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已經(jīng)不是制約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主要瓶頸,真正的瓶頸是體制機制問題。
2014年歲末,隨著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印發(fā)《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同時一并發(fā)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通用合同指南》,李開孟終于可以稍作喘息。
作為起草《合同指南》的主要參與者,李開孟很早就關注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在他看來,這次政府部門發(fā)布多項政策,無疑會激發(fā)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投資公共基礎設施的熱情,也會促進地方基礎設施的建設。
但是熱潮背后,李開孟還是有一些隱憂。
“未來兩年將會有相當比例的地方債要到期,但是很多地方政府沒有還債能力,PPP被視為救命稻草”,李開孟說,PPP模式的確可以解決一些建設項目的資金缺口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減輕地方債務壓力。如果社會只看到了這一點,那么就會帶來極大問題。地方政府有可能為了PPP而PPP,根本不關心項目是否適用于PPP模式,也違背中央政府力推PPP模式以激活民間資本,為中國投資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打開一個口子的目的。
李開孟所說的創(chuàng)新機制涉及建立健全基礎設施領域市場化的價值發(fā)現(xiàn)機制、運行監(jiān)督機制、合理有效的政府補貼機制、科學可行的資源配置機制和公平的利益共享機制,以提高公共產品及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掃清民間資本投資的障礙。
李開孟并非是在給PPP模式潑冷水,恰恰相反,他期望PPP模式不要走偏,如果只將其視為微觀層面的項目投融資操作方式的升級,而不是從更宏觀層面的體制機制轉變上來看待,PPP模式在中國推廣會遇到更大的問題。
創(chuàng)新投融資體制
《中國投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在我國并不新鮮,為什么最近又受到各方如此關注?
李開孟:的確,上世紀80、90年代,我國就有一些項目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廣東沙角B電廠是我國第一個成功興建、成功移交的BOT項目?偼顿Y40億港元,1985年7月1日正式開工,兩臺機組分別于1987年4月、7月并網(wǎng)發(fā)電,1999年8月1日正式移交。那時候采用這種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彌補資金缺口,尤其是一些能源、社會事業(yè)等重大項目,國家資金缺口非常大,申請世界銀行、亞洲開發(fā)銀行等一些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也很困難,政府主要目的是引進外資,順帶把BOT模式也引入國內。
PPP項目最近備受關注的原因,我分析與地方融資平臺欠債過多有關系。過去十幾年,地方政府建了很多投融資平臺公司,主要用于解決地方非經(jīng)營性項目建設資金缺口問題。
我國對投資項目分類,從融資管理角度分為經(jīng)營性項目和非經(jīng)營性項目。經(jīng)營性項目,可以通過經(jīng)營將建設成本收回甚至盈利,因此投資者只需要出項目投資總額的20%~30%作為資本金即可,其他資金可從銀行貸款,這種項目一般不會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非經(jīng)營項目多是公益性項目,不能從項目運營中盈利,因此地方政府必須百分之百用財政資金出資,不能從銀行貸款。這些非經(jīng)營項目大多都是基礎性社會公用項目,對城市發(fā)展很重要,卻又面臨資金問題。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就成立公司,將非經(jīng)營性項目放入投融資平臺公司,包裝成經(jīng)營性項目,利用銀行貸款籌集建設資金。
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核心是機制創(chuàng)新
時間:2015-02-12 來源:PPP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