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化裝備在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污水處理站的應用
仝武剛
杭州銀江環(huán)保技術總監(jiān)
精準施策推進“河長制” 浙江為何做得這么好
“河長制”作為綜合治水的制度創(chuàng)新和關鍵之舉,其實在浙江已有近十年的試點和探索,從*初的“一河一策”到后來的“一點一策”,為治水工作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如今,“河長制”在全國推行,浙江的成功經驗值得各地借鑒。
浙江以江為名,以水為魂。作為我國經濟*為發(fā)達的省份之一,其在發(fā)展過程中打造出了一個個具有重要推廣價值的浙江素材、浙江樣板和浙江經驗。
*的“兩山論”、“兩鳥論”發(fā)源于此,綜合治水創(chuàng)舉“五水共治”更是名揚內外。同時,浙江還是我國*早試點“河長制”的省份之一,從*初的“一河一策”到后來的“一點一策”,各項工作越加扎實,為治水工作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已經成為“五水共治”的一項基本制度,F(xiàn)如今,“河長制”在全國推行,勃勃生機中,空洞和迷茫同現(xiàn)。在此背景下,先行先試、成效顯著的浙江經驗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探究和總結。
治水起源及“河長制”的提出
緣起偶然,實屬必然
2013年,浙江多地網民“邀請環(huán)保局長下河游泳”的呼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浙江開始將治水作為轉型升級的突破口,以治污水當頭、同步推進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jié)水的“五水共治”隨后被提出并大力推進?此婆既坏闹嗡壠,其實也正是浙江轉型升級的必然。
“河長制”作為綜合治水的制度創(chuàng)新和關鍵之舉,其實在浙江已有近十年的試點和探索。2013年,伴隨浙江掀起的新一輪治水熱潮,省委、省政府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實施“河長制”進一步加強水環(huán)境治理工作的意見》(浙委發(fā)[2013]36號),決定在全省范圍內全面實施“河長制”,要求到2013年底,省、市、縣、鎮(zhèn)(鄉(xiāng))四級河道實現(xiàn)“河長制”全覆蓋。2015年5月,浙江省委又制定印發(fā)了《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落實“河長制”完善“清三河”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浙委辦發(fā)[2015]36號),*次要求設立村級河長,實現(xiàn)“河長制”全覆蓋,明確各級河長是包干河道的*責任人,牽頭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承擔河道日常管理、協(xié)調推進河道治理、監(jiān)督日常清淤保潔等“管、治、保”三位一體職責,浙江“河長制”推行進入新階段。
伴隨“五水共治”、“河長制”的實施,浙江水環(huán)境治理取得了驕人成績。截至2016年末,浙江全面完成消滅垃圾河6500公里,消滅黑臭河超過5100公里,基本清除了“黑、臭、臟”的感官污染,城鄉(xiāng)環(huán)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觀。2016年1-11月,全省221個省控斷面Ⅲ類水以上占76.9%,劣Ⅴ類水斷面占2.7%,水環(huán)境質量較2013年顯著改善。與此同時,治水倒逼了轉型升級,建立了一系列長效機制,贏得百姓點贊。而治水也逐漸深入人心,成為自上而下的全民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從“一河一策”到“一點一策”
科學精準施策推進“河長治”
