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工程領域的國內外大牛?
11 個回答
1. 活性污泥工藝的先驅:布魯斯-瑞特曼教授 (Prof. Bruce Rittmann)
活性污泥法可以說是環(huán)境工程最傳統(tǒng),最核心的工藝了。Bruce Rittmann教授之所以在環(huán)境領域大名鼎鼎,正是因為他是美國完善活性污泥相關計算方法的先驅,是膜生物反應器(MBfR)的發(fā)明人,更是整個污水處理標準流程的奠基人之一。Bruce Rittmann教授于2004年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可謂是實至名歸。
Bruce Rittmann教授
成就:開發(fā)了活性污泥法的相關計算方法;膜生物反應器(MBfR)的發(fā)明者,最早提出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的學者之一;環(huán)境領域被引用文章次數最多的作者之一,在期刊發(fā)表的論文總數超過500篇;撰寫的《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一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環(huán)境微生物學教材。
任職地:曾任職于UIUC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環(huán)境領域最著名的學校之一),現(xiàn)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任職。
當選院士時間: 2004年
個人網頁:http://www.biodesign.asu.edu/people/bruce-rittmann
師承關系:
Bruce Rittmann教授是斯坦福大學環(huán)境系的奠基人Perry L. McCarty教授的學生。Perry L. McCarty教授的事跡將另述。
Bruce Rittmann教授是卡耐基梅隆大學著名教授Jeanne VanBriesen的老師。Jeanne VanBriesen教授現(xiàn)任卡耐基梅隆大學城市水環(huán)境研究中心主任,在消毒副產物,微生物污染快速檢測,智能給水管網(Smart water infrastructure)建設等領域有重要貢獻。
2. 環(huán)境水化學領域的泰山北斗們:Morgan--Morel--Dzombak三代師徒
James J. Morgan教授--環(huán)境水化學領域的開創(chuàng)者
水化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而系統(tǒng)的應用水化學知識解決環(huán)境工程的實際問題,James J. Morgan教授堪稱第一人。他系統(tǒng)地研究了含錳離子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給水處理工藝;他是最早提出混凝技術并在給水處理中應用混凝技術的先驅之一。作為環(huán)境領域最著名雜志《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的第一任主編,James J. Morgan教授以《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為載體,為無數后來者提供了展現(xiàn)自己研究成果的平臺。
Francois Morel教授--承前啟后的環(huán)境水化學理論學家
James J. Morgan教授的學生Francois Morel教授的強項是吸附水化學。他的強項是研究吸附反應的機理,并不拘泥于應用,這也是他為何當選為科學院院士而非工程院院士的原因。1990年,他與學生Dzombak教授的合著《Surface complexation modeling: Hydrous Ferric Oxide》正式問世。這本書是第一本詳細論述水中離子在金屬水合物表面吸附機理的著作,其理論可廣泛用于解釋水中離子在其他金屬氧化物及水合物表面的作用。該書對研究水中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David A. Dzombak教授--環(huán)境水化學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典范
Francois Morel教授的學生David A. Dzombak教授擅長于將環(huán)境水化學的基本理論應用于解決跨度極其廣泛的實際工程問題。作為理論和應用的雙重大家,David A. Dzombak教授在市政廢水回用作為冷卻水、碳埋存、低pH采礦廢水的處理、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對美國水資源的影響等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作為水中離子在金屬水合物表面吸附機理的奠基人之一,David A. Dzombak教授及其合作者Athanasios Karamalidis教授于2010年出版了《Surface Complexation Modeling: Gibbsite》一書,對水中離子在金屬水合物表面吸附機理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的擴充。
James J. Morgan教授
Francois Morel教授
David A. Dzombak教授
當選院士時間:
James J. Morgan教授: 1978
Francois Morel教授: 2009 (美國科學院院士)
David A. Dzombak教授: 2008
任職地:
James J. Morgan教授: 現(xiàn)為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榮譽教授
Francois Morel教授:曾任麻省理工大學(MIT)教授,現(xiàn)在普林斯頓大學任職
David A. Dzombak教授:現(xiàn)在卡耐基梅隆大學任職
個人網頁:
James J. Morgan教授: http://morgan.caltech.edu/
Francois Morel教授: http://www.princeton.edu/geosciences/people/display_person.xml?netid=morel&display=Faculty
David A. Dzombak教授: http://www.ce.cmu.edu/people/faculty/dzombak.html
【注】在水化學領域另一位知名學者是畢業(yè)于斯坦福大學,現(xiàn)在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任教的Mark Benjamin教授。他所寫的教材
3.斯坦福大學環(huán)境系璀璨群星中最閃亮的一顆--佩里-麥卡提(Perry L. McCarty)教授
1962年,坐落于北加州的工程學名校斯坦福大學決定籌建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令人吃驚的,擔負此重任的不是國際知名的專家學者,而是當時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Perry McCarty。3年之前,他才獲得MIT的博士學位。這樣一個年輕人,能夠擔負起創(chuàng)建與斯坦福大學名聲相配的環(huán)境工程系這一重擔嗎?
