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廣場與大型綠地海綿方案設計指引
設計
0 前言
本設計指引用于指導新建和既有公共綠地與廣場的海綿方案設計,主要內容包括前期準備、指標確定、方案設計、績效分析、監(jiān)測方案、工程投資估算、成果要求,共七章。
1前期準備
1.1資料收集
(1)項目概況。包括公共綠地與廣場所在地區(qū)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規(guī)劃和要求、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開發(fā)強度;項目區(qū)域位置、建設范圍和規(guī)模等。
(2)現(xiàn)狀基礎資料。包括公共綠地與廣場總平面圖、周邊地形條件、市政管網(wǎng)及排水設施、用地范圍內的現(xiàn)狀(周邊道路、建筑物現(xiàn)狀等)、地下空間開發(fā)及其它項目相關的設計資料。
(3)自然條件。根據(jù)公共綠地與廣場下墊面條件、水文氣象、地形地貌、土壤類型、水系及水質、地下水位等,分析海綿公共綠地與廣場建設的基底條件及可行性。
(4)相關規(guī)劃。包括城市總體規(guī)劃、城市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海綿城市專項規(guī)劃、防洪排澇規(guī)劃、水污染防治規(guī)劃等。
1.2現(xiàn)場踏勘
(1) 實地勘察公共綠地與廣場建設現(xiàn)狀,明確用地范圍、周邊地形現(xiàn)狀、現(xiàn)狀市政管網(wǎng)及排水設施、周邊道路、建筑物現(xiàn)狀,既有廣場豎向高程的測量等。
(2)明確可建設海綿設施的空間位置。
(3)采集公共綠地與廣場的鋪裝、路面徑流以及停車場徑流的水樣,分析SS、CODcr、NH3-N、TN、TP、油脂類等特征污染物濃度。
2目標確定
依據(jù)海綿城市專項規(guī)劃等,結合現(xiàn)場踏勘情況,分析現(xiàn)狀資料、徑流特征等,確定公共綠地與廣場海綿方案的指標,主要包括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徑流污染削減率、雨水資源利用率等。
3方案設計
3.1總體方案設計
3.1.1公共綠地與廣場徑流組織設計
①根據(jù)公共綠地與廣場總平面圖、豎向設計、周邊現(xiàn)狀條件、市政管網(wǎng)設施條件以及相關排水要求等,結合公共綠地與廣場等高線地形圖,分析公共綠地與廣場及其周邊區(qū)域的地形變化情況以及相對高點、低點,明確區(qū)域內徑流流向,劃定匯水分區(qū)。
②公共綠地與廣場的周邊區(qū)域匯水設計,主要表現(xiàn)在與周邊道路、建筑物的豎向關系,應結合周邊道路、建筑物以及公共綠地與廣場的豎向高程,分析公共綠地與廣場、周邊道路、建筑物的徑流流向。
③廣場內部匯水設計,應結合廣場不同的功能分區(qū)。出入口區(qū)、觀賞區(qū)、休憩活動區(qū)、道路系統(tǒng)、停車場等功能區(qū)宜劃分為各自獨立的匯水分區(qū)。
3.1.2公共綠地與廣場的海綿設計策略
統(tǒng)籌協(xié)調規(guī)劃、建筑、給排水、園林、道路、水文等專業(yè),依據(jù)因地制宜、經(jīng)濟有效、方便易行、便于維護的原則,落實海綿公共綠地與廣場的建設指標。
