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污水治理攻堅戰(zhàn),持續(xù)提升水環(huán)境質量!泉州:一江碧水穿城過 兩岸風光入畫來
泉州晚報2024-12-04 10:29福建
泉州因海而生,因水而美。水污染防治和水環(huán)境保護,既事關民生福祉,更關乎城市長遠發(fā)展,等不得、慢不得、耽誤不得。
2023年11月,中央第一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督查組督查時發(fā)現,泉州水污染防治和水環(huán)境保護存在短板,部分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不到位,為泉州敲響了警鐘。
直面問題,重拳出擊。泉州以“治污是當前重要民生工程”的共識,攻堅“污水廠處理、管網收集、泵站轉輸、調蓄池、中水回用”等五大能力提升,全力圍繞實現“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目標,不折不扣抓整改。
謀定后動,動則必成。今年1—11月,全市主要流域39個國、省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達100%;新增4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提升8.4萬噸/日;完成污水泵站擴容3座,新增規(guī)模2.7萬噸/日;完成污水管網改造建設796公里,超額完成三年680公里的目標任務數。
□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淑華 莊丹丹 林綠波 黃偉毅 通訊員 康朝陽
鐵腕治污三年計劃新改建
污水治理項目357個
7月6日,2024年泉州市“泉競龍舟·福傳絲路”之“龍翔刺桐”閩臺龍舟邀請賽在水清岸綠的古城筍浯溪舉辦。
筍浯溪溪道寬度20—25米,沿線流域面積142公頃,可謂得天獨厚的天然賽場。然而,在2023年初,筍浯溪被排查出渠道兩側截污管道病害嚴重,西側連通管道坍塌,沿河污水直排渠道。
為實現污水回清的生態(tài)景象,泉州立即啟動水環(huán)境治理,通過排口的全面排摸整治、截污干管建設和河道清淤等舉措,有效改善了水質,以良好水環(huán)境迎接龍舟大賽的舉辦。家住伍堡小區(qū)的吳老伯親歷了溪水“清—污—復清”的喜人變化,“小時候筍浯溪水很清,群眾在溪里洗衣服、游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出現了生活污水直排現象,水質一度惡化。如今,清澈、美麗的筍浯溪回來了!”
▲整治后的筍浯溪顏值驚艷,成為古城龍舟賽事的絕佳賽道。(許曉波 攝)
筍浯溪的現象,并非孤例。隨著泉州城市快速發(fā)展,大量人口涌向城鎮(zhèn),導致城鎮(zhèn)污水增量快速提升,部分污水處理廠已滿負荷運轉,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此外,一些老城區(qū)、城中村存在雨污合流、管網錯混接的問題,難以滿足市民對日益增長的優(yōu)美生態(tài)環(huán)境需要。
既要“經濟賬”也要“生態(tài)賬”。以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為指引,泉州牢固樹立“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是發(fā)展生產力”的理念,對于污水治理等歷史欠賬、基建短板采取“不逃避、不拖延、不忽視”的態(tài)度,以勇于自加壓力、跳起摸高、適度超前規(guī)劃的決心,全面開啟“污水治理戰(zhàn)”。
——堅持“全市一盤棋”的統(tǒng)籌觀。市委、市政府成立立行立改工作領導小組(市污水治理指揮部),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雙組長,市指揮部下設辦公室,掛靠市城管局,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水利、住建等部門派員進駐集中辦公;各縣(市、區(qū))相應成立治污指揮部。
——凝聚“不讓問題過夜”的執(zhí)行力。分管副市長堅持“一周一調度”,及時研究解決治污的困難和問題;各縣(市、區(qū))指揮部同步建立完善“周例會”機制,實行“一地一方案”,形成“指揮部+屬地政府+國企”、市縣兩級協(xié)同運作體系。
——繪就“標本兼治”的路線圖。泉州市出臺了《環(huán)保督察立行立改》《2024年大會戰(zhàn)》《2024—2026三年攻堅行動》3份方案,有力地將生活污水的“源頭治理、標本兼治”目標轉化為具體實施路線圖。
▲主要收集深滬鎮(zhèn)、龍湖鎮(zhèn)及永和鎮(zhèn)區(qū)域生產和生活污水的晉江市華海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第一階段)近日通水試運行 (融媒體記者陳起拓 攝)