答案是肯定的。斯坦福大學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到今天大家已是有目共睹。US News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排名雷打不動的第一,平均每個教員獲得的科研經費數雷打不動的第一,擁有院士總數雷打不動的第一。。。Perry McCarty教授,以其卓越的科研和管理能力,吸引一大批頂尖的環(huán)境工程人才聚于旗下,同時又堅持教學與科研并重的方針,培養(yǎng)出了像Bruce Rittmann教授這樣開山鼻祖式的人物。時至今日,凡我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之人,談起Perry McCarty教授篳路藍縷,一手創(chuàng)建出天下第一的斯坦福環(huán)境工程系這一壯舉,莫不拜服!
Perry McCarty教授
成就:最早研究以微生物厭氧法處理有機污染物的先驅之一;最早提出“污水深度處理”概念的先驅之一;為學生Bruce Rittmann教授研究微生物好氧處理工藝做了理論和實驗上的準備。
當選院士時間:1977
任職地:于1962年起任職于斯坦福大學,現(xiàn)為斯坦福大學榮譽教授
個人網頁:http://www-ce.stanford.edu/faculty/mccar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ofessor
師承關系:Perry McCarty教授是現(xiàn)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工作的Bruce Rittmann教授的老師。Bruce Rittmann教授的事跡已在前文詳述。
4. 膜過濾技術與環(huán)境納米科技 (Environmental Nanotechnology)研究領域的宗師--Menachem Elimelech教授
以微濾(Microfiltration),超濾(Ultrafiltration),納濾(Nanofiltration)及反滲透(Reverse osmosis)為代表的膜過濾技術是環(huán)境工程學科的支柱技術之一。將原本用于化工領域的膜過濾技術在環(huán)境工程界推廣應用,Menachem Elimelech教授居功至偉。1998年,Menachem Elimelech教授受耶魯大學邀請,在耶魯大學建立實驗室,創(chuàng)建了耶魯大學的環(huán)境工程系。從此,耶魯大學成為膜過濾技術在美國的研究中心。
90年代末期,納米科技(Nanotechnology)已成為科學界研究的熱點,然而環(huán)境工程界對于納米科技究竟對環(huán)境工程這一學科本身有多大影響,仍然處于不甚明了的階段。Menachem Elimelech教授敏銳地認識到了納米科技對于環(huán)境工程學科的重大推動作用,并與另一位教授(Duke的Mark Wiesner教授)一道,提出了“環(huán)境納米科技”(Environmental Nanotechnology)的概念。2008年,Elimelech教授與其他合作者在Nature雜志上發(fā)表"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Water Purification in the Coming Decades"一文,論述了納米技術在膜過濾中的應用,及泄漏到環(huán)境中的納米顆?赡軐Νh(huán)境造成的危害。目前,Menachem Elimelech教授 (耶魯)、Mark Wiesner教授(杜克)、Greg Lowry 教授(卡耐基梅。┦黔h(huán)境納米技術領域最有名的三位教授。
Menachem Elimelech教授
成就:系統(tǒng)應用膜技術解決環(huán)境工程問題的第一人;環(huán)境納米技術的奠基人之一;"forward osmosis"概念的提出者。
當選院士時間:2006
任職地:曾任職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于1998年起任職于耶魯大學,是耶魯大學環(huán)境工程系的創(chuàng)建人。
個人網頁:http://seas.yale.edu/faculty-research/faculty-directory/menachem-elimelech
5.《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雜志的“擎天之柱”--Jerald Schnoor教授
眾所周知,《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是環(huán)境工程影響最大的期刊之一,而成為《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期刊的編輯,更是很多知名Professor夢寐以求的機會。成為《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期刊的編輯,榮譽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通過審閱投稿的文章,可以對目前的hot topics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為自己指明將來的科研方向!董h(huán)境科學與技術》雜志的北美區(qū)副主編有13人,個個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牛人。那么,現(xiàn)任《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雜志的主編究竟是何方神圣?