應根據(jù)公共綠地與廣場的性質功能、周邊地形條件以及市政管網(wǎng)設施條件,確定不同類型公共綠地與廣場雨水徑流收集、儲存、凈化以及利用的技術思路,以及與市政管網(wǎng)設施或水體的連接方式。
按照性質、功能、用途、在道路網(wǎng)中的地位,公共綠地分為綜合公園、社區(qū)公園、專類公園、帶狀公園、街旁綠地等五類;廣場分為市政廣場、紀念廣場、休閑娛樂廣場、集散廣場、交通廣場、商業(yè)廣場等五類。
圖1 公共綠地與廣場海綿設計策略示例
1.公共綠地的海綿設計策略
①公共綠地的海綿設施選擇應以收集、入滲為主,以調蓄和凈化為輔。
②根據(jù)不同的功能、用途(游憩、觀賞、生態(tài)等),公共綠地布置適宜的海綿設施。
③以游憩為主要功能的公共綠地宜采用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池、植草溝等,以觀賞為主要功能的公共綠地宜采用雨水花園、生態(tài)樹池、濕塘、雨水濕地等,以生態(tài)為主要功能的公共綠地宜采用雨水濕地、調節(jié)塘等。
2.廣場的海綿設計策略
1)市政廣場
①市政廣場的主要功能為組織集會活動,廣場有足夠的行人活動空間、以硬質鋪裝為主、綠地較少且沿周邊分布等特點。海綿設計應結合市政廣場的特點,避免妨礙交通和破壞廣場的完整性。
②市政廣場適合以灰色排水為主,宜采用線性排水的方式。廣場雨水徑流通過線性排水溝有組織的匯流與轉輸,引入周邊綠地海綿設施或雨水調蓄設施。
③市政廣場周邊的綠地宜與道路、建筑設計相結合,可運用的海綿設施有生物滯留池、生態(tài)樹池、高位花壇、植草溝等。
④市政廣場的海綿設施均設置溢流管,超過設計標準的雨水溢流入市政管網(wǎng)。
圖2 市政廣場雨水徑流系統(tǒng)
2)紀念廣場
①紀念廣場的主要功能為紀念某些人物或事件,廣場有主體建筑物突出、比例協(xié)調、足夠瞻仰與游覽活動的硬質鋪裝、周邊綠地較多等特點。
②紀念廣場的硬質鋪裝宜采用透水鋪裝,同時設置線性排水溝或植草溝,雨水徑流通過有組織的匯流與轉輸,引入周邊綠地海綿設施。
③紀念廣場的綠地面積較大且集中,宜優(yōu)先考慮采用雨水調蓄設施。
④紀念廣場的海綿設施均設置溢流管,超過設計標準的雨水溢流入市政管網(wǎng)。
圖3 紀念廣場雨水徑流系統(tǒng)
3)休閑娛樂廣場
①休閑娛樂廣場的主要功能為觀賞游憩,廣場有分布廣泛(既可位于城市的中心區(qū),也可位于居住小區(qū)周圍或一般街道旁)、數(shù)量較多、布局靈活、綠化率高、貼近市民的生活等特點。休閑娛樂廣場的海綿設計應結合居住區(qū)、商業(yè)區(qū)等設計。
②休閑娛樂廣場通常設計大量的綠化空間,宜優(yōu)先考慮采用具有雨水調蓄和水質凈化功能的設施,既豐富廣場景觀效果,又兼顧設施功能性。
③休閑娛樂廣場功能分區(qū)較為明確,海綿設施設計應結合不同功能區(qū),合理布置海綿設施。
④休閑娛樂廣場的海綿設施均設置溢流管,超過設計標準的雨水溢流入市政管網(wǎng)。
4)集散廣場
①集散廣場的主要功能為交通集散,可分為站前廣場和大型公共建筑前廣場。
②過去站前廣場設計更多的需要考慮人流、車流的疏散,而現(xiàn)在車站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后,將人流、車流分散至地下空間(停車場和公交車站等),站前廣場設計應結合海綿設施。
