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
是我國第一大河流,從安徽馬鞍山流入在江蘇境內(nèi),經(jīng)過南京(長江岸線195.2千米)、揚州(長江岸線75.27千米)、鎮(zhèn)江(長江岸線139.256千米)、泰州(長江岸線96.3千米)、常州(長江岸線18千米)、無錫(長江岸線34.8千米)、蘇州(長江岸線137.1千米)、南通(長江岸線166千米),從南通啟東入海。
新沂河
是位于江蘇省北部的一條東西向人工排洪河道,開挖于1949年-1953年。沂河原為古泗水的支流,12世紀宋金對峙時期,黃河侵奪泗水、淮河,致使沂河下游淤廢,洪水四處漫溢。1949年,在沂河下游新辟排洪河道,北起邳縣,經(jīng)新沂縣入駱馬湖,從嶂山節(jié)制閘出駱馬湖,再經(jīng)沭陽縣城,在灌南、灌云兩縣間穿越鹽河(通航河道),最后在燕尾港會合灌河注入黃海,全長185公里。1953年春完成。新沂河建成后,附近地區(qū)的水患大為減輕,成為新興的商品糧基地。
蘇北灌溉總渠
位于江蘇省北部。以灌溉為主,結(jié)合排洪、航運、排澇、發(fā)電等。灌溉面積172萬公頃。1953年竣工。總渠西起洪澤縣洪澤湖大堤高良澗,東經(jīng)淮安城南穿京杭運河,下經(jīng)阜寧,至濱海、射陽兩縣交界的扁擔港入黃海,全長168公里。
京杭大運河
江蘇境內(nèi)的京杭大運河,全長628千米。對蘇北、蘇南運河進行了整治擴建。擴建了京杭運河上的諫壁、解臺兩座二線船閘和淮陰、淮安、宿遷三座三線船閘,消除了京杭運河江蘇段的“瓶頸”制約,實現(xiàn)了京杭運河蘇南、蘇北全線暢通,為江蘇及華東地區(qū)提供了一條南北水上快速交通大動脈。蘇北運河(徐州藺家壩—淮陰—揚州六圩口),全長404千米,縱跨徐州、邳州、宿遷、淮陰、揚州等11個縣市,溝通了微山湖、駱馬湖、洪澤湖、高郵湖等水系,是京杭運河上運輸最繁忙的河段。
新通揚運河
西起芒稻河,過江都抽水站區(qū),在五里窯與老通揚運河相交,穿宜陵節(jié)制閘通航孔,向東經(jīng)塘頭、泰州至海安三角洲經(jīng)串場河,全長89.9公里,揚州境內(nèi)通航里程為28.76公里。
通呂運河
全長78.85公里,貫穿崇川、港閘、通州、海門、啟東。其中崇川境內(nèi)約15公里,港閘境內(nèi)約10公里。
射陽河
是蘇北里下河地區(qū)排水入海的最大干河,西從寶應(yīng)射陽湖起,向東流經(jīng)建湖、阜寧、濱海、射陽等縣(為敘述方便,本文將射陽河的建湖和阜寧馬蕩段稱為上游,阜寧段稱為中游,射陽、濱海段稱為下游),全長198公里。
洪澤湖
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淮河下游、江蘇省淮安市西北部,是未來“南水北調(diào)”工程東線部分的過水通道。洪澤湖屬過水性湖泊,水域面積隨水位波動較大。在正常蓄水水位12.5米時,面積達2069平方公里,容積為31.27億立方米,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
太湖
是長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今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蘇省境內(nèi),湖水南部與浙江省相連。湖面形態(tài)如向西突出的新月,南岸為典型的圓弧形岸線,東北岸曲折多灣,湖岬、湖蕩相間分布,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
高郵湖
是江蘇省第三大淡水湖,總面積78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