《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雜志的主編,現(xiàn)由艾奧瓦大學(University of Iowa)的Jerald L. Schnoor教授擔任。Jerald L. Schnoor教授畢業(yè)于環(huán)境工程名校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目前任《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雜志的主編已三年有余。在他任主編的這三年間,《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雜志的影響力實現(xiàn)了跨越式增長。目前,《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雜志的影響因子已達5.228,是整個工程領域影響因子最高的10種期刊之一,也是環(huán)境工程領域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之一(影響因子最高的環(huán)境工程類期刊,是RSC旗下的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其impact factor高達9.61)。Jerald L. Schnoor教授堪稱《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雜志的“擎天之柱”。
Jerald L. Schnoor教授
成就:Jerald L. Schnoor教授是大規(guī)模應用數學模型模擬并解決環(huán)境工程問題的先驅。最早提出"Phytoremediation",即利用植物的自然修復能力來去除環(huán)境污染。Phytoremediation的概念及其相關理論直接指導了人工濕地的建設。
當選院士時間:1999
任職地:現(xiàn)任職于艾奧瓦大學(University of Iowa)
個人網頁:http://www.engineering.uiowa.edu/cee/faculty-staff/jerald-l-schnoor
6. 物化法水處理領域的集大成式學者--John Crittenden教授
如果說Bruce Rittmann教授是微生物法處理環(huán)境污染物的集大成式學者,那么John Crittenden教授即是物化法處理環(huán)境污染物的集大成式學者。John Crittenden教授早年通過研究固定床吸附技術而起家,經過幾十年的洗禮,現(xiàn)在的John Crittenden教授早已成為物化法處理環(huán)境污染物的大家,在包括離子交換,化學及光催化氧化,電滲析,固體吸附,氣浮等領域都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John Crittenden教授的推動下,光催化氧化領域不僅成為了環(huán)境工程中最熱的研究方向之一,更成為了整個化工界的熱門領域。John Crittenden教授于2008年被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AiChE, 美國化學工程師協(xié)會)授予“百位當代最優(yōu)秀化學工程師”的稱號,以表彰他對化工界做出的杰出貢獻。John Crittenden教授還非常關心中國環(huán)境工程的發(fā)展,現(xiàn)任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四川大學等多所大學(研究所)的訪問教授及名譽教授。
John Crittenden教授
成就:化學催化氧化及光催化氧化的先驅;推動了離子交換、電滲析等技術在環(huán)境工程領域的應用
當選院士時間:2002
任職地:佐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個人主頁:http://www.ce.gatech.edu/people/faculty/581/overview
7. 讓微生物燃料電池之名響徹環(huán)境工程界的學者--Bruce Logan教授
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是一種利用產電細菌直接將有機物中包含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根據維基百科,早在1911年,University of Durham的植物學家Potter教授就發(fā)現(xiàn)大腸桿菌(E.coli)可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1976年,日本人Suzuki第一個設計出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MFC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robial_fuel_cell)。
客觀上講,Bruce Logan并不是最早提出MFC概念的教授,也不是最早提出利用MFC處理廢水這一開創(chuàng)性idea的教授(這一idea的開創(chuàng)者應為Bruce Rittmann教授)。然而,Bruce Logan教授卻是有史以來在MFC領域做工作最多的教授。他提出了多種MFC的構造并嘗試利用不同的材料來制作MFC的電極;他深入研究了產電細菌的發(fā)電機理,在Lovley教授之后第二個觀察到了產電細菌細胞間傳導電子的"Nanowire"的存在;他與耶魯的Elimelech教授緊密合作,探索先進膜技術在微生物燃料電池領域的應用。目前在Google中鍵入"Microbial Fuel Cell“,出現(xiàn)的引用次數最多的兩篇文章(Electricity Generation Using an Air-Cathode Single 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a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被引用769次,及Production of Electricity du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a Single 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被引用646次)均為Logan及其學生所寫。這兩篇文章也位列整個環(huán)境工程界被引用次數較多的文章的行列。2011年,Logan與其合作者Elimelech教授在Nature雜志上發(fā)表Membrane-based processes for sustainable power generation using water一文,最終奠定了Logan在MFC領域不可撼動的老大地位。作為環(huán)境領域最高產的論文作者之一,Logan教授在2013年一舉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N.A.E.),也算是順理成章了。
Bruce Logan教授
成就:是研究生物燃料電池最全面、paper產量最高的學者;為推動生物燃料電池成為環(huán)境工程領域最熱的研究方向之一做出了最大的貢獻。
當選院士時間:2013
任職地: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個人主頁:http://www.engr.psu.edu/ce/enve/logan/
8. 致力于推動美國和亞洲科研合作的環(huán)境化學家--James Leckie教授
2012年9月7日,國家發(fā)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發(fā)布了這樣一條消息:“9月7日上午,斯坦福大學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全球競爭力中心主任、美國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James O. Leckie,在國合-斯坦福“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全球競爭力成長計劃”第一期班授課。” (http://www.icc-ndrc.org.cn/NewsInfo.aspx?NId=1080)這一位James O. Leckie教授,究竟是何許人也呢?