③集散廣場一般以硬質鋪裝為主,宜采用透水鋪裝,同時設置線性排水溝或植草溝,雨水徑流通過有組織的匯流與轉輸,引入周邊綠地海綿設施。
④集散廣場供行人停留、休憩的空間,宜采用生態(tài)樹池等,滿足行人活動舒適性以及設施功能性的要求。
⑤集散廣場的海綿設施均設置溢流管與市政管網(wǎng)相連接。
⑥有條件的站前廣場可設計為下沉式廣場。下沉式廣場的上部設置溢流管、底部設置放空管與市政管網(wǎng)相銜接。
圖4 集散廣場雨水徑流系統(tǒng)
圖5 大型公建前下沉式廣場示例
圖6 汽車站前下沉式廣場示例
5)交通廣場
①交通廣場是指環(huán)形交叉口和立體式的橋頭廣場等,主要為組織交通,也可裝飾街景。海綿設施設計應既不能影響交通組織,又要兼顧景觀效果。
②交通廣場一般不涉及人的公共活動,宜設計為下沉式,采用小型濕地、濕塘等具有調蓄功能的海綿設施,收集與凈化路面雨水徑流。
③交通廣場的綠化量大且景觀要求高,宜優(yōu)先考慮雨水收集利用,廣場底部設置蓄水模塊,減少綠化澆灑量。
④交通廣場的雨水調蓄設施均設置溢流管,超過設計標準的雨水溢流入市政管網(wǎng)。
⑤交通廣場地勢較高且地下空間已開發(fā)利用,宜采用生態(tài)排水方式,廣場雨水徑流散排入周邊綠地海綿設施。
圖7 交通廣場雨水徑流系統(tǒng)
圖8 交通廣場示例
6)商業(yè)廣場
①商業(yè)廣場的主要功能為購物、休閑、娛樂、觀賞、飲食、社會交往等,廣場是以行人活動為主,有人流量大、商業(yè)與服務設施齊全、雨水徑流污染負荷大等特點。
②地下空間已開發(fā)利用的商業(yè)廣場,宜采用線性排水溝收集廣場自身以及周邊區(qū)域雨水徑流導向兩側,雨水徑流進入市政管網(wǎng)前應設置初雨水棄流設施。
③地下空間未開發(fā)利用的商業(yè)廣場,宜設計為下沉式廣場。下沉式廣場的上部設置溢流管、底部設置放空管與市政管網(wǎng)相銜接。
圖9 商業(yè)廣場雨水徑流系統(tǒng)
3.2公共綠地與廣場的海綿設施設計
3.2.1地形
①通過對公共綠地與廣場的地形分析,明確區(qū)域內地形的變化情況以及高地處、低洼處。
②根據(jù)公共綠地與廣場內雨水徑流集聚位置不同,設置不同類型、功能、形式的海綿設施。
③在高地處宜設計為硬質鋪裝的廣場,供行人休閑活動。在低洼綠地處宜采用濕塘、雨水濕地等具有雨水調蓄功能的海綿設施,雨水經(jīng)凈化處理可用于綠化澆灑、鋪裝沖洗。在地形較為平坦且起伏小處,宜采用以收集與轉輸為主要功能的海綿設施。
圖10 公共綠地與廣場地形設計示例
圖11 濕塘示例
圖12 雨水濕地示例
3.2.2鋪裝
①廣場的硬質鋪裝面積較大且集中,適合以灰色排水為主,宜采用線性排水的方式。雨水徑流通過線性排水溝收集與轉輸至周邊植草溝和生態(tài)樹池。植草溝滲透與轉輸廣場過剩的雨水徑流,引入周邊綠地海綿設施。
②面積較小、零碎化的硬質鋪裝,宜采用生態(tài)排水方式,雨水徑流散排入周邊海綿設施。
③廣場的硬質鋪裝也可設置雨水濕地或地下式蓄水池,用來收集周邊硬質鋪裝的雨水徑流,凈化后可用于綠化澆灌、鋪裝沖洗。
④廣場以步行活動為主,硬質鋪裝宜采用透水鋪裝。
圖13 線性排水溝示例
圖14 透水鋪裝示例
3.2.3公共綠地
①公共綠地設計應低于硬質鋪裝、道路,確保硬質鋪裝、道路的雨水徑流流向綠地海綿設施。綠地與硬質鋪裝、道路銜接區(qū)域應設有緩坡處理。
