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有機固廢產量巨大,而其中復雜長鏈有機固廢面臨難以安全處置且缺少資源化利用手段的困境,以致引發(fā)了嚴峻的社會、環(huán)境問題。熱解氣化是有機固廢處置技術發(fā)展的重要方向,該項目基于此方向,針對復雜長鏈有機固廢熱化學反應過程轉化機理不清、熱化解構同步提質過程多路徑競爭、一次重構產物進階提質方法不明等科學問題開展研究工作。
袁浩然作為第一完成人的“復雜長鏈有機固廢熱化解構與提質重構響應機制”項目榮獲2021年度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項目構建以目標產物為導向的分級熱解、催化熱解、化學鏈氣化多手段分階研究新途徑,形成熱化解構與提質重構相互響應機制;提出三相產物增值增效新途徑,創(chuàng)新完善“原料指紋圖譜識別—解構重構響應機制—產物二次增值增效”全鏈條理論。以此為基礎,實現(xiàn)了以熱解、氣化為核心熱轉化與產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突破及應用推廣。
“這個獎項是對我們之前工作成果的一個獎勵,但我認為這也是對我未來工作的期許和鼓勵,推動我去做更有挑戰(zhàn)性、更具困難的科學研究工作。”袁浩然表示,在有機固廢清潔化資源化利用這一塊上,我們還面臨著各種“卡脖子”問題,這些涉及到理論建設,技術改進和設備完善,未來仍是要致力于攻克這些難題,將核心技術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
據(jù)了解,早在2021年,袁浩然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高水分有機固廢安全處置與土壤高值化利用技術及裝備”項目榮獲2020年度廣東省技術發(fā)明獎一等獎。
“回顧十余年,我們團隊的理論探索和技術攻關,從最開始研究摸索,到突破瓶頸并開始自主構建研究體系與機制,最后取得創(chuàng)新成果,過程艱辛。但我很高興所做出的這一切付出,因為這代表著我們國家在有機固廢清潔資源化利用這一方面的創(chuàng)新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袁浩然對《中國科學報》表示。
近期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