“河長制”*怕的流于形式,其從制定到實施,并發(fā)揮功效,各項工作必須落到實處。2014年,浙江提出了“五水共治”的分階段“三五七”目標。隨后,以治污水為切入點,圍繞“清三河”等重點工作和目標,出臺了《浙江省垃圾河、黑臭河清理驗收標準》(浙治水辦發(fā)〔2014〕5號)等系列文件。同年,省環(huán)保廳又組織編制了《全省河長制水環(huán)境治理方案編制指南》(浙生態(tài)辦函〔2014〕27號)(以下簡稱《編制指南》),對河長制水環(huán)境治理方案編制進行了規(guī)范,成為各地科學扎實推進河流(道)水環(huán)境治理工作的指導文件。2015年,《關于進一步落實“河長制”完善“清三河”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浙委辦發(fā)[2015]36號)明確“河長要牽頭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各地在小微水體整治中,“一點一策”又被多次提出。2017年,浙江啟動剿滅劣Ⅴ類水行動,特聘請33位*技術顧問,針對剩余的33個省、市級劣Ⅴ類水質斷面“硬骨頭”,開展一對一把脈問診,指導和督促“一點一策”方案制定和實施。從*初的“一河一策”到剿滅劣Ⅴ類斷面、整治小微水體的“一點一策”,浙江治水工作愈加科學和精準,不斷推進“河長制”向“河長治”邁進。這其中,科學的流域(河流)治理工作流程和方法清晰可見。
摸清家底,建立一河一檔。水環(huán)境現(xiàn)狀及污染成因是科學制定“一河一策”的基礎,也是確保治理效果徹底性并使其得到長效保持的關鍵。浙江要求在編制“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時,需對河流(道)概況、流域范圍內各類污染源、兩岸排污口、河道水質、各類環(huán);A設施等進行全面細致排查,整理形成完整的臺賬資料,建立一河一檔。同時,流域地理、水文和水環(huán)境基本信息也要作為“河長制”圖冊的重要內容列入河長制水環(huán)境治理實施方案。
因地制宜,制定一河一策。“一河一策”是系統(tǒng)、精準施策的基礎和依據!毒幹浦改稀分赋,各地需在全面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當地水文特點、水質現(xiàn)狀、水環(huán)境功能區(qū)達標要求,科學合理確定河流(道)水環(huán)境治理階段性目標,水質目標細化到每個指標和濃度。同時,為確保目標的可達性,要求任務和項目安排要與目標相匹配。然后依據分類指導原則,因地制宜選擇經濟合理的實用技術和方法,有針對性的擬定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措施。措施要求完整、全面,污水處理要同步考慮污泥的處置,垃圾處理要同步配套滲濾液處置設施。既要治污,又要控源截污。
任務項目化、項目具體化,推進有效施策。按照治理任務項目化、項目具體化的要求,分門別類細化量化項目,以項目推動治理。緊密圍繞任務確定項目,并要求逐個明確項目類別、項目內容、完成時限、進度安排、投資來源、責任單位等,確保落到實處。2015年,浙江省政府發(fā)布《浙江省劣Ⅴ類水質斷面削減計劃(2015-2017年)》(浙政辦函〔2015〕26號),對省控25個劣五類斷面的項目進行分類,共有6大類,371個項目,包括清三河、城鎮(zhèn)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業(yè)企業(yè)整治、農業(yè)面源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河道綜合整治與修復六大類項目。通過月度通報,及時跟蹤項目完成情況,推動治水工作。
動態(tài)評估考核,推進長效管理。河流(道)乃至流域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程,當前該領域PPP模式盛行,按效付費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施治效果的實現(xiàn)和保持,但這其中必須有科學的評估、驗收、考核方法和標準作依據。浙江在這方面開展了不少探索,如2014年出臺的《浙江省垃圾河、黑臭河清理驗收標準》。據浙江環(huán)科院原總工程師、現(xiàn)浙江環(huán)科環(huán)境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韋彥斐介紹,目前浙江正在編制《剿滅劣Ⅴ類水驗收標準與驗收工作管理規(guī)程》,雖然在驗收指標方面還略顯寬松,主要包含一些感官性指標和個別水質指標,但在驗收時限上將會有一定的突破。如對劣Ⅴ類水質斷面要求連續(xù)3個月水質均達Ⅴ類(含)以上,而且后續(xù)要保持不反彈(從銷號之月至年底,各月均值達到Ⅴ類(含)以上)等。而在《編制指南》中,浙江也提出了河長制水環(huán)境治理方案需同步配套工作推進機制和考核評價方法。建立動態(tài)評估機制,定期對整治成效進行評價,根據結果及時調整對策措施。整治完成后,建立一套長效管理辦法,鞏固、提高整治效果。
浙江為什么做的好?