②周邊區(qū)域雨水徑流匯入公共綠地與廣場的海綿設施前,應利用植草溝、沉淀池等對匯入公共綠地與廣場內的雨水徑流進行預處理,處理后雨水徑流引入海綿設施。
③公共綠地與廣場一般有道路連接或環(huán)繞,在與道路相鄰一側的綠地宜與道路設計相結合,可運用的海綿設施有生態(tài)樹池、生物滯留池等,保證公共綠地與廣場和道路的人流、車輛互不干擾。
④公共綠地面積較大且地形起伏小,宜優(yōu)先考慮采用雨水收集回用設施。收集回用設施可采用地下式,以保證安全和節(jié)約用地。雨水經(jīng)凈化后可用于綠化澆灌、鋪裝沖洗等。
⑤分布較為分散且呈斑塊狀的綠地,宜采用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池、植草溝等小型分散式海綿設施。
⑥公共綠地污染嚴重區(qū)域應設置初雨水棄流設施,處理后的雨水徑流匯入綠地海綿設施。
⑦公共綠地的各海綿設施經(jīng)過入滲通過底部排水盲管相連接,雨水徑流收集與轉輸至濕塘、雨水濕地或蓄水池等雨水調蓄設施。
圖15 下沉式綠地示例
圖16 植草溝示例
圖17 生物滯留池示例
圖18 雨水花園示例
圖19 生態(tài)樹池示例
圖20 蓄水設施示例
3.2.4水景
①公共綠地與廣場的水體(噴泉、瀑布、水塘等)應作為雨水調蓄設施,與景觀設計相結合,凈化后雨水可用于綠化澆灌、鋪裝沖洗以及景觀回用。景觀水體的溢流排放系統(tǒng)應與市政雨水管網(wǎng)相銜接。
②公共綠地的水體周邊應根據(jù)水流方向、速度和沖刷強度,合理設置生態(tài)駁岸;同時宜設置植草溝、生物滯留設施等對匯入公共綠地的水體進行預處理。
③廣場的水體應設置初雨棄流設施,可不采用生態(tài)駁岸。
④供老人、兒童等特殊人群活動的廣場應以安全為重,不宜設置濕塘、水景等設施,可結合景觀設計采用枯山水、旱溪等形式。
圖21 景觀水體與雨水調蓄相結合示例
3.2.5建筑與景觀小品
①廣場建筑可采用綠色屋頂;綠色屋頂設置雨水集蓄回用,用于綠色屋頂澆灌。廣場建筑外墻,也可設置垂直綠化。
②廣場建筑雨落管宜優(yōu)先采用斷接方式排水,可采用高位花壇承接雨水也可采用散排形式,利用植草溝等方式將承接或散排的雨水引入海綿設施。
③廣場海綿設計應與景觀設計相結合,確保海綿設施與景觀小品的布置既相互融合、協(xié)調,又滿足景觀效果及功能要求。
圖22 雨落管斷接方式示例
圖23 綠色屋頂示例
圖24 垂直綠化示例
3.2.6道路系統(tǒng)
①公共綠地與廣場內部道路宜采用生態(tài)排水方式,路面雨水徑流散排入兩側綠地海綿設施。
②道路兩側沒有條件布置海綿設施時,可采用線性排水溝或植草溝等,有組織的收集與轉輸雨水徑流,引入周邊海綿設施。
③公共綠地與廣場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鋪裝,機動車道宜采用透水混凝土。
圖25 吐水鋪裝示例
圖26 透水路面示例
3.2.7停車場
①停車場作為公用綠地與廣場的附屬設施,應設計為生態(tài)停車場。停車場采用透水鋪裝,雨水徑流匯入植草溝再導入生物滯留池等具有水質凈化功能的海綿設施。
②廣場也可開發(fā)利用地下空間,設計地下停車場,解決廣場本身及附近停車問題。
圖27 生態(tài)停車場示例
4 績效分析
4.1 總體指標校核
(1)年徑流總量控制率
