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地處歐洲西部,國土面積約55.16萬km2,其中三分之二為平原面積,人口約5600萬。法國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法國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600~1000mm以上。每年可再生的淡水總量190.00km3,人均可利用水量約3400m3。法國主要的大河流有盧瓦爾河(1010km)、羅內河(812km)、塞納河(776km)。其中塞納河橫貫巴黎市中心。巴黎位于法國盆地的中央,有大巴黎和小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環(huán)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城市面積105km2,人口約200多萬。大巴黎包括城區(qū)周圍的七個省,面積達12000km2,人口約1000萬,幾乎占到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法國的水資源比較豐富。在水的建設和管理上起步比較早,法國人的建設和管理思想在全世界也是有代表性的。法國、英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在水的管理上有全國性的法律來規(guī)范水務行為。法國在水務的私有化上面要比其它國家都早。像目前進入中國市場的威立雅、蘇伊士公司都是世界上大的私有化水務公司。法國的水務管理與北美的理念有所不同。美國的水資源開發(fā)管理是依照國會制定頒布的法令進行的。水的管理機構在全國分三個層次,即水資源的利用開發(fā)和管理機構、州政府機構和地方機構三級負責。地方水管理機構實際上是一些經濟實體,按照市場經濟法則運行,與政府機關沒有直接的隸屬關系。在政治體制上面,美國實行私有制,法律保護私有財產。因此聯邦政府對水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水權的管理上,至于供水配水的管理,主要是通過市場自發(fā)的調節(jié)和民間機構的運作來實現的。水權作為私有財產在美國是可以自由的轉讓的,在轉讓的程序上類似不動產的轉讓。近年在美國的水交易市場上也出現類似的公司,就是旨在建立一個透明的和公正的水市場中樞。買方和賣方都能在這里進行各種類型的水交易,使水這種最寶貴的商品得到最有效的配置,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在西部還出現水銀行的水權交易體系,將每年來水量按水權分配成若干份,以股份制形式對水權進行管理,方便了水權交易程序,使得水資源的經濟價值得以更充分的體現。美國的水務管理主要依靠州政府。
法國則是采用完全的協商機制。在法國,市民掌握水資源的管理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如此分權制對一個在社會生活各方面都充當重要角色的國家來說是很罕見的。它導致了一種共同管理體制。即水政策由國家制定,但卻是由國家、所有的地方社區(qū)和用戶三方面結伴來共同管理的。這樣一種利害關系共同體的形式存在于各個層次,各個部門。法國的城市化率比較高,而且地區(qū)和氣候的差別也沒有美國那么大,水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法國,環(huán)境部是負責水和環(huán)境管理的主要政府部門。水管理分為4個層次,即國家級、流域級、地區(qū)級和地方級。水法又涉及到農業(yè)部、衛(wèi)生部、工業(yè)部,因此法國建立了很好的協調管理機制。在國家層次上,成立水資源委員會,其主席由議會成員擔任,委員由參、眾兩院以及國家的有關機構代表參加。
流域委員會負責提出流域內水資源開發(fā)管理的總體規(guī)劃和五年計劃,建議水費收率、投資的分配等事宜。法國在1964年4月16日制定了水法。此法律規(guī)定:在法國,應該按天然流域,而不是按行政區(qū)域去管理水資源。法國有五條主要的河流,即:龍河、盧瓦爾河、萊茵河、羅納河,賽納河和六個河流域。因此,在1964年,按照這些江河流域法國被分為六個水文區(qū)域,每一個區(qū)域都有一個自己的水經營機構,并同地方政府協商,對各自流域水資源管理和保護。(英國在1974年供排水服務按照自然流域劃分管理范圍,合并成10個地區(qū)水務署)1964年的水法還提出了一個基本原則“誰污染誰付錢”。這些思想到今天仍然適用,并且影響到世界的其他地方,甚至北美的加拿大。幾年前時任上海市副秘書長的吳念祖代表在全國人大代表大會時提案的題目也是“以流域管理水資源”。當然中國要走到這一步還要一段時間。
