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7日,歷經(jīng)2年認真嚴謹?shù)娜嫘抻喓螅缮虾J姓傇褐骶幍慕o水行業(yè)母規(guī)范——《室外給水設計標準》(原《室外給水設計規(guī)范》在北京順利通過審查。
會議由住建部標委會主持,標定司和城建司參會。李圭白院士為組長,王占生教授為副組長的審查專家組對標準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修訂后標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城建司曹燕進處長立足供水安全管理,從系統(tǒng)銜接、突發(fā)應急、水資源利用、征詢供水企業(yè)管理部門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城鎮(zhèn)水務管理辦公室高偉和標定所姚濤對依據(jù)建設部統(tǒng)計年鑒、水廠防護等方面提出了建議。標委會呂士健常務副主任著重對從嚴控制強條數(shù)量與部里標準改革相銜接提出了建議。
編制組包括7家行業(yè)領先設計院、3家高校和1家規(guī)劃院。本次全面修訂過程中,進行了廣泛調(diào)研,借鑒了國內(nèi)外相關標準,參考了水專項和863等課題成果,結合原規(guī)范實施以來給水工程的技術發(fā)展和工程應用,既新增了應急水源、備用水源、高速沉淀、除砷、膜過濾、次氯酸鈉與硫酸銨投加、紫外消毒以及應急供水等,也對用水定額、濾池濾速、除鐵除錳濾池沖洗強度等原規(guī)范內(nèi)容進行了調(diào)整,刪除了水力循環(huán)澄清池、三層濾料等。該標準全面修訂后,將對有效提高工程設計質量、落實國家部委規(guī)劃與文件要求、推動我國供水行業(yè)技術進步與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標準定額司關于征求國家標準《室外給水設計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 ||||
|
||||
根據(jù)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印發(fā)2015年工程建設標準規(guī)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4]189號)的要求,現(xiàn)征求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起草的國家標準《室外給水設計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見附件)意見,請于2017年5月22日前將意見和建議反饋第一起草單位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春鞠 聯(lián)系電話:021-55009152 傳真:021-55008699 Email:lichunju@smedi.com 地址及郵編: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號1號樓10樓;郵編200092 附件:室外給水設計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標準定額司
|
||||
|
||||
|
||||
|
修訂說明
本次局部修訂是根據(jù)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印發(fā)2015年工程建設標準規(guī)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4〕189號)的要求,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對《室外給水設計規(guī)范》GB50013-2006進行全面修訂而成。
本規(guī)范修訂的主要技術內(nèi)容有:增加了應急水源、備用水源、高效沉淀、除砷、膜過濾、加硫酸銨、紫外消毒以及應急供水等;調(diào)整了用水定額、濾池濾速、除鐵除錳濾池沖洗強度等。
本規(guī)范中下劃線表示修改的內(nèi)容;用黑體字表示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