1970年加入斯坦福大學環(huán)境工程系時,James O. Leckie只是一名助理教授,名頭并不為人熟知。當時斯坦福大學環(huán)境工程系招入James O. Leckie教授,主要是考慮到James O. Leckie教授的研究方向是環(huán)境水化學,可以與MacCarty教授的微生物研究方向形成很好的互補。James O. Leckie教授很快以其超群的科研和管理能力在系里嶄露頭角,于1980年正式擔任斯坦福大學環(huán)境工程系的系主任。作為一個有著科研戰(zhàn)略眼光的教授,Leckie教授很早就認識到了與亞洲展開科研及管理方面的合作的重要性,并大力推動斯坦福大學與亞洲高校的合作。2002年,斯坦福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正式建立全方位的合作關系(Singapore Stanford Partnership),Leckie教授任該合作中心的主任至今。2005年,Leckie教授主持建立了Stanford-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Program,為中國的高端管理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培訓。2008年,在Stanford-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Program大獲成功的基礎上,Leckie教授主持建立了The Cente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lobal Competitiveness (CSDGC) at Stanford,將Stanford-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Program的成功經驗擴展到全球。
我一直認為,杰出的科研人才有兩類,一類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挖的很深很透,成為該領域不可替代的專家;另一類興趣廣泛,融會貫通,通過本學科的科研經歷而領悟到各學科共通的至理,從而成為在各學科都可傲立潮頭的通才。James O. Leckie教授無疑是第二類人才的典型代表。
James O. Leckie 教授
成就:是水化學吸附領域的著名專家,在金屬離子及含氧陰離子(oxyanion)在各類表面上的吸附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提出基于雙電層模型的表面絡合及吸附模型,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三電層模型“ (triple layer model)來解釋離子強度對金屬離子表面吸附的影響。是與Francois Morel齊名的環(huán)境水化學領域的宗師級人物。
當選院士時間:2005
任職地:斯坦福大學
個人主頁:http://www.stanford.edu/~jleckie/
9. 氣溶膠領域的宗師--John H. Seinfeld教授
盡管氣溶膠這一領域是目前環(huán)境工程最熱的研究領域之一,“氣溶膠”本身的定義卻很簡單。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aerosol (氣溶膠) is defined as a suspension of solid or liquid particles in a gas. This includes both the particles and the suspending gas, which is usually air。根據氣溶膠的定義,云、灰塵、煙霧等均屬于氣溶膠范疇。氣溶膠成為環(huán)境工程領域最熱的研究方向之一,主要因為1)粒徑較小的氣溶膠顆粒是對人體危害最大的環(huán)境污染物之一;2)大氣中的氣溶膠可以有效反射太陽輻射,從而減少溫室效應。在氣溶膠領域做出最大貢獻的美國教授,非John H. Seinfeld教授莫屬。
John H. Seinfeld教授在氣溶膠的形成機理、粒徑變化規(guī)律、遷移轉化等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也是最早應用計算機模擬來研究氣溶膠粒徑變化規(guī)律的學者之一。Seinfeld教授的研究團隊還在Caltech建立了專門在實驗室模擬氣溶膠形成的巨大反應室(Linde Robins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Chamber),實現(xiàn)了實驗室中對實際大氣環(huán)境的模擬。
John H. Seinfeld教授雖是化學工程師出身,但他對各類環(huán)境問題有著很大的興趣。目前,Seinfeld教授的研究團隊所從事的研究大多是和環(huán)境問題緊密結合的研究項目,如釋放到空氣中的有機污染物對氣溶膠形成的影響、云團的形成對溫室效應的減弱效果等。
John H. Seinfeld教授
成就:杰出的化學及環(huán)境工程師,為氣溶膠領域的研究做出了最重大的貢獻。是最早研究大氣中含有硫酸根、硝酸根等離子的氣溶膠在粒徑增長及化學反應動力學方面的規(guī)律的學者,最早提出了定量描述氣溶膠粒徑增長的方程。
任職地: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
當選院士時間: 1982年
2013年 (美國科學院院士)
個人主頁:http://www.its.caltech.edu/~seinfeld/bio.html
國內 任南琪 俞漢青 陳光浩 王愛杰 夏四清 馬軍 (只聽過這些)
我來補充一下國內環(huán)境領域的牛人吧
最近發(fā)現(xiàn)很多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回答,再次強調,如未經征得本人同意,請勿轉載本回答!