法國有27萬km的河道,每年有約4400億m3的降水量(其中60%又蒸發(fā)掉)。其自然狀況相對良好。但法國對水的認識是極其深刻的。1992年1月3日法國通過了又一部法規(guī)。這一法規(guī)同在里約召開的聯合國全球高峰會議通過的決議一起,樹立了把水作為國家公共遺產的一部分,這樣就將水資源提升到國家利益的高度。
1992年法國新修改的水法仍然保持了原先的管理體制。不過更明確了,流域委員會是流域水務問題的立法和咨詢機構。流域委員會由用水戶代表、水利科技專家代表、專業(yè)協會代表、不同行政區(qū)的地方行政官員代表、中央政府部門的代表組成。其中,用戶代表、專家代表、社團代表占全體委員總數的40~45%,不同行政區(qū)的地方官員代表占36~38%,中央政府部門代表占19~23%。流域委員會主席在上述代表中產生。
法國支流和水流域水平上的水資源開發(fā)管理由地區(qū)一級負責。機構的成員包括政府各相關部門、用水戶、專業(yè)協會的代表,充分體現了民主協商制度。地區(qū)一級針對支流流域,成立地方水委員會。根據1992年法國水法,委員會的組成情況如下:50%為地區(qū)機構的代表和地方公有公司的代表;25%為不同用戶、沿河土地所有者、25%為專業(yè)協會和組織的代表。該委員會負責起草、修正支流流域水資源的開發(fā)與管理方案,更為詳細的確定水資源的使用目標,并監(jiān)督執(zhí)行。
地方一級,由市鎮(zhèn)負責,法國本土共有36560個市鎮(zhèn)。法國水行業(yè)的微觀監(jiān)管事務,主要是在市鎮(zhèn)這一層級上實現的。飲用水提供和廢水處理均是市鎮(zhèn)政府的責任,因此,研究法國的水務監(jiān)管,主要是針對市鎮(zhèn)而言。一般講,大市鎮(zhèn)的水務經營和管理是在一個市鎮(zhèn)范圍里進行,而只擁有幾百戶人家的小市鎮(zhèn),往往和相鄰的市鎮(zhèn)聯合起來進行水務經營和管理。
法國有2/3的市鎮(zhèn)成立聯合會,聯合會由政府代表、用戶代表、水務公司等各方面代表組成,對供水和污水處理事務進行共同管理。管理的模式有兩種:一是政府直接組織經營和管理;二是讓給私營公司經營和管理。隨著90年代以后私有化進程的加快,政府直接經營和管理的水務公司已經不到25%,大部分分布在比較偏僻的地區(qū)或用戶比較分散的地方。而由私營公司經營的水務公司占到75%以上。
對于公營水務公司,政府一般通過計劃合同的方式進行監(jiān)管。對于私營水務公司,政府則采取出租合同和特許合同兩種方法進行監(jiān)管,這種方式在法國已經擁有100多年的歷史。根據出租合同,地方政府承擔水工程的建設或擴建所需費用,經營者只承擔資產的運營管理和風險費用,不承擔固定資產的投資,不參與水價的制定,租讓期一般為5~20年。根據特許合同,經營者不僅負責資產的運營和管理,而且還要承擔固定資產的再投入,并參與水價的制定。特許合同一般20~50年。目前法國對大多數私營水務公司采取租讓合同監(jiān)管方式。租讓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提供的服務項目及質量標準,向用戶征收的水費標準及水價變化情況等。
水利工程投融資監(jiān)管。法國城市飲用水供應和排水道、污水處理廠及供排水科研等水利工程投資全部由政府負擔,農村飲用水取水工程由政府與用水戶聯合投資,投資來源包括受益區(qū)所交水費、貸款和捐贈基金等。灌溉工程一般由自籌解決投資,重大灌溉工程的投資由國家負擔全部或一半。在私人水道上修建的水利工程,投資由受益者分攤,有重大效益的工程,由省或區(qū)管理局投資興辦。為避免水價猛漲而使用水戶無法承受,市鎮(zhèn)政府也接受多種形式的公共資助,主要資助來源是流域的水務局和國家農業(yè)供水基金及地區(qū)和省政府的補助,補助通常是從政府預算撥款中以低息貸款形式發(fā)放。
防洪工程投資分攤方法有四種:①國家分攤國有河流防洪工程的投資,受益范圍明確的壩、庫、堤和河道疏浚等。防洪工程投資由受益者分攤;②各部門分攤;③流域機構分攤;④當地集體捐款或向銀行借款。