本規(guī)范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釋,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nèi)容的解釋。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至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室外給水排水設計規(guī)范國家標準管理組(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號;郵編:200092)。
本次修訂的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如下:
主編單位: |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參編單位: |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杭州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 |
|
清華大學 |
|
同濟大學 |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
1 總則
1.0.1為規(guī)范給水工程設計,統(tǒng)一工程建設標準,保障工程設計質量,滿足用戶對水量、水質、水壓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jīng)濟合理、管理方便,制訂本規(guī)范。
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新建、擴建或改建的城鎮(zhèn)及工業(yè)區(qū)永久性給水工程設計。
1.0.3 給水工程設計應以批準的城鎮(zhèn)總體規(guī)劃和給水專業(yè)規(guī)劃為主要依據(jù)。水源選擇、廠站位置、輸配水管線路等的確定應符合相關專項規(guī)劃的要求。
1.0.4給水工程設計應綜合考慮水資源的節(jié)約、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正確處理各種用水的關系,符合建設節(jié)水型城鎮(zhèn)的要求。
1.0.5 給水工程設計應貫徹節(jié)約用地原則和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建設用地指標應符合《城市給水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建標 120-2009)的有關規(guī)定。
1.0.6給水工程設計應按遠期規(guī)劃、近遠期結合、以近期為主的原則進行設計。近期設計年限宜采用5~10年,遠期規(guī)劃設計年限宜采用10~20年。
1.0.7給水工程設計應使工程設施具備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wèi)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fā)事件的能力。
1.0.8給水工程中構筑物的主體結構和地下輸配水管道設計使用年限不應低于50年。設備、器材和其他管道的合理設計使用年限宜按材質、產(chǎn)品更新周期和更換的便捷性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比較確定。
1.0.9給水工程設計應在不斷總結生產(chǎn)實踐經(jīng)驗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積極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
1.0.10在保證供水安全的前提下,給水工程設計應合理降低工程造價和運行成本、減少環(huán)境影響和便于運行優(yōu)化和管理。
1.0.11給水工程的設計,除應按本規(guī)范執(zhí)行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的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1.0.12在地震、濕陷性黃土、多年凍土以及其它地質特殊地區(qū)設計給水工程時,尚應按現(xiàn)行的有關規(guī)范或規(guī)定執(zhí)行。
2 術語
2.0.1 給水系統(tǒng)water supply system
由取水、輸水、水質處理和配水等設施所組成的總體。
2.0.2用水量 water consumption
用戶所消耗的水量。
2.0.3 居民生活用水 demand in households
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飲用、洗滌、沖廁、洗澡等。