本來只是隨意寫寫的,沒想到引起了各位環(huán)境同行的興趣,很多師弟師妹或留言或私信咨詢工作或讀研讀博的事情,有點受寵若驚!
本回答總結不全或者不準確的地方大家可以留言補充
在環(huán)境領域,首先清華、哈工、同濟三大幫派不得不提,有一大批老先生帶出一批牛人,實力超群,其他高校短期內難以超越
清華幫:環(huán)境領域領頭羊,經費多,資源多,政界、商界、學術界都有很多杰出校友。清華環(huán)境學院擁有以錢易院士、郝吉明院士和賀克斌院士為學術帶頭人高水平的師資力量,培育大批環(huán)境保護工程技術、科學研究和行政管理人才,共有7 名環(huán)境學科的老師或校友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我國的環(huán)境保護領域享有極高的聲譽。該校人才濟濟,學術梯隊比較完善。
老一輩有陶葆楷和許保玖兩位先生(我國環(huán)境工程教育事業(yè)先驅人物,培養(yǎng)數代環(huán)境人)、有顧夏聲院士、錢易奶奶、郝吉明爺爺、段寧院士
年輕的有陳吉寧(環(huán)境系統(tǒng)分析出身,清華前校長,不久升任環(huán)保部長)、賀克斌(大氣方向,15年剛評上院士)、黃霞(國內MBR大牛,人超級Nice,實力足夠沖擊院士)、施漢昌(研究方向為好氧生物反應器、水質傳感器,重點實驗室原主任,退休后又被學校返聘回來,今年正式榮退,學生王洪臣在人大做得也非常好)、胡洪營、余剛(前院長,環(huán)化方向)、李俊華、王書肖(大氣所所長,郝爺爺學生,16年剛上杰青)、周集中(基因芯片,千人)、解躍峰(飲用水消毒,千人)、陳道毅(千人,深研院),袁志國(短期千人)
哈工幫: 水方向實力超群,有一大批水處理的老專家,嚴謹踏實,校友中很多為各大高校環(huán)境專業(yè)學術領頭人,先后培養(yǎng)出6位工程院士,不同于清華,哈工的6位院士全部都是做水方向的!另外,學校還培養(yǎng)了有一大批嚴謹務實的工程師等優(yōu)秀技術人才,在工程界影響廣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很多人在清華或北大念完本科或碩士后又去哈工大做博士,也充分說明了哈工大在領域內的崇高地位。
老一輩有張自杰,編寫過被稱為專業(yè)圣經的《排水工程》,培養(yǎng)的很多學生都是各大高校環(huán)境領域的學術帶頭人;王寶貞,國際水科學院終生院士,也培養(yǎng)了很多哈工大年輕一代的牛人,李圭白院士(地下水除鐵除錳)、湯鴻霄院士(無機絮凝劑)、張杰院士;
年輕一輩有任南琪(現(xiàn)任哈工副校長,09年上院士)、曲久輝(生態(tài)中心前主任,也是09年上院士)、彭永臻(2000年左右由哈工前往北工大,一手開創(chuàng)北工大環(huán)境江山,帶出過好幾個百優(yōu),15年剛剛評上院士,也算實至名歸)、馬軍(國內EST大戶,已經沖擊院士多年)、馬放(環(huán)境生物,生態(tài)方向)、哈工雙杰馮玉杰、王愛杰(現(xiàn)已調入中科院生態(tài)所)、郝曉地(北建大環(huán)境專業(yè)帶頭人,實力不凡,WR副主編)
同濟幫:工程界實力超群,科研方面略顯遜色
老一輩有顧國維、高廷耀(同濟前校長,設有環(huán)境領域最著名的高廷耀獎學金)、嚴煦世,地下水除氟,編寫過專業(yè)核心教程《給水工程》
年輕一輩有戴曉虎(院長,千人)、張偉賢(千人)、陳銀廣(杰青)、周琪
西建:牛人不少,只可惜學校名氣不夠
馬廣大(大氣方向,和郝吉明爺爺合編過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必修課)、王曉昌(IWA fellow,該校副校長,院士也提名好幾次了)、黃廷林(院長)、彭黨聰
北大:大氣方向實力非凡,老一輩有唐孝炎院士(設有唐孝炎獎學金,好像環(huán)境專業(yè)的本碩博士生都可以申,優(yōu)秀的師弟師妹們可以關注下),去年又新入選了兩名院士倪晉仁(科學院院士,學水利出身)、張遠航(工程院院士,大氣方向),另外還有胡敏、朱彤,都是做大氣的
中科大:俞漢青大牛不得不提,相信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已經是院士了,領域內的楷模;貒潭淌嗄,培養(yǎng)的學生已經名滿天下,出了好幾個青千、優(yōu)青、青長、中科院百人等優(yōu)秀青年人才!