就運行管理費用的分攤而言,在私有水道上修建的供水工程的運行和養(yǎng)護費用由受益者分攤。對農業(yè)與水資源管理有重大利益或急需建設的水利工程,其運行管理費用由有關省或區(qū)的水管理局分攤。公共河道上,對許可修建的水利工程,其養(yǎng)護維修費用,由特許權擁有者負責。對單位有直接利益的堤、壩、河渠和水庫的養(yǎng)護和維修,其費用按規(guī)定由國家和受益單位分攤。廢水處理廠的運行養(yǎng)護維修費用由全區(qū)域用水戶共同承擔。
水價監(jiān)管。法國水價結構由兩大塊構成:水費和水稅,這也是供水投資的籌集和回收的重要的途徑。在法國城市水價構成中,用戶支付的水費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飲用水的費用,它包括每月的計量費用、處理及輸送費用、管道設施裝置費,如用戶需要專用管道連接,還要另外付費;第二部分,污水處理費用,包括服務費、用于水凈化及下水道設施的費用以及投資興建新的污水處理廠及基礎設施的費用;第三部分,為條件不利地區(qū)和環(huán)境保護所征收的公共基金,以及直接稅(由各市決定是否征收)。其中,基金分別由六大流域的各個水經營機構負責管理,用于支付所需要的水的凈化設備及資源保護的投資。
水價監(jiān)管包括水價的制訂和執(zhí)行兩部分內容。其中,水價的確定權由市長掌握,但法國的多層次水務監(jiān)管體系賦予法國每一個地方社區(qū)管理當地水務的權限,因此,水價格的制訂過程是一個多方面協商、民主對話的過程,其中,水價聽證會是一個制度化的途徑,一般由市鎮(zhèn)政府召集投資公司代表、用戶代表和供水單位代表,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討論協商后定價。其中,廣大用戶反映強烈的是水價過高或價格上漲過快,以及水質安全問題;供水服務單位(包括水工程的私人投資者、私人供水服務者)要求收支平衡,投資者首先考慮的則是如何通過收費收回投資成本和利息,供水服務人員的費用也占據很大比例;政府則需要考慮財政支出、通貨膨脹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水供給和污水處理的可持續(xù)運行等因素。各方按照如下程序達成水價:水工程投資者首先同供水公司和用戶代表等協商后提出一個擬定價格,用戶接受后,三方以共同簽署合同的方式確定下來,最后由市長確認。因此,一般來說,法國的水消費者所交納的費用是當地水所需費用的精確反映。但水費的制定還要考慮兩方面的影響因素:一方面,是由不同流域的水資源可利用量及水質所決定;另一方面,由人口密度和需求彈性變化、供水的邊際成本以及自然條件和污染數量決定。因此,法國有多種不同的水價,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區(qū),對用水者而言,水費差價很大。全國平均值是每立方米為14法郎,但有的地區(qū)每立方米水價可高達40法郎?傮w上,私營公司供水水價高于公營和混合經營型水價。而城市供水價較農村供水價約高42%。地方政府往往通過提供不同的補助來減少差價。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供水需求及歐共體提出的供水水質標準,法國新開工建設的供水工程投資較大,回收投資及平衡財務的壓力也相應較大,因此,水價標準的調整也較頻繁。不過,水價調整的過程是透明的,供水單位的財務盈虧既要上報主管部門,又要向社會用戶公布。調價的條件、原因、用途,擴大投資或維修、更新、改造的計劃,都讓社會及時了解并充分監(jiān)督。用戶對服務和收費提出的投訴能及時解決并反饋,各級政府及供水機構都能充分尊重用水戶協會的要求和意見。
水價的執(zhí)行方式有三種。第一種,在委托管理模式下,與政府簽定了出租合同和特許合同的私人供水公司,直接負責向用戶收取水費。不過簽定出租合同的私人公司須把一部分水費返還給政府用于投資。第二種,在政府水管局直接管理模式下,由市鎮(zhèn)政府或聯合工會負責供水服務的運行管理,由收費員向用水戶寄送帳單進行收費。第三種,是市鎮(zhèn)政府和私營公司結成供水聯合體,共同執(zhí)行,用水戶與供水聯合體的經濟關系是憑水帳單付費和回收投資成本。這又分三種情況:一是政府水管局與私人公司按合同共同負責供水公共服務設施的運行,并共享利潤;二是市鎮(zhèn)政府付給供水服務合同承租人標準服務報酬,由政府決定水價標準;三公私聯營的有限責任公司形式,政府至少占全部資本的51%。公私按股份分配利潤。
