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中國給水排水戰(zhàn)略聯(lián)盟 (309位行業(yè)代表了)
中國給水排水戰(zhàn)略聯(lián)盟
笑侃我的排水人生——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張中和
《給水排水》創(chuàng)刊五十周年紀念系列文章
——五十年崢嶸歲月
賀詞
前些時,一位年輕朋友對我說:“張老,你是90后。”
我知道,他是在忽悠我,我沒那么年輕。
但是,翻開50歲的給水排水雜志,你就會發(fā)現(xiàn),
他們確實比此前的任一年都更年輕、更靚麗!
因為,他們“與時俱進”了!
祝愿給水排水雜志永遠年輕!
張中和敬祝
2014.9.17
笑侃我的排水人生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張中和
一、愛國不能無知
我說過:“現(xiàn)在,比任何時候都好。”今天,我更是這樣看。因為在我有生之年,我從來沒有感受過這樣寬松的日子。在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我是在亡國的屈辱中長大的。建國以后我丟掉了留洋的幻想,留下來建設祖國,因為我看到共產(chǎn)黨比國民黨好。但是,三十多年來,我時而滿懷希望,時而又悲觀失望,一方面在兩類矛盾的夾縫中痛苦地成長,一方面也還為祖國做了點事,并未完全虛度,F(xiàn)在我老了,中華民族卻年青了,祖國的面貌確實是在日新月異。享受到改革開放好處的人絕不會只是我一個,而是大多數(shù)。三十多年前,在"在大革文化命"的年代里,有一句口號"形勢大好,不是小好",那是自欺欺人,但這句話用到今天,是再準確不過,而且應當是越來越好。在比任何時候都好的同時,應當承認,隱憂不少,問題不小,挑戰(zhàn)嚴峻,但我現(xiàn)在堅信,從深重苦難中蘇醒過來的中華民族,決不會在任何挑戰(zhàn)面前卻步。
我生平的第一個教訓:“愛國不能無知。”小學五年級時,九一八事變過去不久,華北即將淪陷,日本飛機經(jīng)常在北平上空低飛示威。我召集全班同學討論如何用彈弓打日本飛機的問題,這事被訓導主任知道了,要開除我,我這個抗日英雄就哭鼻子了,從此知道了沒有知識是多么可恥。當時在清華讀書的堂兄張宗和帶我去清華參觀,并忠告我學工科,因為國家需要,從此誘發(fā)了我的清華夢。為了打好知識基礎,我開始比較用功,初一考取師大附中。七七事變后,由于附中在內(nèi)城外,聽說進出城要給日本兵行禮,就轉學附近的志成中學(今35中)。志成中學招生較濫,但它的師資和師大附中完全一樣,加以它還有一項獎學金制度,即初三升高中時全年級的前六名可享受免全費三年。在這種制度激勵下,我著實努力了一把,結果考了第五,得以在志成讀完高中。這是我用“彈弓打飛機”的笑柄換來的收獲。但是我無論如何沒想到,二十多年后。在我們這個泱泱大國的大躍進中,也犯了類似我的荒唐錯誤。這個教訓太深刻,不是這里能討論清楚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有真正的民主,不搞個人崇拜,這樣的事大概不會再發(fā)生。
二、體育運動是一生的最愛
有位朋友問我:“你家是不是書香門第?”我說:“不!是刀槍門第。”我的曾祖輩是清朝的淮軍,按過去的說法,也可能是歷史反革命。我的父親和四叔都是保定軍校畢業(yè),幾個堂兄都是黃埔校友?赡苁沁z傳基因的關系,我的五叔和兩位表兄(還有一位堂姐夫),都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國家級田徑運動員。所以我從小學起就喜歡跑跑跳跳,并參加過小學生運動會。上中學后,附中和志成都有一項傳統(tǒng)優(yōu)秀體育運動項目——排球,我在附中第一次見識了九人排球。轉學志成后,參加了該校著名的振亞排球隊,兩年后竟成為主力。由于田徑和排球的輻射作用,我在其他體育項目方面也達到一定水平。不幸的是在高三的一次訓練中,由于熱身不夠,右臂韌帶嚴重拉傷,從此喪失了攻球能力。但由于不甘心離開心愛的排球場,就降而求其次,改打二傳,由九人的二傳,打到六人的二傳,直到1954年東歐有兩個國家排球隊訪華時,北京市也組成了一個隊應戰(zhàn),我還以三十歲的二傳手上場,作了一個丟臉的告別賽。直到現(xiàn)在我還是一個多方面的老球迷。優(yōu)育運動給我的好處,不僅是身體方面的,但總的說來,運動對健康的好處還是主要的。