再好的方案,*終能否順利的實施和落地,關鍵還要看執(zhí)行力和配套條件。“河長制”助力下的治水工作之所以在浙江大獲成效,至高的執(zhí)行力和相對完善的配套體系*功不可沒。
高規(guī)格組織協(xié)調機構有效解決“九龍治水”困局。成立各級“五水共治”工作領導小組及“河長制”辦公室,縣級以上(含)河長都專門確定有一個聯(lián)系部門。各級黨政一把手及要職官員親抓治水工作,各級各相關部門分工協(xié)作保障治水工作順利推進。據了解,全省各級組織部門共抽調1925名干部到各級治水機構集中辦公。治水工作既有了主心骨,又有了自上而下以及部門之間協(xié)調配合,有效避免了“九龍治水”的局面。高規(guī)格、大規(guī)模治水行動,使得治水大計深入人心,自上而下擰成一股繩,是浙江治水的亮點之一。
縱深到底的河長“體系”實現(xiàn)治河全覆蓋。建立了省、市、縣、鄉(xiāng)、村五級聯(lián)動的“河長制”體系,并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向下延伸到溝、渠、塘等小微水體,設立河道巡查員、網格員(村社網格長),開展網格化管理。同時,《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落實“河長制”完善“清三河”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要求對于治理任務較重的河道要設置“河道警長”。另外,有地方探索設立了“企業(yè)河長”、“民間河長”,吸納了廣大社會公眾參與到治水行動中。
恰當處理跨區(qū)域跨流域問題,保障系統(tǒng)治河。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與經濟轉型升級緊密相連、互為表里,治水必須水岸同治、上下游共治。為此,浙江在實踐中探索建立了跨地市交界區(qū)域水環(huán)境治理聯(lián)席制度,并且摸索實施跨縣市治水補償機制。2014年11月份,浙江省“五水共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出臺了《關于加強跨行政區(qū)域聯(lián)合治水的指導意見》(浙治水辦發(fā)〔2014〕24號),有效保障了系統(tǒng)治水的推進和實施。
高層次專家團隊提供科技支撐,確?茖W治河。2014年,浙江省成立“五水共治”專家技術服務團,236名技術專家受聘為團員,61家支撐單位提供了269項治水適用技術。建立專家“派工單”制度和“點對點”服務制度,組織治水專家到基層掛職服務。治水辦開通“五水共治”技術服務平臺,為全省基層單位與技術支撐單位搭建溝通橋梁。今年3月,又為“剿滅劣V類水行動”特配備33位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團隊,為治水提供把脈、參謀、指導方案編制及實施等服務,在為治水工作提供科技支撐的同時,對各地治水也形成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創(chuàng)新多元化投資體系,確保資金投入。為充分保障治水投入,各地積極探索建立政府、市場、公眾多元化投資體系。浙江省財政明確,從2014年起,計劃7年內投入資金600億元用于治水;各地“三公”經費削減30%以上且全部用于治水;另外,“企業(yè)河長”的設立,一定程度上還帶動了企業(yè)的治河投入。2014年,桐廬首創(chuàng)“五水共治”生態(tài)公益金,按照“社會參與、自愿認籌、留本返還、收益捐贈”的思路,多渠道籌措生態(tài)公益金,收益全部用于“五水共治”項目建設。一年間,桐廬全縣共有300多家企業(yè)、近13000人參與“五水共治”生態(tài)公益金認籌,總認籌額達1.2億元,這其中還有許多主動來報名的村民。建德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五水共治定向融資,募集4億元社會資金參與五水共治,形成了財政撥款、向上爭取、定向融資、業(yè)主投入、社會捐助的多元化籌資模式。
長效工作機制充分保障治河長效。為推進和保障治河長效管理,浙江省先后出臺了河長制長效機制、基層河長巡河、河長公示牌規(guī)范設置、入河排污口標識等一系列長效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了河長公示、河長巡河、舉報投訴受理、重點項目協(xié)調推進、例會報告、信息化管理等日常工作制度。2014年,浙江省政府制定出臺《浙江省綜合治水工作規(guī)定》,為進一步從法律層面加大對河長履職的要求,今年3月28日,浙江人大常委會聽取了《浙江省實施“河長制”若干規(guī)定(草案)》說明,該草案作為全國*規(guī)范“河長制”內容的地方性法規(guī),對浙江省五級河長的職責、義務、獎懲等均作了細致規(guī)定。
