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物理學院方海平教授團隊“固液微觀界面動力學性質的理論研究及其應用”,昨天獲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該項目的一項落地成果——外形和尺寸類似保溫杯的便攜式海水淡化器,重量不到1公斤,能快速從海水中提取大量淡水。
“杯子淡化海水”的原理很簡單——它內(nèi)部采用了特殊的氧化石墨烯膜,能夠有效阻擋并過濾鹽離子,同時允許水分子通過。
石墨烯膜是由碳原子組成的蜂窩狀平面薄膜,其獨特的二維結構使其在能源、材料等領域展現(xiàn)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國際上普遍希望利用石墨烯的二維特性來構筑高性能的分離膜,以解決污水處理和海水淡化等領域的核心技術難題。
然而,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要求將石墨烯膜的“層間距”控制在十分之一納米的精度,方海平教授從2008年開始專注這項挑戰(zhàn)。
化學家們早就發(fā)現(xiàn),石墨烯的蜂窩狀結構具有一種特殊的電子行為,這被稱為π電子。π電子能夠與鈉離子等陽離子產(chǎn)生強烈的相互作用,形成“離子-π”作用。然而,由于水合離子的存在,這種作用在水溶液中通常會被忽視。方海平團隊基于統(tǒng)計物理理論,認識到“離子-π”作用在水溶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應當利用離子精確控制石墨烯膜的層間距,以實現(xiàn)離子篩分和海水淡化。他們的實驗成功驗證了這一理論預言,相關論文已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發(fā)表。
基于離子控制石墨烯膜的基礎研究,團隊成功研發(fā)出一款實用化的石墨烯復合海水淡化膜。根據(jù)裝機實測的結果,這種膜的水通量約為美國陶氏海水淡化膜水通量的15倍,是目前最先進的實用化海水淡化膜之一。此外,團隊研制出“保溫杯”大小的便攜式海水淡化器,成果已入選上海市綠色技術目錄。
不只為海水淡化提供理論支撐,方海平教授團隊還在石墨烯表面觀察到了一氯化鈣的二維晶體。“這個發(fā)現(xiàn)顛覆了傳統(tǒng)觀念,人們通常認為,鈣是二價的,它的化合物必然是二氯化鈣,因此不可能具有鐵磁性,并且是絕緣的。”方海平說。
實際上,這些一氯化鈣二維晶體展現(xiàn)出非常獨特的性質,不僅具備導電性,還具有室溫下的鐵磁性。更為罕見的是,它們同時具備壓電性質和金屬性質——這些特性預示著,在晶體管、磁性裝置、導電電極等研發(fā)領域,以及在儲氫、催化劑等方面的應用上,它們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