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11點10分,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段開始試通水:位于東線源頭的江都水利樞紐機聲隆隆,幾十臺水泵開足馬力,將滔滔長江水抽入調水干渠,一路向北。同時,江蘇段沿線9級11座泵站啟動。至此,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具備正式通水條件。據了解,工程6月底前全部完成通水驗收,力爭今年三季度正式通水。
此次東線江蘇段試通水,目的是檢驗新建及改擴建工程的運行安全可靠性,并獲取相關數據和參數,為全線正式通水奠定基礎。各泵站機組將帶額定負荷連續(xù)運行24小時。
東線一期工程
從長江下游揚州附近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調水到山東半島和魯北地區(qū),補充山東、江蘇、安徽等輸水沿線地區(qū)的城市生活、工業(yè)和環(huán)境用水,兼顧農業(yè)、航運和其它用水。
調水主干線全長1467公里,于2002年底開工建設。
長江水如何往高“流”
13級梯級泵站抽水65米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北高南低,長江水如何往高流?
“這里的4座抽水站,有機組33臺套,最大抽水能力508立方米/秒,上下水位差達6—8米。”在調水源頭江都水利樞紐,江蘇省水源公司總工程師馮旭松介紹說。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總工程師沈鳳生介紹,東線一期工程沿途有13級梯級泵站,泵站接力將江水一級一級抬高,總揚程高度65米,水泵總裝機160臺,總裝機流量4447立方米/秒,構成世界最大規(guī)模現代化泵站群。最后一級梯級抽水泵、山東東平湖畔的八里灣泵站,4臺水泵機組日前也順利通過試運行驗收。
江蘇省南水北調辦建管處處長劉麗君介紹,調水運行最大支出是電費,江蘇沿線泵站基本選用節(jié)能泵,效率國內領先。經過多年自主研發(fā),南水北調東線沿線泵站裝置運行效率達到80%以上。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副主任張野介紹,截至今年4月底,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累計下達東線工程投資306億元,完成投資299.5億元,占在建設計單元工程總投資的97%。
會不會“污水北調”?
治污10年,干線水質達標
南水北調東線,成敗在水質。工程開工建設之初,36個考核斷面僅有1個水質達標。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環(huán)保司司長石春先介紹,國務院明確提出“先治污后通水”的調水原則。為此,江蘇、山東兩省關閉排污口、調整產業(yè)結構、建污水處理廠,連運河上船家的生活垃圾、廢油都集中收集。
江蘇省南水北調辦副主任張勁松介紹,江蘇累計關停沿線化工企業(yè)800多家;山東在全國率先實施嚴于國家標準的地方性標準,取消行業(yè)污染排放“特權”。
目前,規(guī)劃確定的426項治污項目全部建成。針對不穩(wěn)定達標斷面,國家補充實施了200億元的治污項目。治污10年來,沿線河流COD(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下降85%以上,氨氮平均濃度下降92%,水質達標率從3%提高到90%,水質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改善。
最新監(jiān)測顯示,目前輸水干線沿線排污口全部關閉,自2012年11月起,36個控制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水標準。專家組評估認為,水質達到預期目標。
供水會有多大效益?
年均供水效益達109.5億元
東線一期工程供水范圍南起長江,北至德州,東至威海,涉及江蘇、安徽、山東3省的21座地級市和其轄內的71個縣市區(qū),土地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約1億人,直接供水受益人口達6000萬人左右;規(guī)劃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8億立方米。
調水對長江有沒有影響?馮旭松說:“南水北調抽引流量只有500立方米/秒,而長江流量多年均值達到了10000多立方米/秒,不足以影響長江揚州段的水位水量環(huán)境,因此影響是很小的。”
相比之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效益可觀。據相關測算,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多年平均供水效益109.5億元。
水資源評價顯示,作為南水北調受水區(qū),近20年黃淮海流域水資源出現明顯衰減趨勢。南水北調東線在原有江水北調基礎上實施,按照規(guī)劃,年凈增供水量36.01億立方米,將給沿線城市及工業(yè)增加供水量22.34億立方米,農業(yè)增加灌溉面積3025萬畝,航運船閘增供水量1.02億立方米。
此外,工程所建泵站還可雙向運行,增加排澇面積266萬畝,使其排澇標準提高到5年一遇以上。
大運河會受何影響?
成我國第二“黃金水道”
東線一期工程輸水干線長1467千米,其中長江至東平湖1045千米,大部分利用原有的京杭大運河河道。
張勁松介紹,通過南水北調對河道的整治,恢復斷流區(qū)域的通航,使千年古運河重新煥發(fā)青春。
輸水運河按照設計的調水規(guī)模和航道等級進行河道整治。京杭運河濟寧段主航道由4級標準提高到3級標準,江都至南四湖段達到2級航道,水深4—7米。南四湖以北段,也通過通水與航運結合,在實現南四湖向東平湖調水100立方米/秒的同時,還可實現3級航道通航至東平湖的目標。屆時,黃河以南從東平湖至長江將實現全線通航,1000—2000噸級船舶可暢通航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萬噸,新增加的運力相當于新建一條水上“京滬鐵路”,大運河成為中國僅次于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