2.0.4 綜合生活用水demand fordomestic and public use
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建筑和設施用水的總稱。
2.0.5 工業(yè)企業(yè)用水demand for industrial use
工業(yè)企業(yè)生產(chǎn)過程和職工生活所需用的水。
2.0.6澆灑道路用水 street flushing demand, road watering
對城鎮(zhèn)道路進行保養(yǎng)、清洗、降溫和消塵等所需用的水。
2.0.7綠地用水 green belt sprinkling, green plot sprinkling
市政綠地等所需用的水。
2.0.8未預見用水量 unforeseen demand
給水系統(tǒng)設計中,對難于預測的各項因素而準備的水量。
2.0.9自用水量 water consumption in water works
水廠內(nèi)部生產(chǎn)工藝過程和其它用途所需用的水量。
2.0.10管網(wǎng)漏損水量Leakage
水在輸配過程中漏失的水量。
2.0.11 供水量 supplying water
供水企業(yè)所輸出的水量。
2.0.12日變化系數(shù) daily variation coefficient
最高日供水量與平均日供水量的比值。
2.0.13時變化系數(shù) hourly variation coefficient
最高日最高時供水量與該日平均時供水量的比值。
2.0.14 最小服務水頭 minimum service head
配水管網(wǎng)在用戶接管點處應維持的最小水頭。
2.0.15取水構筑物 intake structure
取集原水而設置的各種構筑物的總稱
2.0.16管井 deep well,drilled well
井管從地面打到含水層,抽取地下水的井。
2.0.17大口井 dug well,open well
由人工開挖或沉井法施工,設置井筒,以截取淺層地下水的構筑物。
2.0.18滲渠 infiltration gallery
壁上開孔,以集取淺層地下水的水平管渠。
2.0.19泉室 spring chamber
集取泉水的構筑物。
2.0.20反濾層 inverted layer
在大口井或滲渠進水處鋪設的粒徑沿水流方向由細到粗的級配沙礫層。
2.0.21岸邊式取水構筑物 riverside intake structure
設在岸邊取水的構筑物,一般由進水間、泵房兩部分組成。
2.0.22河床式取水構筑物 riverbed intake structure
利用進水管將取水頭部伸入江河、湖泊中取水的構筑物,一般由取水頭部、進水管(自流管或虹吸管)、進水間(或集水井)和泵房組成。
2.0.23取水頭部 intake head
河床式取水構筑物的進水部分。
2.0.24前池 suction intank canal
連結進水管渠和吸水池(井),使進水水流均勻進入吸水池(井)的構筑物。
2.0.25進水流通 inflow runner
為改善大型水泵吸水條件而設置的聯(lián)結吸水池與水泵吸入口的水流通道。
2.0.26自灌充水 self-prming
水泵啟動時靠重力使泵體充水的引水方式。
2.0.27水錘壓力 surge pressure
管道系統(tǒng)由于水流狀態(tài)(流速)突然變化而產(chǎn)生的瞬時壓力。
2.0.28 水頭損失 head loss
水通過管(渠)、設備、構筑物等引起的能耗。
2.0.29 輸水管(渠)delivery pipe
從水源到水廠(原水輸水)或當水廠距供水區(qū)較遠時從水廠到配水管網(wǎng)(凈水輸水)的管(渠)。
2.0.30 配水管網(wǎng) distribution system, pipe system
用以向用戶配水的管道系統(tǒng)。
2.0.31 環(huán)狀管網(wǎng) loop pipe network
配水管網(wǎng)的一種布置形式,管道縱橫相互接通,形成環(huán)狀。
2.0.32 枝狀管網(wǎng) branch system
配水管網(wǎng)的一種布置形式,干管和支管分明,形成樹枝狀。
2.0.33轉輸流量 flow feeding the reservoir in network
水廠設在配水管網(wǎng)中的調(diào)節(jié)構筑物輸送的水量。
2.0.34 支墩 buttress anchorage
為防止管內(nèi)水壓引起水管配件接頭移位而砌筑的礅座。
2.0.35 管道防腐 corrosion preventive of pipes
為減緩或防止管道在內(nèi)外介質的化學、電化學作用下或由微生物的代謝活動而被侵蝕和變質的措施。
2.0.37水處理 water treatment