巴黎的第一個弧形封閉下水道出現于1370年,當時只有一小段。以后幾百年里,排水仍是露天陰溝的形式。19世紀初拿破侖時代,巴黎封閉式下水道建了30m。19世紀中期,巴黎城市建設的功臣奧斯曼和貝爾格朗設計了巴黎主要街道,也開始大規(guī)模地修建下水道。巴黎弧形封閉式下水道已建成600km。1894年時,政府又以法律的形式規(guī)定,所有飲用水供應、廢水排泄均采用封閉形式。所以準確地講,巴黎的下水道不僅僅是一個陰溝,而是一個完整的排水系統(tǒng)。除了排水溝外,它還設有兩套供水系統(tǒng),一套共飲用水,一套供非飲用水,以及一條壓縮空氣管道,一個氣壓文件傳送系統(tǒng)和一些電話線路(附圖一)。今天巴黎下水道總長2100多km。100多年前貝爾格朗設計下水道的理念今天仍然在用。只不過現在人叫做“共同溝”,就像浦東建設的那段那樣。貝爾格朗的那種地下設施超前建設的思想,其實在舊上海的英、法租界中就能看出。舊上;春B愤沒有煤氣,但淮海路兩邊的弄堂里早已埋下了煤氣管,而南京路就沒有這樣做。
巴黎下水道的管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導游是真正的清潔工,身穿綠色工作服,頭發(fā)整齊油亮,教育有素,彬彬有禮。跟他走進下水道,如同上面的街道。法國的下水道四通八達,2100多km的管道有26000個出口,遍布全市(其中18000個可以進人)。為了不迷失方向,每段下水道都有名字,它的名字與上面的路名是對應的。養(yǎng)護工人可以沿陰溝兩邊人行窄道到任何地方。從1867年世博會開始,就陸續(xù)有外國元首來參觀。現在每年仍然有十萬人來此參觀。
巴黎2100km長的下水道,由東南向西北地勢較低的阿謝爾方向流,每天排放的污水約120萬t,排水系統(tǒng)則是合流形式的。下水道的污水目測基本是生活污水,而且沒有像上海那樣臟,沒有塑料袋等大的垃圾。這與市民文化素質和生活習慣有直接關系。在整個下水道網絡中,有2個電腦控制的污水提升站;11個專門針對雨季塞納河水的“漲水站”以及安全閥,來保證經過馬路又流回到塞納河水的質量;50個專門用于下大雨時保證排水效果的路邊下水道;7條倒虹管道橫穿塞納河,將城南的廢水引到城北。在巴黎共有400名下水道維修工(附圖二)負責整個下水道網絡的維護,包括清潔坑道、修理管道、尋找、搶救掉進或迷失在下水道中的人,用水淹的辦法來滅鼠;監(jiān)管凈化站,等等。
巴黎下水道的養(yǎng)護方法沿用了100多年前貝爾格朗發(fā)明的辦法,在今天看來仍然很實用。下水道的大部分管段的流速大于0.3m/s,但仍然有大量的泥沙進入下水道。這是因為巴黎的供水系統(tǒng)分為飲用水和非飲用水。非飲用水主要用于沖洗馬路(附圖三)、澆花,每天約40萬t。污水中所含的泥沙如果不清除,會造成下水道堵塞。因此在下水道中有清砂船,大的十幾米長,幾個人合力操作(附圖四)。船體整個鋼鐵結構,像拖船一樣扁平。小的清砂船1m多長,單人操縱。每年約清撈15000m3的沉積物。在斷面比較寬、流速比較慢的陰溝里放置了直徑約1m,外表像木酒桶,由木條拼成的巨大木球。它看來簡單但符合流體力學原理,木球的放入使水流寬度變窄,壓力增大,流速加快,便沖走了沉積物。大木球在主干道走,漂17km的距離要花整整17d的時光。今天當地的巴黎人只要你談起巴黎的下水道,都會自豪地講,這是全世界最好,最文明的下水道。貝爾格朗先生(附圖五)為巴黎下水道貢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我國的排水事業(yè)起步于上個世紀初,以后的幾十年有于種種原因停了六十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進入飛速發(fā)展階段,經過二十幾年,今天走出國門看看一些國家走過的路,值的我們反思,借鑒,學習的。
■
(由上海市城市排水市北運營有限公司供稿)
法國排水考察啟示(李建勇)
時間:2006-09-06 來源::《水利水電市場》2006年8期
節(jié)前公司總經理李建勇率隊赴市南防汛泵站開展安全大檢查
|
 |
|
 |
4月27日上午,上海排水公司總經理李建勇(圖右3)、副總經理姚杰,率公司設施部、安保部、信息部、辦公室等負責人一行8人,在市南分公司副經理劉寶華、生產科長陸永亮陪同下,先后來到新蒲匯塘泵站、陸家浜路泵站進行節(jié)前安全大檢查。
李總在仔細查看了泵站的各項防汛準備工作,了解泵站目前設備、人員運行情況后,要求泵站員工要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迎接新一輪汛期的到來,嚴格按照安全標準化泵站的要求實施管理,力爭做到安全度汛、遇事不亂、應對及時,優(yōu)質服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