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環(huán)境工程三位教授為我院師生做學術報告
發(fā)布時間:2011-12-22
深研院宣(文/孟姣姣,圖/趙延超)2011年12月20日11時,我院有幸請來香港大學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李曉巖教授、張彤教授和施凱閔教授,在A414為師生作了一場環(huán)境工程方向高含金量的學術報告。這場報告加深了香港大學與深研院之間的學術交流,在促進科研合作、人才互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李曉巖教授1997年加入香港大學,從事環(huán)境工程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李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廢水處理和飲用水處理等方面,是水環(huán)境中顆粒物遷移轉(zhuǎn)化行為研究和數(shù)值模擬方面的專家,曾分別于2008和2011年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和香港研究資助局的聯(lián)合資助。這次來到深研院,李教授帶來了題為“Research on Interface of Membrane Filtration”的學術報告。報告主要介紹了關于膜過濾技術方面的內(nèi)容,包括膜界面情況、膜表面顆粒物受力分析和膜污染處理方法。其中著重講述了關于膜表面材料處理的方法。
張彤教授分別在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張教授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于基于分子方法的環(huán)境工程研究。他在技術手段上關注熒光原位雜交、穩(wěn)定同位素探針、宏基因組等方面,而在環(huán)境過程的研究主要為廢水中的氮磷去除、新型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規(guī)律等方向。同時,張教授還出任德國施普林格出版社旗下《應用微生物生物技術快報》期刊編委;谧约旱难芯,張彤教授為我們帶來題為“Application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in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and Microbiology”的學術報告。在報告中,張教授用淺顯的比喻和輕松的語言,把高通量測序技術展現(xiàn)給我院師生。由于微生物技術在環(huán)境工程中應用得越來越廣泛,研究微生物行為及其DNA序列就顯得尤為重要,這項技術將進一步推動環(huán)境學科的發(fā)展。
施凱閔教授于2007年加入香港大學,其研究領域主要是面向固體廢棄物處理和水處理工程的環(huán)境材料開發(fā)和應用技術,包括污泥和飛灰陶瓷化處理技術、水處理催化材料和膜材料合成等。目前施教授是香港固體廢棄物管理協(xié)會執(zhí)行委員以及《HKIE Transaction》雜志副編輯。針對資源回收等問題,施教授應邀作了題為“Quantitative X-ray Diffraction for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Application Examples in Sludge/Ash Reuse and Phosphorus Recovery from Wastewater”的學術報告。報告中主要涉及金屬固定化和污染物資源回收等兩個大的方向。施教授為我們展示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了我院師生對廢物資源化方法的認識。
本次學術報告架起了兩校科研交流的橋梁,加深了兩校在環(huán)境工程方向上的相互了解,為今后良好的合作互助奠定了基礎。

李曉巖教授作學術報告

張彤教授作學術報告

施凱閔教授作學術報告

報告后師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