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管廊 | 有了它,綜合管廊的生命才算完整
綜合管廊 | 有了它,綜合管廊的生命才算完整
來源: 城建水業(yè)
前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地下管線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綜合管廊在解決市容、安全等問題上的獨特優(yōu)勢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了進一步發(fā)揮綜合管廊的作用,中央及住建部要求將污水管道納入綜合管廊,但是排水管道入廊相比其他管線需要更審慎的考慮。本文從排水形式、動力選擇以及高程銜接三個方面分析了排水管道入廊的可行性,指出了排水管道入廊目前遇到的三個問題,提出了相關問題的解決對策。為排水管道納入綜合管廊設計提供了借鑒與參考。
排水管道入廊的現(xiàn)狀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地下管線問題成為城市基礎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我國市政管道基本采用直埋于道路下方的施工方式。隨著時間推移,道路下的空間已趨近飽和,對各公用管線的養(yǎng)護和維修帶來諸多不便,甚至引起一些嚴重的安全事故。此外,管線產權單位眾多,目前沒有形成良好的協(xié)調機制,導致管理混亂、開發(fā)無序的問題時有發(fā)生。而綜合管廊有助于解決“拉鏈馬路”以及“空中蜘蛛網”等問題。
為了充分發(fā)揮綜合管廊在收納及管理公用管線的優(yōu)勢,中央〔2016〕6號文件(《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凡是建設有綜合管廊的區(qū)域,各類管線必須全部入廊,管線以外的區(qū)域不得新建管線”。住建部近期又再次強調“所有管線包括燃氣、污水必須全部入廊,正在設計、沒有施工的管廊必須考慮燃氣、污水入廊,否則不能開工建設。已經開工但是燃氣、污水沒有入廊的要修改設計,確保管線全部入廊,否則不予驗收。”
但是關于排水管道是否入廊,目前存在很多爭議。雖然已有一些城市將排水管道納入綜合管廊,但國內的排水管線一般采用重力流,這將增加綜合管廊的埋深、增大斷面尺寸并增加工程投資。排水管道的冒溢及有害易燃氣體,會增加綜合管廊的安全隱患。因此排水管道如何入廊、入廊后的運營維護問題要設計人員進行詳細嚴密的論證后再作判斷。
排水入廊的可行性分析
(1)排水形式
解決排水管道入廊的首要問題是采用何種排水形式。一般說來,運輸流質的載體有管和渠兩種,兩種載體在工程造價、水利條件等各有特點。
對于雨水而言,采用管廊結構本體輸送可以增加水力面積、提高輸水能力,還可以結合調蓄功能,實現(xiàn)海綿城市的“灰綠結合”,因此在綜合管廊中采用箱涵形式輸送雨水是可行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管廊本體輸送雨水時,若將雨水箱涵放置在燃氣艙一側,應注意燃氣艙必須在雨水艙之上,以防變形縫處防水性能不佳導致燃氣少量泄露進入雨水艙形成集聚,引起事故。
污水中的硫酸根、氯根離子對混凝土有腐蝕作用,并且污水中含有硫化氫等腐蝕性氣體,均都不利于綜合管廊的日常養(yǎng)護和檢修,因此規(guī)范規(guī)定污水入廊應采用管道形式。不過目前也有案例表明采取特殊防腐措施,也可以利用管廊本體輸送污水。
排水管道入廊后,日常養(yǎng)護和清通方式與傳統(tǒng)直埋式管道有著較大不同,在進行相關設計時可以參考建筑給排水的檢修方式,或者結合檢查井。
下圖為幾種雨污水管道在管廊中的布置形式。
(1) 雨污雙涵
(2) 一涵一管
(3) 雨污雙管
(2)動力選擇
目前在我國,市政排水管道往往采用重力流。重力流管道敷設簡單、易于檢修、無需額外動力,為國內排水管道首選的方式。規(guī)范中也推薦排水管道采用管道形式來輸水。但是重力流管道在平原地區(qū)需要設置提升泵站以減小埋深,有可能增加額外的基建費用和養(yǎng)護成本。
近幾年來,壓力及真空輸水的排水管道在室外給排水中得到采用[5]。真空排水管道系統(tǒng)具有無逸散有害氣體風險、高程要求較小等優(yōu)點,但是需要安裝配套的真空泵等動力設備,系統(tǒng)規(guī)模受限,對接管用戶也有硬件要求。對于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考慮采用壓力和真空輸水雨、污水管道納入綜合管廊。
(3)高程銜接
排水管道均為重力流,需要敷設有坡道的管道來輸送排水管道,如果坡度、高程不恰當會導致輸水不暢,這對于綜合管廊這樣的封閉環(huán)境會引起災難性的后果。因此這兩類管道對高程有嚴格的要求,而排水管道能否入廊,要視管道高程能否與管廊高程相匹配而決定。