按照“先規(guī)劃,后建設”的方式,泉州市圍繞“五大能力”提升和“八個專項”整治,計劃新改建污水治理項目357個、投資188億元(其中2024年項目199個、投資79.1億元),新擴建污水處理廠31座、新增規(guī)模90.9萬噸/日(其中2024年27座、新增規(guī)模81.9萬噸/日),建設污水管網680公里以上(其中2024年380公里以上)。此外,還將新擴建污水泵站15座以上、新增轉輸能力25萬噸/日以上,新建調蓄池5座以上、規(guī)模6萬噸,污水處理廠設計回用量53.5萬噸/日、回用率46.3%。
疏堵結合生活污水收集率達60%
創(chuàng)歷史新高
古城水系聯(lián)結著老城的歷史與文化,也聯(lián)結著現實與生活。中心市區(qū)內溝河共53條,總長130多公里,生活污水直排等現象令群眾困擾不已。
2023年,泉州完成24條內溝河(排洪溝)清淤工作,為歷年來中心市區(qū)內覆蓋范圍最廣、規(guī)模最大、最徹底的一次大整治行動。2024—2028年,我市將用五年的時間對中心市區(qū)全部70條內溝河實施清淤疏浚。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與城鎮(zhèn)雨污水管網改造,是“一體兩面”。既要收污水,解決黑臭問題,也要擠外水,提高污水濃度,這樣才能提升污水收集治理能效,改善水環(huán)境。
而雨水和污水管網,是城市深埋地下的“毛細血管”。特別是古城污水治理,難度遠高于新城區(qū)的規(guī)劃建設,存在地質復雜、管網雜糅等諸多難點堵點,給治理工作帶來極大的考驗。
在新門街—涂門街污水干管改造工程的中山中路至溫陵路段工地,幾乎每挖掘一個頂管作業(yè)的施工井或接收井,2米以下的井壁都會跑冒出地下水。今年5月來,克服潮濕、異味重的地下施工環(huán)境,施工單位輪班作業(yè),確保工期進度。目前,該路段施工接近尾聲,待把53號頂管接收井底的硬性土層挖掘松動后,剩下的污水管道即能貫通,將徹底改變該路段長期以來的雨污合流問題。
市污水治理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因系統(tǒng)整改需要,全市許多項目同時施工,不可避免地對市民生活造成一定影響。為了將影響降到最小,各個在建項目因地制宜,邊施工邊調整施工方式。如在刺桐路污水干管建設上,施工方式就由最初的全天候單點施工,改為多點作業(yè)、16小時施工制。
類似的整治行動、治理工程,正在全域范圍內加快推進。
▲整治前的泉港區(qū)郭厝溪(市污水治理指揮部供圖)
▲整治后的泉港區(qū)郭厝溪岸綠水清(市污水治理指揮部供圖)
與此同時,一批先進的施工技術被廣泛應用。例如非開挖修復技術,采用管道清障、墊襯法、熱塑成型、不銹鋼快速鎖等工藝,實現不開挖城市道路對排水管網進行修復,通過檢查井就能快速施工。數字化手段同樣大顯身手,泉州水務集團已穩(wěn)定運行“水務大腦”數智化平臺,其中搭載的智慧排水“一張圖”實戰(zhàn)效果好,實現巡檢時間減少40%、設施基礎信息準確度提升80%、應急調度決策時間縮短50%、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可靠性提升5%,有效提質了日常管理工作和項目指揮調度事宜。
治污沒有捷徑,“欲流之清者,必截其污”。今年1至11月,泉州市已按時序完成中心市區(qū)管網深度排查、江河排口整治、局部黑臭內河治理等方面整改工作,污水處理效能顯著提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60%,同比去年提升10.2%。
長治久清全力推動“治污”向“提質”邁進
做好“毛細血管”的改造同時,這一年泉州還集中向污水處理的“主動脈”發(fā)力:大批污水處理中后端的廠、站以及中水回用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作為中心市區(qū)污水收集處理重點項目,洛江區(qū)陽江水質凈化中心一期項目總投資7.46億元,項目明年12月建成后預計可提升污水處理能力5萬噸/日;作為泉州市首座大型半地埋式污水處理廠,鯉城區(qū)江南水質凈化中心一期項目總投資6.62億元,通過“地下建廠、地上建園”的巧妙設計,打造“空中花園”式處理廠,已累計完成投資2.65億元,預計每日可增加污水處理量達7萬噸……
▲市區(qū)刺桐路污水干管改造建設現場 (融媒體記者陳起拓 攝)
▲市區(qū)刺桐路平原渠等多條內溝河將引入寶洲污水處理廠的中水,讓水流動起來。(融媒體記者陳起拓 攝)
在市區(qū)寶洲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管道鋪設現場,連接處理廠與浦西滯洪區(qū)及平原渠的中水回用管道廊道及控制閥門井已完工,預計本月底完成管道鋪設。屆時,寶洲污水廠處理達標后的每天9萬噸水,將源源不斷地經同時完工的平原渠4號閘泵閘加壓,注入平原渠及連通的東環(huán)城河、南環(huán)城河等近十條城市內河,讓內溝河內部循環(huán)流動起來,達到活水充氧、河暢水清的目的。
各縣(市、區(qū))的污水治理項目也加速落地。
