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水熱資源化技術處置濕垃圾工業(yè)化試驗成功
首套水熱資源化濕垃圾技術裝置投料運行測試完成
在沒有臭味的情況下,1小時內就能處理完濕垃圾,而且余下的“廢水”和“廢渣”還可用于農業(yè)肥料……經過數年技術研發(fā),上海交大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金放鳴教授團隊的“濕垃圾水熱氧化技術”邁出了工業(yè)化“試車”的歷史性一步——第一臺連續(xù)式水熱資源化濕垃圾技術裝置投料運行測試成功。這個裝置就像個“水熱魔法師”,吞進去的濕垃圾全部都能轉化成優(yōu)質的農業(yè)肥,設計日處理量為100噸。
神奇“水熱魔法”讓濕垃圾華麗變身優(yōu)質農業(yè)肥
濕垃圾在經過不到1小時的處理后就“變廢為寶”,成了優(yōu)質的有機肥料,這是金放鳴團隊利用水熱資源化技術進行垃圾資源化處理的成果。未來,將會有眾多水熱資源化垃圾處理裝置落地運行,為上海的濕垃圾處置貢獻力量,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據介紹,濕垃圾中的有機物經過水熱氧化技術轉化后,產生的“廢水”含有大量有機質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是高品質的液肥,能夠直接用于農作物施肥或水產養(yǎng)殖;固體“廢渣”是腐殖酸原粉,經過加工后可以用于土壤污染修復、沙化地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大氣污染修復、水體污染修復等,也可以直接用于農業(yè)施肥。腐殖酸類物質是凈化生物圈、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寶貴資源。
該技術的產品轉化速度非?欤蛡鹘y(tǒng)的濕垃圾處理技術相比,根據工藝需求最快只需不到1小時就能完成,無毒無害無三廢,更不會產生臭味。
相比于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濕垃圾厭氧發(fā)酵技術,水熱氧化技術可以做到高度集成化,廠房占地面積大大縮小,日處理100噸濕垃圾的處理能力的水熱處理核心部分只需60平方米左右。該技術規(guī);潭雀,可以根據需要建造大、中、小型裝置,應用于城鎮(zhèn)、商場、學校等不同場景。水熱氧化技術裝置集成模塊化,便于拆卸安裝;裝置耗能低,運營成本低;產品經濟價值高,投資回收周期短。總結來說,相對于傳統(tǒng)工藝,水熱氧化濕垃圾處理技術處理周期短、資源利用率高、無三廢、生物質轉化率高、產品經濟價值高、廠房占地面積小、投資回收周期短;設備可以做到小型化、連續(xù)化、自動化、模塊化、反應快、易拆卸;處理工藝前、中、后端銜接簡單。
二十載攻關實現“模擬地球自然碳循環(huán)”的濕垃圾資源化處理
濕垃圾水熱資源化技術又稱水熱氧化技術,該技術通過模擬地球碳循環(huán)過程,在特定的高溫高壓環(huán)境中,可以加速濕垃圾中的生物質有機物分解,把它們轉化為腐殖酸、甲酸、乙酸、乳酸等高附加值產品。
金放鳴1996年在日本攻讀博士期間開始進行水熱技術相關研究,從此與水熱資源化技術結下不解之緣。早年,她嘗試利用水熱氧化技術燃燒處理生活垃圾,用于發(fā)電。在研究過程中,金放鳴嘗試將蔬菜類、肉類、魚類、脂肪類等不同成分的濕垃圾進行水熱氧化燃燒,發(fā)現在處理之后,無論先前濕垃圾成分如何變化,乙酸都會作為難以繼續(xù)分解的最終產物殘留下來。而乙酸本身就是一種附加值很高的化工原料,因此,金放鳴調整了研究方向,將目光由“發(fā)電”轉向“生產乙酸”這一更加環(huán)保低碳的新方向。原本在水熱氧化技術中難以處理的乙酸,反而使水熱氧化技術在處理成分復雜的生活垃圾上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
2007年,金放鳴回國后組建碳循環(huán)技術研究團隊,首次提出了模擬自然加快地球碳循環(huán)的水熱技術概念體系,并獲得了水熱處理有機質廢棄物的一系列專利。在數十年的研究過程中,金放鳴摸清了每一種垃圾成分在水熱氧化過程中的轉化規(guī)律,為生活垃圾水熱資源化技術奠定了基礎。同時,金教授將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文,發(fā)表在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上,因此成為全球范圍內水熱資源化技術領域的領軍學者。
