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過渡金屬(Fe、Cu、Co等)通過Mn+/M(n+1)的氧化還原循環(huán),誘導Haber-Weiss鏈反應,持續(xù)產生各種自由基活性物種。然而,鏈式反應過程中金屬價態(tài)的反復變化,會引起金屬離子部分溶出;而自由基的自淬滅及其對共存基質的非選擇性攻擊,也導致氧化劑利用效率低。氧化鋯(ZrO2)穩(wěn)定性強、生物相容性良好,作為離子交換劑已被廣泛應用于水體砷酸鹽、磷酸鹽、氟離子等污染物的吸附去除。傳統(tǒng)認為ZrO2具有非氧化還原特性,在催化氧化領域鮮有報道。
課題組近期發(fā)現(xiàn),無定形氧化鋯(aZrO2)可作為非均相催化劑,誘導過一硫酸鹽活化生成活性氧化物種。以aZrO2為催化劑,對模型污染物卡馬西平(CBZ)的降解反應速率是常見金屬氧化物(Fe2O3、Co3O4、Mn3O4、Fe3O4、CuO)催化劑的5.1-72.0倍。研究結果表明,作為路易斯酸位點,aZrO2對過一硫酸鹽陰離子(HSO5-)具有強吸附親和力,但是HSO5-并未斷裂過氧鍵生成自由基,而是通過電子云密度的偏移使表面絡合物aZrO2-HSO5-形成高氧化還原能力,再由氧轉移路徑降解選定有機物。解析結構-活性定量構效關系,表明aZrO2的表面羥基含量是主導表面絡合物氧化效率的主要因素,這也解釋了aZrO2相較于晶型氧化鋯(cZrO2)具有更高催化效率的現(xiàn)象。該研究發(fā)現(xiàn)為環(huán)境友好型氧化鋯在催化氧化領域的新應用提供了依據。
上述研究以“Amorphous zirconium oxide activates peroxymonosulfate for selectiv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Performance,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為題,在線發(fā)表于環(huán)境領域知名學術期刊Water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2.119363)。課題組博士生李曉洋為論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南京大學張煒銘教授和南京農業(yè)大學陸雋鶴教授,共同作者包括碩士生呂若琳、博士生李洺陽、任逸博士、尹越博士、碩士生劉嘉航。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22176088)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