對水源水或不符合用水水質要求的水,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質的過程。
2.0.37原水 raw water
由水源地取來進行水處理的原料水。
2.0.38預處理 pre-treatment
在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等工藝前所設置的處理工序。
2.0.39生物預處理 biological pre-treatment
主要利用生物作用,以去除原水中氨氮、異臭、有機微污染物等的凈水過程。
2.0.40預沉 pre-sedimentation
原水泥沙顆粒較大或濃度較高時,在凝聚沉淀前設置的沉淀工序。
2.0.41預氧化 pre-oxidation
在混凝工序前,投加氧化劑,用以去除原水中的有機微污染物、臭味,或起助凝作用的凈水工序。
2.0.42粉末活性炭吸附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投加粉末活性炭,用以吸附溶解性物質和改善臭、味的凈水工序。
2.0.43 混凝劑 coagulant
為使膠體失去穩(wěn)定性和脫穩(wěn)膠體相互聚集所投加的藥劑。
2.0.44 助凝劑 coagulant aid
為改善絮凝效果所投加的輔助藥劑。
2.0.45 藥劑固定儲備量 standby reserve of chemical
為考慮非正常原因導致藥劑供應中斷,而在藥劑倉庫內(nèi)設置的在一般情況下不準動用的儲備量。
2.0.46 藥劑周轉儲備量 current reserve of chemical
考慮藥劑消耗與供應時間之間的差異所需的儲備量。
2.0.47混合 mixing
使投入的藥劑迅速均勻地擴散于被處理水中以創(chuàng)造良好反應條件的過程。
2.0.48機械混合mechanical mixing
水體通過機械提供能量,改變水體流態(tài),以達到混合目的過程。
2.0.49水力混合hydraulic mixing
消耗水體自身能量,通過流態(tài)變化以達到混合目的的過程。
2.0.50絮凝 flocculation
完成凝聚的膠體在一定的外力擾動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較大絮狀顆粒的過程。
2.0.51隔板絮凝池 spacer flocculating tank
水流以一定流速在隔板之間通過而完成絮凝過程的構筑物。
2.0.52機械絮凝池mechanical flocculating tank
2.0.53折板絮凝池 folded-plate flocculating tank
水流以一定流速在折板之間通過而完成絮凝過程的構筑物。
2.0.54柵條(網(wǎng)格)絮凝池 grid flocculating tank
在沿流程一定距離的過水斷面中設置柵條或網(wǎng)格,通過柵條或網(wǎng)格的能量消耗完成絮凝過程的構筑物。
2.0.55沉淀 sedimentation
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去水中雜物的過程。
2.0.56自然沉淀 plain sedimenfation
不加注混凝劑的沉淀過程。
2.0.57平流沉淀池 horizont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水沿水平方向流動的狹長形沉淀池。
2.0.58上向流斜管沉淀池 tube settler
池內(nèi)設置斜管,水自下而上經(jīng)斜管進行沉淀,沉泥沿斜管向下滑動的沉淀池。
2.0.59側向流斜板沉淀池 side flow lamella
池內(nèi)設置斜板,水流由側向通過斜板,沉泥沿斜板滑下的沉淀池。
2.0.60澄清 clarification
通過與高濃度沉渣層的接觸而去除水中雜物的過程。
2.0.61機械攪拌澄清池 accelerator
利用機械的提升和攪拌作用,促使泥渣循環(huán),并使原水中雜質顆粒與已形成的泥渣接觸絮凝和分離沉淀的構筑物。
2.0.62水力循環(huán)澄清池 circulator
利用水力的提升作用,促使泥渣循環(huán),并使原水中雜質顆粒與已形成的泥渣接觸絮凝和分離沉淀的構筑物。
2.0.63脈沖澄清池 pulsator
處于懸浮狀態(tài)的泥渣層不斷產(chǎn)生周期性的壓縮和膨脹,促使原水中雜質顆粒與已形成的泥渣進行接觸凝聚和分離沉淀的構筑物。
2.0.64氣浮池 floatation tank
運用絮凝和浮選原理使雜質分離上浮而被去除的構筑物。
2.0.65氣浮溶氣罐 dissolved air vessel
在氣浮工藝中,使水與空氣在有壓條件下相互溶合的密閉容器,簡稱溶氣罐。
2.0.66過濾 filtration
水流通過粒狀材料或多孔介質以去除水中雜物的過程。
