比,左為改造前
這里還有一個有意思的點,就是女廁所在外面,男廁所在里面,這其實也是出于對女性安全進行的設計。
很多城市在建廁所的時候會有上下兩層的廁所,把男廁所放在一樓、女廁所放在二樓,這其實是不對的。把女廁所放在一樓或者更靠近街邊的位置,一個是一樓一般是會有保潔員值管的,另外在發(fā)生一些侵害事件時,女性的呼救更容易被路人聽到,從而給予幫助。
大家看這張改造前的照片最里面的一個坑位,再看看旁邊那個馬桶,這兩個的位置關系,如果那兒蹲一人,再進來一哥們兒坐在這上廁所,那畫面尷尬的都不能想。
而且之前連個隔板也沒有,每天早晨我們去調研的時候,推開門進去,白花花的一片,大家還聊著天。
因為這個廁所太小了,安裝不了廁門,我們在改造的時候盡可能地裝了隔板。而且以錯位設計的方式,加裝了小便池,這樣就不用去搶占如廁的坑位了,還加裝了洗手池。
幾個小心思
剛才這是常規(guī)改造,其實在整個東城區(qū)這1325座廁所改造里,我們還有一些細微的小心思在里面。
比如大家都能感受到的廁所的臭味。廁所為什么臭?而男廁所永遠都比女廁所臭,為什么?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男廁所有小便池。
男士在如廁的時候,總有那么幾滴尿會掉在地板上,所以男廁所里有一條標語是女廁所里沒有的,叫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其實廁所里面的臭味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來自于人排泄物的味道,大量的臭味則是來自于細菌。有的廁所使用量很小,甚至很久都沒人用,進去后也覺得很臭,甚至辣眼睛,這個味道就來自于細菌。
當細菌將尿液里的尿素分解后產生氨氣,就會聞到臭味。所以要減少臭味,管理好細菌和水遠比管理好糞便效果更明顯。
所以我們在改造的時候基本采用了不落地小便池,取消了原本延伸出來的下水管,這個下水管保潔阿姨平時是清理不到的。
男廁改造前后對比圖,左為改造前
以前這個踢腳線基本是直角,阿姨們在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可以把地板拖干凈,但墻角的縫隙是拖不到的,縫隙里消毒殺菌也很難做,所以我們改成了這種圓角的陰角設計,保證阿姨一拖把過去就可以把這兒抹得干干凈凈。
男士小便池底下的無縫隙設計也是關鍵,只要沒有縫隙,尿滴在地板上也不會滲進去。尿液和水、細菌混合,一旦滲到地板和墻面的縫隙里,這個臭味是永遠也消除不了的,而且時間越長味道越大。
第二個細節(jié),南方的朋友可能有印象,60后、70后早晨起來要刷子孫桶的,刷馬桶。北京核心區(qū)的四合院、大雜院沒有可用于廁所的下水管道,還有一些安全性問題,所以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沒有廁所,即使有也是后面自己改裝的。這就導致倒尿盆成了剛需。但這個需求很特殊,我們在市場上只能找到洗手池,找不到用作刷尿盆的池子。
沒辦法,我們把醫(yī)院用作沖洗人工造瘺(人造肛門)的池子做成了刷尿盆的池子,并在高位加裝了沖水管。這個池子足夠深,尿盆可以放進去,嗓子眼足夠粗,有異物也能很方便地沖下去。北京核心區(qū)的沖洗尿盆裝置,可能在全中國都是唯一的。
在如廁服務上,我們也進行了一點創(chuàng)新,我們重新研發(fā)了這種智慧供紙系統(tǒng)。有一張有尊嚴的擦屁股紙基本上已經成了廁所公共服務的標配了,但是過度浪費紙又讓管理部門不堪重負。
我們之前在北京做過測算的,一個廁位一年大概的用紙量要1000到1500塊錢。而一個公廁一年的管理和保潔的費用也就幾萬塊錢,其實是負擔不了的。
現(xiàn)在市面上也有一些供紙的設備,大家可能都見過,就是在公共區(qū)域的過道里有掃碼取紙的、有刷臉取紙的,為什么我不選呢?我覺得這個會給老百姓帶來麻煩和風險,因為一張擦屁股紙把個人信息給泄露出去,不值得。
還有一個問題,在公共通道上安這種刷臉、掃碼取紙的設備,會造成公共通道的二次排隊、二次堵塞,違反了公共設施設計快進快出的原則。
我們新研發(fā)了一個取紙的設備,它是安在廁間里的,只要你伸手它就能出紙。
那么這個紙由誰負擔呢?政府又沒這個預算,怎么辦呢?