南京大學:目測也會發(fā)展很快,張全興院士(離子交換方面頗有造詣);此外還有任洪強(17年院士候選)、李愛民、潘丙才(南大學術新秀,張院士得意門生)
浙大:劉維屏(現(xiàn)院長,杰青,環(huán)化方向),鄭平(環(huán)境微生物方向,anammox做得很猛),程少安(從Logan院士那里回來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方向)
大連理工:該校環(huán)境專業(yè)由之前的化工學院分出來的,有很強的化工背景。大牛有全燮(杰青,光催化做得很不錯,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二等獎),陳景文(杰青,洪堡學者,環(huán)化方向),張耀斌(最近在零價鐵水處理方面發(fā)了一系列文章),周集體(據說工程做得超強)
重大:老一輩有龍騰銳,其他的不甚了解。校友中比較牛的有清華的黃霞老師,同濟的周琪老師,還有黃勇、沈耀良(蘇科大副校長)
北師大:近年來也發(fā)展迅猛,楊志峰院長也剛剛當選院士
天大:該;け尘氨容^強,老一輩有林榮忱(和張自杰老師合編過排水工程),年輕一輩了解不多
山東大學:王文興院士,大氣方向;高寶玉,山大環(huán)境學院前院長,做絮凝劑的
湖南大學:曾光明院長,聽說湖大環(huán)境學院就靠他頂著,已多次院士候選人提名
華南理工:胡勇有老師微生物絮凝劑做得不錯
最后不得不提下中科院生態(tài)中心,方向齊全,牛人簡直不能更多。只能簡單列舉幾個,剩下的大家自行去百度去吧
做水牛人:曲久輝(水質凈化)、楊敏(環(huán)境微生物)、王東升(環(huán)境微生物)、強志民(新型污染物控制)、劉俊新、劉會娟、王愛杰、
大氣:賀泓(院士提名好幾次了)
土壤方向:朱永官(廈門城環(huán)所所長,沖擊院士好幾次)、賀紀正
環(huán)境材料:郝鄭平 毒理:江桂斌(中科院院士,現(xiàn)任生態(tài)中心主任,EST副編)、朱本占 生態(tài):傅伯杰 最后,附錄一份世 界 著 名 出 版 公 司 愛 思 唯 爾 ( Elsevier )發(fā)布的了 2015年 中 國 高 被 引 學 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環(huán)境科學”組高被引學者名單,供大家參考。
02/07/2017 補充
受到公眾號環(huán)境人Envpeo的啟發(fā),我這里也用數據說話,通過web of science來分析一下環(huán)境領域的大牛,大家也可以以此作為選校選導師的一個方法。
我個人是做水處理的,所以挑選了Water Research這個期刊,WR應該是公認的環(huán)境領域兩大頂刊之一(另一個是EST),水處理領域當之無愧的最好期刊。分析結果如下,WR 2012-2016發(fā)表論文數前五十的作者是:
Authors records % of 3587
VAN LOOSDRECHT MCM 55 1.533
YUAN ZG 41 1.143
VON GUNTEN U 29 0.808
JEKEL M 27 0.753
QU JH 25 0.697
YU HQ 24 0.669
LI Y 23 0.641
KELLER J 22 0.613
CHEN GH 22 0.613
ZHANG Y 21 0.585
ZHANG J 21 0.585
MA J 21 0.585
CROUE JP 20 0.558
BATSTONE DJ 20 0.558
YANG Y 19 0.530
TERNES TA 19 0.530
PREVOST M 19 0.530
NI BJ 19 0.530
MORGENROTH E 19 0.530
KARANFIL T 19 0.530
VROUWENVELDER JS 18 0.502
GAO NY 18 0.502
WUERTZ S 17 0.474
LIU Y 17 0.474
LI AM 17 0.474
BOON N 17 0.474
BARCELO D 17 0.474
YANG M 16 0.446
WANG Y 16 0.446
LIU HJ 16 0.446
KORSHIN GV 16 0.446
KLEEREBEZEM R 16 0.446
JIANG GM 16 0.446
BOEHM AB 16 0.446
YE L 15 0.418
REN NQ 15 0.418
MURTHY S 15 0.418
HU ZQ 15 0.418
GRIFFITH JF 15 0.418
ZHOU Q 14 0.390
ZHANG L 14 0.390
JEFFERSON B 14 0.390
DERLON N 14 0.390
BOND PL 14 0.390
WANG ZY 13 0.362
LURLING M 13 0.362
GERNJAK W 13 0.362
CHUNG TS 13 0.362
ANGELIDAKI I 13 0.362
我大概挑著我熟悉的介紹一下。第一是Mark Van,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教授,也是現(xiàn)在WR的總主編(editor in chief),在顆粒污泥,anammox這兩方面都有開拓性貢獻。