2.0.67濾料 filtering media
用以進行過濾的粒狀材料,一般有石英砂、無煙煤、重質礦石等。
2.0.68初濾水 initial filtrated water
在濾池反沖洗后,重新過濾的初始階段濾后出水。
2.0.69濾料有效粒徑(d10) effective size of filtering media
濾料經(jīng)篩分后,小于總重量10%的濾料顆粒粒徑。
2.0.70濾料不均勻系數(shù)(K80) uniformity coefficient of filting media
濾料經(jīng)篩分后,小于總重量80%的濾料顆粒粒徑與有效粒徑之比。
2.0.71均勻級配濾料 uniformly graded filtering media
粒徑比較均勻,不均勻系數(shù)(k80)一般為1.3~1.4,不超過1.6的濾料。
2.0.72濾速 filtration rate
單位過濾面積在單位時間內(nèi)的濾過水量,一般以m/h為單位。
2.0.73 強制濾速 compulsory filtration rate
部分濾格因進行檢修或翻砂而停運時,在總濾水量不變的情況下其他運行濾格的濾速。
2.0.74沖洗強度 wash rate
單位時間內(nèi)單位濾料面積的沖洗水量,一般以L/(m2·s)為單位。
2.0.75膨脹率 percentage of bed-expansion
濾料層在反沖洗時的膨脹程度,以濾料層厚度的百分比表示。
2.0.76沖洗周期(過濾周期、濾池工作周期) filter runs
濾池沖洗完成開始運行到再次進行沖洗的整個間隔時間。
2.0.77承托層 graded gravel layer
為防止濾料漏入配水系統(tǒng),在配水系統(tǒng)與濾料層之間鋪墊的粒狀材料。
2.0.78表面沖洗 surface washing
采用固定式或旋轉式的水射流系統(tǒng),對濾料表層進行沖洗的沖洗方式。
2.0.79表面掃洗 surface sweep washing
V型濾池反沖洗時,待濾水通過V型進水槽底配水孔在水面橫向將沖洗含泥水掃向中央排水槽的一種輔助沖洗方式。
2.0.80普通快濾池 rapid filter
為傳統(tǒng)的快濾池布置形式,濾料一般為單層細砂級配濾料或煤、砂雙層濾料,沖洗采用單水沖洗,沖洗水由水塔(箱)或水泵供給。
2.0.81虹吸濾池 siphon filter
一種以虹吸管代替進水和排水閥門的快濾池形式。濾池各格出水互相連通,反沖洗水由未進行沖洗的其余濾格的濾后水供給。過濾方式為等濾速、變水位運行。
2.0.82無閥濾池 valveless filter
一種不設閥門的快濾池形式。在運行過程中,出水水位保持恒定,進水水位則隨濾層的水頭損失增加而不斷在虹吸管內(nèi)上升,當水位上升到虹吸管管頂,并形成虹吸時,即自動開始濾層反沖洗,沖洗排泥水沿虹吸管排出池外。
2.0.83 V型濾池 V filters
采用粒徑較粗且較均勻濾料,在各濾格兩側設有V型進水槽的濾池布置形式。沖洗采用氣水微膨脹兼有表面掃洗的沖洗方式,沖洗排泥水通過設在濾格中央的排水槽排出池外。
2.0.84 接觸氧化除鐵 contact-oxidation for deironing
利用接觸催化作用,加快低價鐵氧化速度而使之去除的除鐵方法。
2.0.85 混凝沉淀除氟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for defluorinate
采用在水中投加具有凝聚能力或與氟化物產(chǎn)生沉淀的物質,形成大量膠體物質或沉淀,氟化物也隨之凝聚或沉淀,再通過過濾將氟離子從水中除去的過程。
2.0.86 活性氧化鋁除氟 activated aluminum process for defluorinate
采用活性氧化鋁濾料吸附、交換氟離子,將氟化物從水中除去的過程。
2.0.87 再生 regeneration
離子交換劑或濾料失效后,用再生劑使其恢復到原型態(tài)交換能力的工藝過程。
2.0.88 吸附容量 adsorption capacity
濾料或離子交換劑吸附某種物質或離子的能力。
2.0.89 電滲析法 electrodialysis (ED)
在外加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利用陰離子交換膜和陽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使一部分離子透過離子交換膜而遷移到另一部分水中,從而使一部分水淡化而另一部分水濃縮的過程。
2.0.90 脫鹽率 rate of desalination
在采用化學或離子交換法去除水中陰、陽離子過程中,去除的量占原量的百分數(shù)。
2.0.91 脫氟率 rate of defluorinate
除氟過程中氟離子去除的量占原量的百分數(shù)。