我們把它加裝了一個語音系統(tǒng),當您伸過去手的時候,它會告訴您“東來順免費為您提供廁紙”,當您要走的時候,它會告訴您“可口可樂提醒您拿好隨身物品”。
不要小看這兩句話,在如廁時我們每個人封閉在一個1米×1米2的獨立空間里,平均時間3分30秒,這就是巨大的商業(yè)價值,你的手、你的眼睛被手機占據了,但耳朵還閑著呢。
甚至像在成都,還有政府找到我們,說能不能把這個東西給我們以廁所為中心打造一公里生活圈,快到飯點的時候給播一播,哪個飯館有座。
還有更有意思的,大家想一想,公共空間中只有廁所能分清楚男女,廣告投放商馬應龍痔瘡膏只投男廁所,好孩子童車只投女廁所,客戶定位非常精準。
印著故宮御貓爪印的廁紙
這些商業(yè)帶來的價值就換成了老百姓可以用的廁紙。這個新設備不但有50%的節(jié)紙率,還能讓老百姓非常安全舒適地有一張廁紙。
我們的另外一項設計同樣基于現(xiàn)實需求,中國其實是一個極度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660個城市有400個都缺水。而我們每個人每一年用于沖糞便和尿液的干凈的水要15000升,不管在家里還是公共廁所,按一次沖水按鈕就是6升水。我們新研發(fā)了節(jié)水便器,大概用一升水就可以沖干凈。
在應用了這種節(jié)水便器后,我們做了300個廁位的長期監(jiān)測。如果按平均十廁位的公廁來計算,每一個廁所每一年省出來的水費,與清掏后端的清污的費用、處理的費用加起來,每一個廁所一年就能省出9萬多塊錢。中國在冊的公共廁所大概300萬個,如果每一個能省出9萬塊錢,那這300萬個得給納稅人省多少錢?
在整個廁所設計的過程當中,我們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它其實不是標準,更像是指導我們日常工作的一些大白話。
比如說廁所建造中能用抗菌地膠的,絕對不用瓷磚?咕啬z耐磨耐酸耐腐蝕,而且減少了地板的縫隙,從源頭上遏制了臭味的產生。
再比如能用緊急呼叫繩的,不用緊急呼叫按鈕。很多新建的廁所里我都看到過緊急呼叫按鈕,但是很多都安錯了位置,基本上都是安在了人蹲下的高度,而真正患有疾病或行動不便的人摔倒在地上時根本夠不到這個位置,它應該安在離地面40厘米的地方是最合適的。我們也請教了一些醫(yī)學專家,生了重病的時候按壓這個動作是很難完成的,拉拽是更容易實現(xiàn)的,所以我們認為有條件用緊急呼叫繩的就不用按鈕。
還有大家可以留心一下,是不是很多廁所里排風扇都24小時呼呼地排風,但是你進去這廁所依然非常臭。人感受到臭味的器官只有一個,就是鼻子,而把排風扇安在天窗上,安在高處墻面上,就是讓臭味從地面上經過人的鼻子再排出去,所以永遠是臭的。我們在設計中采用低位新風,讓新空氣從上方進來,臭味貼著地板出去,所以在廁所里就聞不到味道。
再來看看農村的廁所
胡同廁所只是城市廁所的一個縮影,目前全世界還有26億人沒有安全的廁所可以使用,還有9億人在露天排便。在我們中國,主要是在廣袤的農村,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完整的下水道管網或是高寒缺水。為了解決他們的如廁問題,我們又新研發(fā)了免水沖廁所。
我在調研過程中在農村拍攝了農村的旱廁,這不是個例,農村還有大量這樣的廁所存在。2016年,中央花了大力氣和很多錢來做農戶的廁所改造,但是大家看到了嗎?改造完的廁所農戶根本不用。
首先,這個廁所在高寒地區(qū)用不了。北方地區(qū)一刀切,像城市一樣改成水沖廁所,冬天水管子就凍了,廁所也沒法用了。難道要讓老百姓上一次廁所再燒一壺開水去沖廁所?這是不好用。
其次,改成水沖廁所以后,每次沖完廁所污水就會進入化糞池;S池很快就會滿,請私人清掏一次基本上都在100到200塊錢之間,中國祖祖輩輩的農民哪有花錢請人掏廁所的習慣。這是用不起。
最后,從化糞池清掏出來的這些東西無處可排。農村不像城市一樣有污水處理廠、糞便處理廠。清掏出來的東西去哪兒啊?很多時候就是到村子外頭找個陰溝里、找個犄角旮旯就倒了。這是管不了。
我們在調研的時候,曾經發(fā)生過這樣一幕:
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的同志說,我們給你們推薦的廁所技術跟城市里一樣,廁所蓋不好不是我們的事兒。
負責農業(yè)的同志說,我們蓋的廁所是最經濟最漂亮的,糞便處理不了不是我們的事。