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底,泉州市已完工新建污水處理廠4座、新增規(guī)模8.4萬噸/日,在建9座,開展前期工作14座。今后三年,我市將計劃新擴建31座污水處理廠、新增規(guī)模90.9萬噸/日。
水質的改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長效常治,方能推動“治污”向“提質”邁進。
“城管部門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現場核查和水質監(jiān)測,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門每季度開展一次監(jiān)督性監(jiān)測,抽查、核查發(fā)現的問題均通報屬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溯源整改。”市污水治理指揮部相關人士介紹,為了實現問題水體動態(tài)清零,強力推行考核制度;針對日常管理明確了保潔臺賬、巡查臺賬、督導臺賬,做到有人做、有人查、有人督。
未來,城市的長治久清,還需要深遠的規(guī)劃:在各地污水專項規(guī)劃的基礎上,加快編制《泉州市城鎮(zhèn)污水收集與處理系統(tǒng)專項規(guī)劃》;推動全市污水治理“一盤棋”;全力推進管網問題點位修復、“空白區(qū)”消除、排水許可辦證,內河排口整治等工作;持續(xù)策劃污水治理項目,全力實施“雙提升”攻堅,助力集中收集率和BOD濃度實現“雙提升”……
可以預見的是,通過全面系統(tǒng)治理,泉州市污水收集處理事業(yè)將邁出跨越式步伐,不僅能滿足現實需求,還能支持城市長遠發(fā)展,造福子孫后代,讓碧海藍天成為泉州恒久的驕傲。
“五大能力”提升
三年行動進展
污水廠處理能力
目前,全市城市(縣城)共有污水處理廠15座、規(guī)模117.5萬噸/日,其中中心市區(qū)7座、規(guī)模43萬噸/日。今后三年,計劃新擴建31座、新增規(guī)模90.9萬噸/日。截至2024年11月底,已完工4座、新增規(guī)模8.4萬噸/日,在建9座,開展前期工作14座。
污水管網收集能力
現有污水管網3598.81公里,其中中心市區(qū)1316.94公里。今年共策劃管網建設類項目113個,完工41個、在建56個、開展前期工作16個,完成投資占比83.3%,已完成管網建設796公里、超額完成三年680公里管網建設任務,并將持續(xù)策劃建設污水管道,不斷完善污水“毛細血管”。
泵站轉輸能力
全市現有污水泵站100座、轉輸能力193.3萬噸/日。今后三年,計劃新擴建污水泵站15座以上、新增轉輸能力25萬噸/日以上。
調蓄池能力
目前全市尚未建設調蓄池。今后三年,計劃新建調蓄池5座以上,規(guī)模6萬噸。今年已完工2座、開展前期工作2座,規(guī)模共5.5萬噸,完成投資金額占比98.6%。
中水回用能力
今后三年,全市污水處理廠設計回用量53.5萬噸/日、回用率46.3%,其中中心市區(qū)設計回用量23.5萬噸/日,回用率54.7%。2024年已完工4個、在建1個、開展前期工作1個,完成投資占比79.2%。
記者手記:
污水治理無看客 你我都是踐行人
穿越老城區(qū)的內溝河,縱橫交織、星羅棋布,它們潤澤了這座城池,涵養(yǎng)了這方水土。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內溝河受污染困擾著群眾生產生活,影響到城市形象。開展一場徹底的污水治理戰(zhàn)役勢在必行。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以“治污是當前重要民生工程”的決心,圍繞提升“污水廠處理、管網收集、泵站轉輸、調蓄池、中水回用”等“五大能力”,我市全面加強污染源倒排倒查,加快“廠、站、網”建設,層層落實責任人,立下“軍令狀”,確定時間表,力爭三年解決突出問題,治理不成功不收兵,整改不達標不罷休。這是市委、市政府言必信、行必果的錚錚承諾!
治理好水污染、保護好水環(huán)境,任務繁重、復雜,建設周期長。一段時間來,各地各有關單位分期分批開展施工,地下排污管網建設工程如火如荼進行。排污管網建設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更是水環(huán)境治理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市民出行會因工程施工受到一些影響,但對于這一保護環(huán)境和市民健康、有利于城市發(fā)展的大局,期盼大家給予理解、支持和配合。
打基礎、利長遠,污水治理沒有旁觀者,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參與,從源頭嚴防水污染,于日常生活中保護水環(huán)境,共同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齊心協(xié)力朝著藍天凈水的目標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