2.0.92 反滲透法 reverse osmosis (RO)
在膜的原水一側施加比溶液滲透壓高的外界壓力,原水透過半透膜時,只允許水透過,其他物質不能透過而被截留在膜表面的過程。
2.0.93 保安過濾 cartridge filtration
水從微濾濾芯(精度一般小于5μm)的外側進入濾芯內(nèi)部,微量懸浮物或細小雜質顆粒物被截留在濾芯外部的過程。
2.0.94 污染指數(shù) fouling index
綜合表示進料中懸浮物和膠體物質的濃度和過濾特性,表征進料對微孔濾膜堵塞程度的一個指標。
2.0.95 液氯消毒法 chlorine disinfection
將液氯汽化后通過加氯機投入水中接觸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
2.0.96 氯胺消毒法 chloramine disinfection
氯和氨反應生成一氯胺和二氯胺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
2.0.97 二氧化氯消毒法 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ion
將二氧化氯投加水中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
2.0.98 臭氧消毒法 ozone disinfection
將臭氧投加水中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
2.0.99 紫外線消毒法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利用紫外線光在水中照射一定時間以完成消毒的方法。
2.0.100 漏氯(氨)吸收裝置 chloramine (ammonia) absorption system
將泄漏的氯(氨)氣體吸收并加以中和達到排放要求的全套裝置。
2.0.101 預臭氧 pre-ozonation
設置在混凝沉淀或澄清之前的臭氧凈水工藝。
2.0.102 后臭氧 post-ozonation
設置在過濾之前或過濾之后的臭氧凈水工藝。
2.0.103 臭氧接觸池 ozonation contact recectors
使臭氧氣體擴散到處理水中并使之與水全面接觸和完成反應的處理構筑物。
2.0.104 臭氧尾氣 off-gas ozone
自臭氧接觸池頂部尾氣管排出的含有少量臭氧(其中還含有大量空氣或氧氣)的氣體。
2.0.105 臭氧尾氣消除裝置 off-gas ozone destructors
通過一定的方法降低臭氧尾氣中臭氧的含量,以達到既定排放濃度的裝置。
2.0.106 臭氧-生物活性炭處理 ozone-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process
利用臭氧氧化和顆;钚蕴课郊吧锝到馑M成的凈水工藝。
2.0.107活性炭吸附池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tank
由單一顆;钚蕴孔鳛槲浇橘|的處理構筑物。
2.0.108 空床接觸時間empty bed contact time(EBCT)
單位體積顆;钚蕴刻盍显趩挝粫r間內(nèi)的處理水量,一般以min表示。
2.0.109 空床流速superficial velocity
單位吸附池面積單位時間內(nèi)的處理水量,一般以m/h表示。
2.0.110 水質穩(wěn)定處理 stabilization treatment of water quality
使水中碳酸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平衡狀態(tài),既不由于碳酸鈣沉淀而結垢,也不由于其溶解而產(chǎn)生腐蝕的處理過程。
2.0.111 飽和指數(shù) saturation index(Langelier index)
用以定性地預測水中碳酸鈣沉淀或溶解傾向性的指數(shù),用水的實際pH值減去其在碳酸鈣處于平衡條件下理論計算的pH值之差來表示。
2.0.112 穩(wěn)定指數(shù) stability index(Lyzner index)
用以相對定量地預測水中碳酸鈣沉淀或溶解傾向性的指數(shù),用水在碳酸鈣處于平衡條件下理論計算的pH值的兩倍減去水的實際pH值之差表示。
2.0.113 調(diào)節(jié)池 adjusting tank
用以調(diào)節(jié)進、出水流量的構筑物。
2.0.114排水池drain tank
用以接納和調(diào)節(jié)濾池反沖洗廢水為主的調(diào)節(jié)池,當反沖洗廢水回用時,也稱回用水池。
2.0.115排泥池sludge discharge tank