環(huán)衛(wèi)的同志又說,我們只管城市或者是集中處理的企事業(yè)單位,農戶個人的廁所抽吸處理問題、服務不是我們的工作。
最后負責鄉(xiāng)村振興的同志說,那都不是你們的事,可把糞便倒在村子外面,這村子里臭氣熏天的,還讓我怎么搞人居環(huán)境整治、搞旅游開發(fā)。
大家說的其實都沒錯,只有一個問題沒考慮到——人,這是最關鍵的因素。
我們設計研發(fā)了蹲坐兩用便器。它不但是一個蹲便器,在不愿意使用蹲便器的時候,它可以瞬間變成一個坐便器,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習慣。
更重要的,是這套自封堵便器。以往大家對于旱廁最難接受的就是直視糞便尿液,直面熏天臭氣,飛舞蚊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做了自封堵的蓋板,大家看到藍色的兩個小點了吧,它有個壓力感應裝置,人在上去的時候,糞坑的蓋就自動向下打開了。如廁完畢起身離開時,蓋板又會自動閉合。
它有三個作用,第一,防止臭味上溢;第二,防止蚊蠅滋生;第三,讓使用者看不到上一個使用者的糞便。
這個便器另外一個特點是可以在人上廁所的時候,自動把小便和大便分開收集。蓋板對應的大孔洞連接糞便處理箱,如廁時糞便自動落入其中。糞便會在箱子內脫水75%,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腐熟,腐熟完以后就是非常好的有機質,可以還田再利用。
尿液則可以通過另一端的孔洞流向用于收集、腐熟的罐子。尿液只要不跟糞便混合就叫黃水,黃水是資源,尿液一旦跟糞便混合就叫黑水,黑水就是污染物,這也是要分開收集尿液和糞便的原因。尿液腐熟后通過一根管子流向農家小院里的小菜園子、小花壇,以靜脈輸血的方式把尿液源源不斷地輸送過去當肥料。
我們曾經在兩畝地的大棚里做過一個實驗,完全用尿液和農家肥來代替商用化肥,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種植兩畝地每年可以讓農民節(jié)省出大概740塊錢。
在國外也有同類型的生態(tài)廁所的產品,但是跟我們的產品相比,它們并不適合廣泛應用。
一是價格昂貴,動輒上萬,有的兩三萬一個,而我們的生態(tài)廁所現(xiàn)在整套大概就1000多塊錢。國外的生態(tài)廁所只收集不處理,基本一到兩月就需要用戶去清掏一次。我們在對糞便進行脫水腐熟處理后,可以做到兩年清理一次,老百姓用得更方便。
還有使用習慣不同,國外的生態(tài)廁所在設計時所考量的人體工學對象不是中國人,因此在使用習慣上也難以匹配,對于中國的農戶來說,坐便器是陌生的,也不太愛用。
所以,我們做生態(tài)廁所,想的還是老百姓得“用得簡單、管得方便、蹲得舒服”,就這么三個原則。
去年,聯(lián)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和國家一帶一路行動平臺也把我們的生態(tài)廁所作為全球首個公共衛(wèi)生示范項目,向一帶一路的國家、缺廁少廁的國家推廣。我非常有信心地說,只有中國的產品可以解決世界上缺廁、少廁、無廁國家的廁所問題,所以這個產品走出國門,指日可待。
雖然我們研究的方向比較偏,但是偏有偏的好處,弄點啥都是新的。這幾年,我們可能橫掃了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設計大獎,基本上已經沒什么獎可拿了。我可能干其他工作干一輩子也實現(xiàn)不了,所以說研究不怕偏,只要是踏踏實實地為老百姓服務,就能做出好產品。
“坑滿坑,谷滿谷”,“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中國老祖宗的智慧。這幅圖是一個中西方廁所歷史對比的手繪長卷,這是我們團隊的小伙伴手繪的。我們希望讓更多人去了解廁所、愛護廁所、用好廁所,至少做到一條,別給下一位使用者添麻煩。
講到最后,我還是用我父親的一句話作為今天演講的結束語。我剛開始研究廁所的時候,我父親告訴我,沒事,孩子,學問沒有高低,只要心中有了光,腳下就有了方向。
謝謝大家。
策劃丨叨叨
剪輯丨大凱
設計丨49、張會來
▼ 看看其他演講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x4y1w7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