*嚴“督察+執(zhí)法+考核”,強化治水約束力。省委抽調各部門人員,成立了30個督查組(廳級領導帶隊),每季度赴各地開展明查暗訪,及時反饋各地治水問題,形成督查報告,省治水辦根據督查反饋情況開展專項督查。2016年,省治水辦出臺《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約談辦法(試行)》,對“五水共治”工作中未履行職責或履行職責不到位的市、縣(市、區(qū))政府主要領導及其有關部門負責人,由省治水辦約見,進行詢問談話、指出相關問題、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到位。所有市、縣實現(xiàn)環(huán)保公安聯(lián)絡室或警務室全覆蓋,并配置省、市、縣、鄉(xiāng)四級“河道警長”,通過“督察+執(zhí)法”,利用新環(huán)保法賦予的手段,以*嚴執(zhí)法力度督促推進治水工作,環(huán)境執(zhí)法力度保持全國*。同時,建立“五水共治”和“河長制”考核制度,將各地河長制落實情況納入“五水共治”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河長的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對垃圾河、黑臭河、劣V類水質斷面嚴重反彈或造成嚴重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浙江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規(guī)定追究責任。此外,浙江省特別設立治水“大禹鼎”,各地還推出了*美*差河道評選、紅黃綠三色預警管理、保證金制度、排名考核等探索,輔以河長制信息平臺、各類APP與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有效強化了自上而下的治水約束力。
大力度宣傳,強化公眾參與和監(jiān)督。浙江充分利用浙江衛(wèi)視設立的專注治水和拆違內容的監(jiān)督類節(jié)目“今日聚焦”以及浙江日報開辟的“治水拆違大查訪”專欄,對治水中的問題進行曝光,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和監(jiān)督。2015年下半年,浙江日報又推出“聚焦河長制”系列報道,省治水辦與媒體記者一起赴各地進行現(xiàn)場檢查,采用現(xiàn)場問卷,隨機電話抽查等形式詢問河長,有效推動了河長制工作。其力度之大,在全國也是極其少見的。
一以貫之,一貫到底,直面治水“硬骨頭”
驕人成績之后,治水迎來“硬骨頭”
從“綠色浙江”到“生態(tài)浙江”,再到“兩美浙江”,浙江一直堅定不移地推進綠色發(fā)展。從2004年開始的三輪“811”環(huán)境保護整治行動為”五水共治“打下良好基礎,構筑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保大平臺,“三拆一改”、“五水共治、“兩路兩側”、“四邊三化”等一系列舉措,治水工作取得階段成績。新階段,治水迎來“硬骨頭”。據五水共治技術服務團副團長、剿滅劣Ⅴ類水*技術顧問、浙江環(huán)科環(huán)境咨詢公司總經理韋彥斐介紹,目前浙江治水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歷史欠賬較多,如管網不到位或老舊損壞,部分河道陳泥多年未清理等;工業(yè)企業(yè)治理待進一步完善,偷排、漏排仍存在;城鄉(xiāng)建設清污分流不夠徹底;污染源復雜,工業(yè)和農業(yè)、點源和面源交叉,局部地區(qū)面源污染嚴重;治理目標較高,而條件支撐有待進一步加強,如制度、管理體系建設以及財政支持等。
全面攻破治水難題,需從“系統(tǒng)治河、科學治河、管理治河、全面治河”四個方面深化“河長制”。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浙江大學羅安程教授從技術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指出,一定要重視前期調查的作用,特別是上升到流域治理層面,必須要做全面、專業(yè)、深度的調查,從而為制策、施策、管控和維護提供科學支撐。但由于其中要涉及各種基礎參數的調查、采集,各類分析模型如SWAT的應用,做起來較為復雜,周期也比較長,目前普遍重視度不夠,做得也往往比較粗糙。在實施環(huán)節(jié),要建立一系列機制或改革招投標方式,做好技術把關、施治主體選擇和實施效果管控。
然而全面攻破治水難題,僅僅靠技術是*不夠的。對此,韋彥斐總提出,未來浙江還需從系統(tǒng)治河、科學治河、管理治河、全面治河四個方面繼續(xù)深化“河長制”,助力“五水共治”。其中,系統(tǒng)治河,就是要推進上下游同治,行業(yè)共治,從頂層設計上構建相應機制、補償政策等進行統(tǒng)籌協(xié)調;科學治河是指要充分重視和發(fā)揮科技對治河的指導和支撐作用,要開展專業(yè)全面的污染源調查和成因分析,要針對問題請專業(yè)機構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案,像目前很多河道治理主要還是從景觀的角度去考慮,施策很不到位;同時要從法律、政策、標準、考核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機制和體系,推進各種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建設和應用,強化管理治河;*后要推進全面治河,即動員公眾共享共參,提高環(huán)境素質,改善群眾生活衛(wèi)生習慣,形成全社會參與的治水氛圍。
一以貫之,一貫到底,深化推進“河長制”
“十三五”時期,浙江省委向全省人民鄭重承諾:決不把違章建筑、決不把污泥濁水、決不把臟亂差環(huán)境帶入全面小康。今年年初,夏寶龍書記在中國水利報發(fā)表《全面深化河長制把“五水共治”進行到底》一文,指出“河長制”在推進“五水共治”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必須一以貫之抓下去,一貫到底抓到位,再一次顯現(xiàn)了政府治水的決心和信念。建設更美浙江,絕不是一句空話,也望各地且看、且思、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