綜合管廊一般隨地形來決定高程,而結合排水管道入廊來考慮管廊的高程,則需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地質地貌和自然地形來布置。根據目前的經驗,丘陵地區(qū)的地形有起有伏,排水管道高程與管廊高程通常更容易相互匹配,因此更可能入廊。
除此之外,有一部分綜合管廊建設在已建成地區(qū),用戶接管需求強烈,但是已建成支管和管廊內排水管道的高程銜接需要優(yōu)化,這是排水管道入廊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此外,綜合管廊布置有較多節(jié)點,大部分節(jié)點對排水管道支管來說屬于地下障礙物,這對支管接入不利。
排水管道入廊的存在問題
(1)現(xiàn)行規(guī)劃不夠兼容
由于各地的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及排水管道專項規(guī)劃往往早于綜合管廊規(guī)劃,甚至有些地區(qū)尚未制定綜合管廊規(guī)劃而排水管道工程已部分實施,這就導致現(xiàn)有排水管道的高程與綜合管廊的高程沖突,排水管道無法納入綜合管廊。若要強行納入排水管道,則需要解決污水提升或管廊增加埋深等一系列問題。本來自成體系的排水管道管網系統(tǒng)反而被綜合管廊切割、斷開,本來可以依靠重力的排水管道管網系統(tǒng)反而需要泵站才能提供動力,這些后果都是沒有通盤考慮綜合管廊和排水管道的關系、協(xié)調處理現(xiàn)有管網系統(tǒng)、因地制宜的弊病。因此排水管道入廊不是簡單地把管道放進去,而是從全局和整體通盤考慮地區(qū)內排水體制、排水要求后才能得出結論。
(2)相關標準內容滯后
目前指導綜合管廊設計的規(guī)范主要有《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838-2015),綜合管廊相關標準體系仍在論證和建立過程中。由于綜合管廊配套規(guī)范尚不完整,甚多與排水管道入廊相關的問題尚未定論,現(xiàn)行規(guī)范(《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GB50014-2006(2016版))在制定時尚未考慮綜合管廊納入排水管道的情況,因此有些條文沒有解釋清楚,甚至部分條文存在相互矛盾的情況。
(3)運營養(yǎng)護尚無配套
市政排水工程需要周期性的養(yǎng)護。養(yǎng)護工作的好壞決定了城市排水系統(tǒng)是否運行通暢。埋地式排水管道有檢查井可供操作,但是一旦排水管道入廊,日常養(yǎng)護工作例如清淤、檢修等成了新的課題。而由于國內納入排水管道的綜合管廊案例較少,如何實現(xiàn)管廊內對排水管道的日常養(yǎng)護不僅需要設計單位認真思考,更需要運營單位的積極配合。
排水管道入廊的相關對策
(1)規(guī)劃先行
雨、污水管道入廊的先決條件是管道高程與管廊高程的相互匹配和結合,但這不是機械粗暴地調整規(guī)劃或高程,而應是結合綜合管廊建設,先對排水系統(tǒng)規(guī)劃進行通盤考慮,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
(2)因地制宜
現(xiàn)狀市政排水系統(tǒng)專項規(guī)劃中,管道往往考慮直埋埋設。如排水規(guī)劃能結合管廊建設,對排水輸水方式、管網布置、管道高程、管徑、管材、管坡、按入點等做技術合理的調整,則能提高管道與管廊高程的匹配度,提高重力輸水雨、污水管道的入廊可能性。
(3)結合本體
雨水入廊可采用管廊結構本體即箱涵型式排水,箱涵斷面較大,輸水坡度較小,相對于管道入廊,在技術上布置相對較為容易。有條件地區(qū)還可考慮利用管廊結構本件建設調蓄池,使管廊與海綿城市建設結合。
(4)相互借鑒
設計管廊內的排水管道要不拘一格、開拓思維,不妨借鑒室內給排水、工業(yè)給排水的做法,采用已有的、成熟的技術為我所用并加以改造,可以更合理地布置管網系統(tǒng)。
本文摘錄了《排水管道納入綜合管廊的思考》一文,歡迎業(yè)界同行批評指正。
文章信息
許云驊. 排水管道納入綜合管廊的思考[J]. 中國市政工程, 2016(s1):85-86.
文字采編 / 許云驊
編圖排版 / 許云驊
校對審核 / 汪勝 王家華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主辦單位:
1
2
3
4
5
6
會務費:
住宿:
單位 |
郵 編 |
|||||||
地址 |
||||||||
姓名 |
性別 |
部門 |
職務 |
電話 |
手機 |
|
是否 住宿 |
|
匯款 方式 |
區(qū)間 |
距離 |
公交 |
地鐵 |
出租車 |
6km |
/ |
|||
27km |
||||
12km |
/ |
|||
3k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