三、在龍須溝的歷險及其他
龍須溝工程是我參加工作后第一次承擔的工程。從勘測、設計(工藝、結構一腳踢)、施工、竣工測量、竣工圖,一竿子到底。當時由于國家財力拮據(jù),只修到東大地,投資690萬斤小米,折合人民幣69萬元,F(xiàn)在看來,工程量不大,技術含金量不高。但由于建國伊始,沒有任何國標和規(guī)范可循,設計和施工都靠老經(jīng)驗或借鑒其他國內(nèi)外城市資料。下游的雙孔方溝是用三條素混凝土溝墻,復土僅有0.6m左右。由于當時地下水位很高,溝墻兩側留有濾水孔與地下水連通。施工輾壓前我很不放心。當時的副總工程師張人雋先生安慰我說:“沒關系,上輾子時我陪你一塊躺到溝里去。”總工要跟我同生死,共患難,使我心安了不少。后來倒也沒出什么事。不過由于土質(zhì)不良,地下情況復雜,加以施工工人多為未經(jīng)訓練的民工,甚至還有痞子、流氓等人,所以還是出了很多次險情。南橋灣溝幫上出現(xiàn)一條大條石,我怕坍落傷人,立刻叫工人上來,幾分鐘后條石就坍落了,險些出人命事故。還有一次,由于工地擁擠,一個工人的鎬尖正好敲到我的額頭上,頓時血流如注,傷口往下幾厘米就是太陽穴,我可能就光榮犧牲了。我看那個工人嚇壞了,就安慰他說:“沒事。”到工棚里找了紅藥水抹了抹,用繃帶包扎起來,也沒想到要打破傷風針,就又回到工地去了。那個工人嚇得還在那里等著,生怕出人命。當天下午張先生和工程處王憲忱主任來視察,三人還合照了一張像,可惜現(xiàn)在找不到了。
今天,龍須溝工程作為最貼近窮苦老百姓的工程形象已經(jīng)深入人心,我衷心希望,每個城市的建設部門少做幾個可有可無的面子工程,多做幾個龍須溝工程。因為舊的龍須溝消滅了,新的龍須溝可能又在產(chǎn)生。愿龍須溝工程的形象永垂不朽,老舍先生和于是之先生永垂不朽!
四、北京工人體育場西側七排平房被淹事件
工人體育場是十年大慶工程,建筑工程主持人歐陽驂是高我一班的中學同學,我配合他做室外排水、中央運動場和人工湖,自然十分愉快。但完工后卻出了一件事。體育場地盤原為葦坑,地勢最低。建成后場西七排平房的地坪變得低于體育場。我們的排水設計已經(jīng)做了處理,留了足夠大的進水口和足夠多的進水篦,出水管徑也足夠安全。沒想到1959年夏一場特大暴雨后,據(jù)報七排平房被淹,很多住戶的糧食被污水浸泡。這是件擾民、害民的大事,我們的老領導老許大怒,當即召開全院現(xiàn)場大會,我這個主要被告人心里是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到了現(xiàn)場一看,就明白了,設計沒問題,是西瓜皮惹的禍。原來七排房的垃圾、菜葉、特別是西瓜皮,把全部水篦和進水口堵得死死的。雖然知道設計人不會受處分了,但是推已及人,對那些受害住戶還是很抱歉。其實早在龍須溝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西瓜皮堵雨水口的問題,為什么沒想到早提醒他們別亂扔西瓜皮呢。現(xiàn)場會怎么收的場不記得了,反正事后沒人受處分,七排房后來拆遷了。1963年該處建成工人體育館。老許的氣消了,我也放心了,否則他剋我們,劉仁同志還不定怎么剋他呢。不過后來還是有些不明真相的同志,在大批判時以此為例,批判我這個禍害老百姓的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這也無法解釋,只好忍辱負重吧。多年后當時的設計人趙瑞琳工程師(后任排水所所長)還向我道歉說,是我代他受過。我才想起安慰他:“你沒事,是西瓜皮惹的禍。”我想,直到每人都能自覺向垃圾桶扔西瓜皮以前,這也算一條設計經(jīng)驗吧。
五、首鋼焦化廠污水處理設計風波