用以接納和調(diào)節(jié)沉淀池排泥水為主的調(diào)節(jié)池。
2.0.116浮動槽排泥池sludge tank with floating trough
設有浮動槽收集上清液的排泥池。
2.0.117綜合排泥池combined sludge tank
既接納和調(diào)節(jié)沉淀池排泥水,又接納和調(diào)節(jié)濾池反沖洗廢水的調(diào)節(jié)池。
2.0.118原水濁度設計取值design turbidity value of raw water
用以確定排泥水處理系統(tǒng)設計規(guī)模即處理能力的原水濁度取值。
2.0.119超量泥渣supernumerary sludge
原水濁度高于設計取值時,其差值所引起的泥渣量(包括藥劑所引起的泥渣量)。
2.0.120干泥量dry sludge
泥渣中干固體含量。
2.0.121濃縮 thickening
降低排泥水含水量,使排泥水稠化的過程。
2.0.122脫水 dewatering
對濃縮排泥水進一步去除含水量的過程。
2.0.123干化場 sludge drying bed
通過土壤滲濾或自然蒸發(fā),從泥渣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處置設施。
2.0.124 備用水源
當常用水源因極端氣候條件可取水量不足或無法取用時,能與現(xiàn)有水廠或供水系統(tǒng)有效連通、迅速啟用,水質符合飲用水水源要求,并滿足一定時期內(nèi)城市基本用水需求的水源。
2.0.125應急水源
以應突發(fā)性水源污染、季節(jié)性排污影或因常用水源相對單一、安全性偏低而設立的水質基本符合要求,且短時間內(nèi)通過應急處理可滿足供水水質要求的,具有與常用水源切換能力的水源。
2.0.126 紫外消毒
以波長在200nm-280nm間的紫外線照射病原微生物,使其遺傳物質(核酸)發(fā)生突變導致細胞不再分裂繁殖而達到消毒殺菌目的消毒方法。
2.0.127 紫外消毒器
可以對流經(jīng)腔體的流體進行紫外線照射消毒的容器。通常由紫外燈、石英套管、鎮(zhèn)流器、紫外線強度傳感器、清洗系統(tǒng)等部件在密閉容器內(nèi)組裝而成。
2.0.128 復合井
由非完整式大口井和井底以下設置一根至數(shù)根管井過濾器所組成地下水取水構筑物。
3 給水系統(tǒng)
3.0.1給水系統(tǒng)的選擇應根據(jù)當?shù)氐匦、水源情況、城鎮(zhèn)規(guī)劃、供水規(guī)模、水質及水壓要求,以及原有給水工程設施等條件,從全局出發(fā),通過技術經(jīng)濟比較后綜合考慮確定。
3.0.2地形高差大的城鎮(zhèn)給水系統(tǒng)宜采用分壓供水。對于遠離水廠或局部地形較高的供水區(qū)域,可設置加壓泵站,采用分區(qū)給水。
3.0.3當用水量較大的工業(yè)企業(yè)相對集中,且有合適水源可利用時,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比較可獨立設置工業(yè)用水給水系統(tǒng),采用分質供水。
3.0.4當水源地與供水區(qū)域有地形高差可以利用時,應對重力輸配水與加壓輸配水系統(tǒng)進行技術經(jīng)濟比較,擇優(yōu)選用。
3.0.5當給水系統(tǒng)采用區(qū)域供水,向范圍較廣的多個城鎮(zhèn)供水時,應對采用原水輸送或清水輸送以及輸水管路的布置和調(diào)節(jié)水池、增壓泵站等的設置,作多方案技術經(jīng)濟比較后確定。
3.0.6采用多水源供水的給水系統(tǒng)應考慮事故時相互調(diào)度。
3.0.7 大中城市的城鎮(zhèn)給水系統(tǒng)應包括備用或應急水源及其與城鎮(zhèn)給水系統(tǒng)的聯(lián)通設施。
3.0.8城鎮(zhèn)給水系統(tǒng)中水量調(diào)節(jié)構筑物的設置,宜對集中設于凈水廠內(nèi)(清水池)或部分設于配水管網(wǎng)內(nèi)(高位水池、水池泵站)作多方案技術經(jīng)濟比較。
3.0.9 生活用水的給水系統(tǒng),其供水水質必須符合現(xiàn)行的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的要求;城鎮(zhèn)生活用水的給水系統(tǒng)嚴禁與其他給水系統(tǒng)有任何形式的直接連接。
3.0.10當按直接供水的建筑層數(shù)確定給水管網(wǎng)水壓時,其用戶接管處的最小服務水頭,一層為10m,二層為12m,二層以上每增加一層增加4m。
3.0.11城鎮(zhèn)給水系統(tǒng)設計應充分考慮原有給水設施和構筑物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