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墅堰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日前竣工投入試運行,污水日處理能力由5萬噸提升到9.5萬噸。另外,考慮到雨天水量激增情況,該廠專門設計了雨天運行模式,雨季高峰污水處理能力最高可達到18萬噸。
國內的絕大多數污水廠設計時都只考慮晴天的污水量。而實際上,污水廠在雨天運行時由于初期雨水和截流污水的原因,往往水量激增,造成超負荷運行。
為緩解雨天的污水處理運行問題,這次戚墅堰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參照國外污水廠的設計經驗,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如何提高污水廠應對雨天沖擊負荷的能力。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增加了加砂沉淀池工藝。加砂沉淀池是法國開發(fā)的一項專利技術,同樣占地面積,其處理污水的能力是普通沉淀池的2-3倍。處理后的雨水和污水廠主工藝處理后的尾水混合后排放,這就是污水廠的雨天運行模式。
另外,該工程還運用“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對廠區(qū)的地坪、綠化和雨水排放系統進行改造,讓雨水能優(yōu)先排入下凹的綠地,確保道路和建筑的安全。同時,還實施了進行雨水凈化處理的改造,經過凈化的雨水還能儲存起來,用于綠化澆灌等,實現可持續(xù)的綠色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