首鋼焦化廠投產(chǎn)后含酚、氰的廢水迄未處理,由明溝排出廠外,下游農(nóng)民意見很大。1972年萬里同志批示必須盡快進行處理。這項設計落到了我的頭上。設計前,一位上級對我說:“老張,你必須手把手教年青同志學會污水處理設計。有了成績是大家的,出了問題。唯你是問。是不是有點不講理?還就是這么不講理。”對一個敵我矛盾按人民內(nèi)部矛盾處理的工程主持人,這口氣應當是典型的動員講話。其實當時我并不覺得他的話有什么不妥,相反,倒覺得是大實話。當時參加設計的幾位同事都沒做過污水處理設計,這也不奇怪,因為那時污水處理工程項目本來就少,連我也沒做過幾個像樣的設計,何況他們。個別人表示寧愿做管網(wǎng)設計,駕輕就熟,不大愿做污水處理設計,費力不討好。在這樣背景下,我不使出渾身解數(shù),手把手地教他們,行嗎?有了成績,當然是大家的。但是其次也應當有我一份,而且是主要的一份。如果不幸出了問題,我當然首當其沖,我不會逃避,也無可逃避。只有老老實實,弄清問題,解決問題,然后接受處理。這都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的事。所以我心悅誠服,毫無抵觸地開始了工作。當時北京焦化廠污水處理工程二期擴建也在進行,由我院另一設計組承擔。北焦場地比較寬裕,用的是通行的雙曲線格網(wǎng)填料冷卻塔和輻流式二沉池,占地較大。首鋼是老廠,只能騰出一條不大的狹長空地,設計只能量布裁衣。我的設計方案采用加強除油的預處理,冷卻塔采用鋁薄膜斜交錯填料鼓風式冷卻塔,置于泵房頂上,二沉池采用斜管沉淀池。由于設施的高效、布置的集約化,全部工程剛好把所給用地塞滿。根據(jù)后來的結算,工程費用反而更省。我院一位給水副總看了現(xiàn)場后說:“這么小的地兒,做出這個設計,真不易。”我說:“你是我的知音。”我這樣做是冒了很大風險的。我的把握也許只有八九成,不是百分之百,但是我已經(jīng)義無反顧。幾個月后,設計完成了,即將開工。這時忽然我的另一位上級叫我參加一個事先毫不知情的座談會。原來是北焦設計組邀請院外專家給他們的設計提意見。會上有些專家根據(jù)他們的經(jīng)驗,認為焦化廢水含油問題嚴重,弄不好很快就會堵塞設備,所以冷卻塔傳統(tǒng)作法只能用空隙粗大的填料,決不可用空隙小的高效填料,等等。會后我的這位上級把我?guī)У絻晌豢偣ぬ,研究首鋼設計是否變更問題。我把首鋼設計的指導思想和措施又進行了一次匯報?偣け響B(tài):“同意”。幾個月后工程完工,廢水經(jīng)處理排出后,下游農(nóng)民不再有意見,工程目的達到了,但我的心仍舊懸著。一個禮拜,兩個禮拜;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一年以后工廠大修,將冷卻塔的交錯鋁薄膜填料取出后,稍一震動,薄膜上的一層薄油膜就掉了下來,鋁表面光潔如新,我的心終于放了下來。后來我聽到北焦組的一位工程師說:“首鋼的設計是成功的,因為它抓住了預處理。”
六、我的晚年生活——兩句話,七個字
老伴是1991年先我而去。在十六年的空巢生活中,我總結了兩句話,十個字:“吃喝拉撒睡,工作學習玩。”前五個字是生活的必修課,學問很大,搞好這五個字,后五個字就有了保證。我的一位忘年交清華的杜鵬飛教授特為我把這十個字寫成精美條幅,兩邊還配了文情并茂的現(xiàn)代“陋室銘”贈我。不過近來發(fā)現(xiàn)不以自己意志為轉移的是,在不知不覺中,余熱漸成余溫,“玩”有點玩不動了,“工作”的份量被迫越來越少,這樣,“學習”的空間就越來越大。為了與時俱“退”,我計劃九十歲(如果有的話)以前,后五個字逐漸改為“學習而后思”。沈從文先生曾提出“思”和“信”。只信不思。就可能匍匐在偉人的腳下,做了思想的奴隸。老一輩的革命者多自詡是“兩頭真”。像我這樣機緣湊巧,碰進了革命隊伍的“排水工”只能自承是:“兩頭渾”。渾渾噩噩地來,難道真還要渾渾噩噩地走嗎?老人的特點是“近事糊涂遠事真”,對親歷的歷史事件不大會像年青時那樣容易上當受騙。老人還有一個優(yōu)勢,就是有的是時間用來“思”,多反思也有助于延緩老年癡呆?磥恚“吃喝拉撒睡,學習而后思”就將是我未來的全部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