根據(jù)《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fā)雨水系統(tǒng)構建(試行)》中規(guī)定的容積法計算海綿方案實施后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
(2)徑流污染削減率
應查閱相關文獻或從當?shù)貦z測機構獲得該地區(qū)不同公共綠地與廣場的徑流污染現(xiàn)狀資料,作為徑流污染源強數(shù)據(jù)。再根據(jù)所采用的不同類型海綿設施的設計負荷,所對應的污染物去除率、海綿設施的匯水面積和當?shù)乇┯陱姸裙,計算出整個公共綠地與廣場的徑流污染削減率和雨水徑流排放口的污染物濃度。
(3)雨水資源利用率
應根據(jù)公共綠地與廣場的綠地灌溉、鋪裝沖洗、景觀回用等雜用水量確定雨水儲蓄設施的容積,從而計算出雨水資源利用率。
4.2 績效模擬分析
(1)水文效應模擬分析
用SWMM、MUSIC、XP等模型,以公共綠地與廣場海綿方案為基礎,建模分析方案實施前后水文效應,應給出一般、極端降雨事件下分析結果,包括徑流洪峰削減量和徑流洪峰延緩時間。
(2)水質效應模擬分析
用SWMM、MUSIC、XP等模型,以公共綠地與廣場海綿方案為基礎,以獲得的污染源強數(shù)據(jù)、不同類型海綿設施的去除率、各海綿設施對應的匯水面積作為輸入?yún)?shù),分析方案實施前后水質效應,應分析SS、CODcr、NH3-N、TN、TP等特征污染物去除效果和雨水排放口的水質。
5監(jiān)測方案
海綿設施投入使用半年后,可進行績效監(jiān)測。
公共綠地與廣場海綿設施的水質績效監(jiān)測宜采用人工取樣方法,必要時可采用自動在線監(jiān)測。
應在降雨事件發(fā)生并徑流形成后,于不同類型海綿設施的徑流入口和出口取樣。還應在公共綠地與廣場對外雨水排口(接口)取樣。
常規(guī)水質檢測指標應包括SS、CODcr、NH3-N、TN、TP等,停車場的水質檢測指標還應檢測石油類,商業(yè)廣場的水質檢測指標還應包括油脂類。
應在雨水儲蓄設施內設置水位控制器,應根據(jù)天氣預報信息,在降雨事件發(fā)生前控制適當水位。
應采用模擬降雨方式或采用自動在線監(jiān)測方式進行水文效應的監(jiān)測。
6 工程投資估算
工程投資估算通過對工程量的估算,參考各自的綜合單價,計算工程總體投資。
7成果要求
7.1設計說明書
設計說明書應包括項目概況分析、指標確定、總體方案設計、海綿設施設計、總體目標校核、績效模擬分析、監(jiān)測方案、工程投資估算等章節(jié)。
7.2附圖
(1)與市政雨水管網(wǎng)或周邊水系位置關系圖
(2)公共綠地與廣場匯水分區(qū)劃分圖
(3)公共綠地與廣場各匯水分區(qū)徑流組織圖
(4)公共綠地與廣場海綿設施平面布置圖
(5)公共綠地與廣場海綿設施豎向設計圖
(6)海綿設施正常運行徑流排放組織圖
(7)海綿設施溢流運行徑流排放組織圖
(8)海綿設施無法運行徑流排放組織圖
7.3附表
(1)公共綠地與廣場各海綿設施技術指標統(tǒng)計表
(2)公共綠地與廣場各匯水分區(qū)調蓄容積表
(3)公共綠地與廣場各匯水分區(qū)水文效益分析表
(4)公共綠地與廣場各匯水分區(qū)水質效益分析表
(5)公共綠地與廣場海綿方案工程投資估算表
轉載:未來的海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