在不斷的嘗試與探索下,金教授團隊陸續(xù)攻克了生物質有機物在不同水熱條件下轉化為腐殖酸、甲酸、乙酸、乳酸等高附加值產品的技術。通過不斷嘗試,金教授團隊現已掌握生產上述產品的全部技術條件和路線。本次日處理100噸濕垃圾的水熱資源化濕垃圾技術裝置的成功試車,標志著該技術距工業(yè)化落地生產僅咫尺之遙。
技術更迭升級,連續(xù)式濕垃圾水熱資源化裝置的工業(yè)化之路
在連續(xù)式水熱資源化濕垃圾技術裝置工業(yè)化最終試驗成功之前,金放鳴已經進行了多年的實驗室試驗和中試嘗試。2011年,金放鳴開始進行連續(xù)式垃圾水熱資源化技術的中試工業(yè)化開發(fā)研究;2016年,何潤田博士在金放鳴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連續(xù)式垃圾水熱資源化技術中試設備的開發(fā)。在上海交通大學第三餐飲大樓的東面,迄今還運行著百公斤級生活垃圾水熱氧化處理實驗的中試設備。在多年的運行過程中,該中試設備表現良好,連續(xù)化運行整體平穩(wěn),產品輸出穩(wěn)定,為后來的工業(yè)化奠定了堅實基礎。該中試設備被用于處理學校食堂中產生的餐廚垃圾,相較于早期餐廳運送廚余垃圾,該方法不僅減少了運輸費用,還避免了常有的垃圾處理運送產生的惡臭問題。垃圾一經產生立即送往轉化,該技術能夠近乎百分之百的氧化分解垃圾中的有機物成分,同時溶解含氮、硫、磷的物質,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該中試設備的成功運行,為水熱資源化大型垃圾處理設備落地積累了經驗,同時為該技術應用于社區(qū)、商場、食堂、景點等人流量密集的小型設備的研發(fā)奠定了基礎。2019年3月,金放鳴團隊獲得了上海正均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雙方針對技術工業(yè)化展開了深度合作。隨后的120天,技術團隊和工程師團隊夜以繼日,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完成了首套連續(xù)式(百噸級)濕垃圾水熱資源化工業(yè)裝置的研發(fā)和生產,并于2019年7月1日開機試驗成功。
濕垃圾水熱氧化技術未來可期
當前,世界上應用于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主要是焚燒、填埋和發(fā)酵?v觀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垃圾處理技術,在餐廚垃圾的處理中,應用最多的是厭氧發(fā)酵或好氧堆肥技術,相比之下,水熱資源化技術具有占地少、速度快、無三廢、無異味、無毒害、產率高、產品經濟價值高、投資回收周期短等優(yōu)勢,有望替代現有的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成為引領世界垃圾處理技術的風向標。
濕垃圾水熱資源化的未來藍圖,是要突破能夠分解一切有機物組成成分的垃圾處理技術,打造全球范圍內的全品類垃圾治理體系。當前有機物干垃圾的處理工藝只有焚燒和填埋兩種。焚燒垃圾不充分將會產生大量致癌物質二噁英,嚴重破壞空氣環(huán)境。填埋將會占用和污染大量的土地。水熱資源化技術如果用于回收分解全品類的有機物干濕垃圾,在經過水熱氧化處理后,有機垃圾會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成分,被重新回收加工,制造成全新的產品。這一研究將使得全部有機物干濕垃圾變成可回收垃圾,實現人類和自然真正的和諧共生。
資料顯示,目前,全國的生活垃圾中,餐廚垃圾占比達到50%以上,現有水熱資源化處理技術可以將此部分垃圾完全資源化利用,加工處理成高附加值工業(yè)產品。在未來,占生活垃圾總量約40%的干垃圾也都將實現水熱資源化回收再利用,人類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將達到90%以上,實現戰(zhàn)略性垃圾全品類回收再利用。金放鳴表示,希望與不同部門協(xié)作實現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積極推廣水熱資源化技術,讓有機物垃圾通過循環(huán)利用變廢為寶,使城市生活垃圾真正實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和就地化處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