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借鑒的經驗
該工程包括截污、治污等環(huán)保工程、道路管網工程和安居工程。首先,將河道兩側污染嚴重的工廠遷至規(guī)劃工業(yè)區(qū),并對河道兩側占全市60%的低洼棚戶、破舊危房進行拆遷,減輕了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對府南河水體的污染。其次,沿府南河兩側及西安路、北巷子、王爺廟、紅星路等處鋪設排污干管,將兩岸污水截流納入南郊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將其達到國家三類水質標準,再排入府河,府南河水質有所改善。再次,借府南河改造之際,改善了市區(qū)交通、建設熱水、供水、供氣管、供電、通訊線等基礎設施,提高市政設施水平。
觀點
府南河整治規(guī)劃涉及防洪、環(huán)保、道路管網、綠化和文化等六個方面,雖然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但其側重點仍然是提高河流的防洪能力、增加道路交通、完善市政設施、實施安居工程和濱河綠化工程,并沒有充分考慮自然河流的有機結構及其生態(tài)功能。
由于將河堤防洪標準從10年一遇一下子提高到200年一遇,河流缺乏自然發(fā)展和適應過程,只是通過高筑堤壩等水利工程進行防洪,缺乏對河流濕地、河岸帶的恢復與重建,河流自身的防洪能力完全不能發(fā)揮。這樣,不僅不能增加河流的抗洪能力,相反降低了河流對水流的調蓄功能和對地下水的補給,濱水駁岸的生態(tài)性和親水性幾乎喪失。而且,當年的改造工程采用各個擊破的方法來解決府南河存在的眾多問題,使得整個治理工程不能有機結合,治理后期又出現很多其他的問題,致使至今府南河污染問題依舊存在。
原標題:回頭再看成都府南河綜合治理,又有哪些經驗與問題?
成都府南河是崛江流經成都市區(qū)并環(huán)繞市中心的兩條河流府河、南河的合稱,屬都江堰灌區(qū),長江水系。府河進入成都市區(qū)后繞城北、東而流,南河繞城西、南而流在合江亭處匯合。匯合后稱府南河。兩河流經城區(qū)段全長29km,具有灌溉、供水、航運、排水、泄洪、娛樂等多種功能,對成都的經濟文化發(fā)展起著巨大的作用。由于人口激增、工業(yè)的發(fā)展和城市基礎設施的日趨陳舊,致使府南河泥沙淤積嚴重,河堤風化,河岸跨塌,河水受到嚴重污染,府南河具有的功能大多喪失,除洪期仍有一定排洪能力外,全年大部分時間均為排污納垢的河道,逐漸變成了一條臭水溝。為改善府南河的狀況,1994年,成都市從河道整治、污水截流、道路工程、濱河綠化、舊城改造等五方面對府南河進行全面的治理。

府南河一角
治理措施
1.河道整治新建河堤,加固河堤,疏浚河道,新建橋梁,將1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提高到200年一遇的標準。
2.截流污水沿府南河兩側鋪設排污干管,將兩岸污水截流納入南郊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將其處理達標后再排入府河。
3.建設道路沿府南河內側形成14.79千米長的內環(huán)路,道路面積約32萬平方米。此外沿河有寬16米防洪通道,沿府南河外側形成8.6千米長的道路。
4.綠化濱河形成以巴蜀文化為內涵的濱河綠化帶,呈現不同地段,各具特色的濱河綠化圈。
5.改造舊城將河道兩側污染嚴重工廠遷至規(guī)劃工業(yè)區(qū)。
6.修建旁路濕地系統結合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水景設計追求生態(tài)化和自然化,修建了成都活水濕地公園。用水車取府南河污水,泵入厭氧池,在厭氧池中設置尼龍?zhí)盍,以提高處理效果。污水經厭氧微生物消化和處理后,除去大部分懸浮物和有機物,出水經卵石曝氣溝流入兼氧塘。在兼氧塘中種植鳳眼蓮、浮萍等漂浮植物和少量魚草,并養(yǎng)殖少量耐污魚類。經兼氧塘水生生物凈化處理后,出水通過暗管流入設有三級穩(wěn)定塘和二級植物床的人工濕地處理系統。

植物塘床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