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號民間提案《廣州治水25年卻尚未系統(tǒng)研究》18日見報后,市水務局幾位負責人都表示:“壓力太大。”水務局局長丁強以及副局長歐陽明昨天不約而同表示:希望有一個平靜的環(huán)境推進治水工作。經驗和直覺判斷,這是發(fā)自內心真實的聲音,隱藏著無奈和矛盾的心情。然而又是什么阻礙了廣州治水前進的腳步。
廣州治水不同的聲音
廣州市已治水25年,大規(guī)模治水17年,卻從未系統(tǒng)研究過廣州城市污水狀況和對策。亞運前集中投340.65億元“攻堅”,雖成效卓著,但雨污分流中途停止、治水目標中途調整、現有的河涌水質離各方要求有很大差距。治水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尚未總結,規(guī)模更大、投資更大的新一輪治水計劃正在拉開序幕,民間及各界對這輪治水產生諸多猜疑,對廣州接下來推進治水工作非常不利。
市水務局幾位負責人都表示:“壓力太大。”
廣州市水務局局長丁強表示,“我們并不是說憑空拍腦袋想的,只不過我們一說,很多人就會說,前面都沒有治好,現在要讓我們對你有信心,又要花這么多錢……但我們也不爭論,我們只希望大家給我們一些時間,做幾條出來之后大家看一看。”
某退休公務員看來,廣州歷史上的多次治水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都不算成功:“花錢太多,效果很一般,事倍功半。”其中原因是政府決策有問題,“雖然現在重大決策出臺了一些規(guī)定要求公開聽證,做到陽光決策,但陽光底下還有很多太陽傘,傘下都是陰影。”朱江說,之所以說決策有問題,是因為廣州從未對廣州的水環(huán)境做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如不進行全面、深入研究,廣州治水還將會走很多彎路。
經驗和直覺判斷,這是發(fā)自內心真實的聲音,隱藏著無奈和矛盾的心情。在現有以指標考核為主要環(huán)境治理手段的環(huán)境下,無論是水務局治水還是環(huán)保局治氣,都不可能有一個平靜的環(huán)境,這是當下環(huán)境治理的悲哀。
那些年治水的“畸形”
2010年7月1日,廣州公布全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綜合整治進展情況。
2010年8月13日,廣州市水務局邀請市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現場走訪,給整治完的河涌打分,一致高票通過。
2011年2月28日,廣州市政府對治水工作進行表彰,并部署下一階段治水計劃。
2012年7月,廣州市水務局提出考慮借鑒芝加哥經驗,建設深隧系統(tǒng)同時解決水污染和水浸街的問題,并開始展開可行性研究。
2013年年初,廣州市水務局提出,深隧工程試驗段東濠涌段今年將開工建設。
2010年是廣州市治水歷史上的一個檻,2002年、2005年、2008年省市兩級黨委政府先后都提出要在這個時間點徹底改善廣州的水環(huán)境,讓珠江可以實現天天游泳的目標。但這個檻,廣州的治水人最終沒有邁過去,盡管他們在那一年半所付出的和所承受的都已“畸形”。
治水問題出在哪里
曾有媒體報道了廣州的治水,結論似乎只有一個:花了很多的錢,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說是很不理想,按照某位領導的話說,叫“系統(tǒng)性失敗”。作為市民,我們也算經歷了廣州治水的前前后后,差不多可以總結出一個“廣州式治水”模式:花了很多的錢,管了幾天的時間;喧囂過去,又恢復了往日的容顏。
治水最終沒有達到最初“全市水環(huán)境徹底轉變”目標的原因到底出在哪?
專家表示,根本的原因是治標不治本,本是什么?那就是截污。不截污,河涌治理只能治標。然而治水是個龐大的系統(tǒng)性工程,不能急功近利,要科學規(guī)劃、精心組織,要慢慢來。
一方面,治水項目績效審計、公開不可或缺。尤其是百億巨額投入治污項目資金,某些具體流向需要作出交代。
另一方面,曾被推崇的“雨污分流”工程計劃僅完工三成,如何證明其推進“難以為繼”、進而認定接下來要建的“深隧”是救命稻草?同樣,治水重“面子”輕“里子”教訓深刻,東濠涌二期工程又將拿出1億元對沿線橋梁、圍墻、植被及建筑外立面等進行升級改造,如何回應繼續(xù)搞“面子工程”的詬。
這些問題被忽略,必然產生巨大的代價和成本,也必然會由執(zhí)行者繼續(xù)“畸形”地承擔。因為,出了問題,也不敢說上級決策不對,只會用更大的代價彌補決策的失誤。
運動式治污不再有
2013年7月2日,剛上任廣州市水務局局長不久的丁強說出一句:“今后不搞運動式治水。”
有人就撰文表示做不到,真正有新的政治任務下達的時候,還是會搞運動式。令人意外的是,十天之后,廣州市長陳建華也重復了這句話,給丁強打氣。事實上在去年年初,廣東省環(huán)保廳已經下達了“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給廣州市,任務之重,其合理性也遭到質疑。因此在這時喊出一句“今后不搞運動式治水”顯得難能可貴。據最新消息,廣州開始對各大水系深入研究,石井河水系只是其中一個水系,其研究時間計劃長達一年。
丁強表示:“未來將以河涌作為單位,一條一條治理,治一條達標一條,不要搞全面撒網,在戰(zhàn)術上也要改進,適當地把截污的標準提高,我們要通過調蓄水池,不僅是晴天的污水,必要時也要把雨水的污水處理掉,只要我們路子對,一步一步走下去,總有一天能做好。”
他一再強調治水是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他說:“像倫敦治水從1825年開始,前前后后有多少年,現在還沒有治理完。但未來治水要用好每一分錢,讓治水成果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治水之于廣州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倘若沒有科學論證,只管豪擲真金白銀“試驗”,則恐難免重蹈覆轍。須知,廣州治水已經不起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