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介紹
調水線路: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從長江干流三江營引水,通過13梯級泵站逐級提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其平行的河道輸水,經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調蓄后,分兩路:一路向北穿黃河,經小運河接七一、六五河輸水至大屯水庫,同時具備向河北和天津應急供水條件;另一路向東通過濟平干渠、濟南市區(qū)段、濟東明渠段工程輸水至引黃上節(jié)制閘,再利用引黃濟青工程、膠東地區(qū)引黃調水工程輸水至威海米山水庫。調水線路總長1467km,其中長江至東平湖1045.36km,黃河以北173.49km,膠東輸水干線239.78km,穿黃河段7.87km。
供水范圍:江蘇省里下河地區(qū)以外的蘇北地區(qū)和里運河東西兩側地區(qū);安徽省蚌埠市以東沿淮、淮北市以東沿新汐河地區(qū);山東省南四湖、東平湖地區(qū),山東半島以及黃河以北山東省徒駭馬頰河平原。
供水目標:主要是補充山東、江蘇、安徽等省輸水沿線地區(qū)的城市生活、工業(yè)和環(huán)境用水,兼顧農業(yè)、航運和其他用水。主要為濟南、青島、徐州等重要中心城市及調水沿線和山東半島的大中城市用水和重要電廠、煤礦用水;濟寧—揚州段京杭運河航運用水;江蘇省現有江水北調工程供水區(qū)和安徽省洪澤湖用水區(qū)的農業(yè)用水。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在需要時,可向河北省、天津市應急調水。
供水量分配:東線一期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187.55億m³,其中抽江水量87.66億m³,扣除損失水量后,受水區(qū)干線分水口門多年平均凈供水量162.81億m³。其中江蘇省133.70億m³、安徽省15.58億m³、山東省13.53億m³。(原江水北調工程和當地水源到2010年水平多年平均可供水量141.12億m³,其中抽江水量49.65億m³?鄢龘p失水量后,多年平均凈供水量126.80億m³,其中江蘇省114.45億m³,安徽省12.35億m³。)
增供水量分配:東線一期新增調水工程多年平均增供水量46.43億m³,其中增抽江水38.01億m³。扣除各項損失后,受水區(qū)干線分水口門多年平均凈增供水量36.01億m³,其中江蘇省19.25億m³,安徽省3.23億m³,山東省13.53億m³。(增供水量是由于興建工程而增加的供水量,包括增加的抽江水量和因工程實施而增加的淮水利用量兩部分。增供水量扣除各項損失為凈增供水量。)
工程調水規(guī)模:抽江500m3/s,入洪澤湖450m3/s、出洪澤湖350m3/s;入駱馬湖275m3/s、出駱馬湖250m3/s;入南四湖下級湖200m3/s;入南四湖上級湖125m3/s、出南四湖上級湖100m3/s;入東平湖100m3/s;過黃河50m3/s;送山東半島50m3/s。東線一期工程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7.66億m³,入洪澤湖水量69.84億m³,出洪澤湖水量63.84億m³;入駱馬湖水量43.94億m³,出駱馬湖水量42.15億m³;入南四湖下級湖水量29.70億m³;入南四湖上級湖水量17.52億m³,出南四湖上級湖水量13.83億m³;入東平湖水量13.33億m³;到山東半島水量為8.83億m³;調過黃河的水量為4.42億m³。
調水時間:東線一期工程水量調度年度為10月—翌年9月。其中,調水入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時間為10月—翌年9月,調水入東平湖時間為10月—翌年5月,調水到膠東時間為10月—翌年5月,調水過黃河時間為10月—翌年5月。其它時段如需調水出省,需經相關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有關流域管理機構同意后,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東線一期新增主體工程2002年12月開工建設,2013年3月完工,2013年8月15日通過全線通水驗收,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