第二是我們之前就提過的Zhiguo Yuan,昆士蘭大學AWMC高級廢水研究所所長,澳洲工程院院士,桂冠學者,現(xiàn)在也是清華大學的短期千人。團隊在下水管道腐蝕,DAMO,溫室氣體(N2O CH4),以及市政污水技術方面有許多成果。
接下來第五第六的曲久輝俞漢青以前都介紹過了,第八是Jurg Keller教授,昆士蘭大學,AWMC高級廢水研究所副所長,現(xiàn)在的主要方向是飲用水處理。
第九是港科的陳光浩教授,其開發(fā)的殺泥工藝在沿海地區(qū)有著很好地應用前景。
然后類似的,大學機構排名也可以通過Web of Science 得到。
Organizations records % of 3587
CHINESE ACAD SCI 167 4.656
UNIV QUEENSLAND 134 3.736
DELFT UNIV TECHNOL 117 3.262
TONGJI UNIV 75 2.091
US EPA 72 2.007
EAWAG 64 1.784
UNIV GHENT 61 1.701
TECH UNIV DENMARK 61 1.701
NANYANG TECHNOL UNIV 61 1.701
HARBIN INST TECHNOL 61 1.701
WAGENINGEN UNIV 54 1.505
NANJING UNIV 53 1.478
TSINGHUA UNIV 51 1.422
ETH 51 1.422
NATL UNIV SINGAPORE 50 1.394
HONG KONG UNIV SCI TECHNOL 49 1.366
UNIV GIRONA 43 1.199
ECOLE POLYTECH FED LAUSANNE 43 1.199
UNIV CHINESE ACAD SCI 42 1.171
KING ABDULLAH UNIV SCI TECHNOL 42 1.171
UNIV SCI TECHNOL CHINA 40 1.115
UNIV BARCELONA 39 1.087
SUN YAT SEN UNIV 37 1.032
INRA 36 1.004
CNRS 36 1.004
UNIV NEW S WALES 35 0.976
UNIV ILLINOIS 35 0.976
SWISS FED INST AQUAT SCI TECHNOL 33 0.920
HOKKAIDO UNIV 32 0.892
PEKING UNIV 31 0.864
這樣的排名對于水處理的科研實力還是相對客觀的,當然,看這類排名也要注意到學校的規(guī)模,比如中科院是包含好多個所的,同濟環(huán)境學院的規(guī)模很大的,六七十個教授,這些也要綜合考慮一下,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大家選校作為一個參考。
------------------------------------------------------------------------------------------
本回答不定期更新,慢慢寫,慢慢補充,大部分國內的大牛我都會去采訪他們學生的評價,國外的我就量力而為了,一部分自己的看法,大家僅供參考。 先從華人教授開始講, Part A,國內華人教授(排名不分先后) 按照國內環(huán)境領域最好的三個地方來寫,同濟,哈工,清華。
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心: 曲久輝 曲久輝----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研究中心 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心被譽可以與清華環(huán)境相比肩的環(huán)境研究機構,曲久輝院士電極強化生物膜方向和電化學方向非常厲害。
同濟系: 俞漢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現(xiàn)在在中科大,同濟出來的牛人,水處理方面非常棒,帶出來過兩個百優(yōu)博,目測五年內上院士。他帶出來的,倪丙杰博士(Dr Bing-Jie Ni)(百優(yōu)博,青年千人計劃)博士期間就發(fā)表二十多篇文章,而且大多數質量很好,EST WaterResearch之流,這絕對是反映了導師和學生兩方面的卓越實力。
陳銀廣 同濟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污水處理
浙大: 鄭 平 環(huán)資學院―中文網 鄭平教授,被稱為中國anammox之父,這句介紹應該夠了吧:)
哈工大: 任南琪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個人主頁
彭永臻 厭氧發(fā)酵打出了名氣 北京工業(yè)大學-彭永臻
清華系: 錢 易 錢易老太太和顧夏聲是多少環(huán)境人的引路人我就不用說了
Part B, 國外華人教授 Jizhong Zhou 俄克拉荷馬大學環(huán)境基因研究所所長 Jizhong Zhou's Home Page 環(huán)境基因組學領域大牛,前幾年被清華聘回來千人計劃。
Zhiguo Yuan AWMC高級廢水研究所所長,澳洲工程院院士 Professor Zhiguo Yuan 水處理領域非常厲害,主要方向是下水管道腐蝕,DAMO,和溫室氣體。五年之內我目測會評上外籍院士,也被清華聘回去了,但是跟jizhong 一樣都不
簡單補充幾個國外的牛人吧:
James Tiedje—http://www.cme.msu.edu/tiedjelab/jtiedje.shtml
密歇根州立大學特聘教授,微生物生態(tài)學界泰斗,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和土壤科學以及微生物生態(tài)學,2003年美國科學院院士,研究領域涉及土壤、沉積物、海洋中微生物生態(tài)學。甚至做過一些檢測火星上生命體的研究工作。
Derek Lovley——https://www.micro.umass.edu/faculty-and-research/derek-lovley
Mass Amherst大學教授,環(huán)境微生物界絕對是屈指可數的大牛,其發(fā)現(xiàn)的Geobacter能夠進行胞外鐵還原過程以及對Geobacter菌胞外電子傳遞過程的機制解析至今仍引領著領域內的研究工作方向,細菌胞外電子傳遞過程同樣是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產電的主要工作原理。同樣提出了微生物納米導線,對微生物電化學領域的貢獻可謂是不可或缺。
與之常年競爭的K. H. Nealson ,Professor of Earth Sciences and Biology, USC是另一種胞外呼吸君Shewanella的主要發(fā)現(xiàn)者,從目前的競爭結果看,老爺子處于下風,但是其對Shewanella的研究工作也是首屈一指的。
Andreas Kappler,德國Tuebingen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集中在土壤中微生物生態(tài)研究,對土壤中鐵的循環(huán)解析以及腐殖酸方面的研究也是獨樹一幟,每年也會有science和nature發(fā)表,院士頭銜指日可待了。
Gatze Lettinga——prof.dr.ir. G (Gatze) Lettinga
UASB反應器的創(chuàng)始人,污水的厭氧消化過程得到的迅速的推廣的主要推動者,李光耀水獎獲得者,最重要的是人家發(fā)明的UASB沒有申請專利,最近自傳Lettinga作品_Lettinga簡介_Lettinga作品大全問世,中文由清華大學王凱軍教授翻譯并出版,記敘了老先生一生的厭氧處理以及UASB探索歷程,對厭氧污水處理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Mark van Loosdrecht-Mark van Loosdrecht
荷蘭代爾夫特大學環(huán)境系扛把子,水處理頂級期刊water research主編,荷蘭皇家科學院及荷蘭工程院雙院士,獲得世界水處理領域最高獎之一的新加坡李光耀水獎。發(fā)明的工藝——Anammox,相信水處理界已經無人不知了吧,正是憑借該技術獲得了李光耀水獎,提出的NEWs理念目前是荷蘭水資源利用的主導理念,凡是做水處理基本上都拜讀過他的文章。目前依舊活躍在科學研究的第一線。
David A. Stahl——https://microbiology.washington.edu/users/david-stahl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城市、環(huán)境工程和微生物系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Env. Microbiol》學術期刊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主要研究領域有環(huán)境微生物和生態(tài)學、氮硫遷移轉化等,是AOA的主要發(fā)現(xiàn)者之一,AOA氨氧化古菌,相信污水脫氮和土壤氮研究的不會陌生。
Mike Jetten,厭氧微生物領域研究,最近新發(fā)現(xiàn)的完全硝化細菌,目前正在做微生物厭氧甲烷氧化過程,同樣是領域內的前沿人物。
哈哈哈。逗比一下。我的普化老師!
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出身的女老師,她上課一談及環(huán)境方面冷門的知識,冶金的同學們都驚訝不知所措。我們眼中的大牛。
還有的牛人雖然不是院士,但是在業(yè)內的名聲是響當當的,隨便列舉幾個吧。如果你了解其中十位以上 那還是不錯的哦 哈哈
James L. Barnard
Wesley William Eckenfelder
Abel Wolman
Thomas R. Camp
Harrison Prescott Eddy
Linvil Gene Rich
來源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