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廣大精微,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呂氏春秋》),這兩句話大家非常熟悉。大到?jīng)]有外面,夠大的吧!小到?jīng)]有里面,夠小了吧!這樣廣大精微的一本書,很多人都會覺得很難讀,難記,難懂,難應用。其實,整部《易經(jīng)》,只講到3個字而已。
第一個是上,上下的這個上,跟上梁的上是同一個字。
一個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一生都不要忘記,要不停地求上進。這個上進,就是往上梁的方向去邁進。所有中國人沒有一個不從小就求上進,全世界找不到像我們一樣,不管到哪里都是求上進的。請問中國人為什么那么命苦,一定要求上進?就是中國人太勢力。今天你是總經(jīng)理,有權(quán)有勢,誰看見你都恭恭敬敬的。哪一天你離開了,沒錢沒勢,大家只做一件事,就是看見你也裝作沒看見。這就叫做“總不理”,就差一個字而已。所以你還說勢力不好,勢力有什么不好呢?凡事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弊。
千萬記住道永遠有兩面性,當人家對你笑的時候,你不要開心,說不定當中有什么問題;當人家對你不笑的時候,你更要提高警覺,這當中一定有什么問題。有人說這樣做人不是很累嗎?不會累。因為腦筋越動越靈活,怎么會累呢?
其實,只要我們牢牢記住,凡事都有兩面性,有一利必有一弊,同樣有一弊必有一利。所以,遇到“好事”別得意,遇到“壞事”別沮喪。如果真能做到全面地看待事物和問題,那我們的人生,將會少一些苦惱,多一些快樂。
“上”,經(jīng)常要加一個豎,叫做“止”,適可而止。
任何事情在求上進的過程中,都要適可而止。這個止非常重要,因為止不住沖過頭,那就完了。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一路求上進,有足夠的時間嗎?有足夠的精力嗎?
什么叫做止?其實很簡單,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今天你是最高的領(lǐng)導,你要掌握那個仁字。你看就連義都不是你首先要做得事情,仁與義是不一樣的,仁就是憑良心,義就是合理,怎么合理?那是下面人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我當總經(jīng)理,我只知道我們的產(chǎn)品是要面對大眾,我們是要維護全民健康的,我們的企業(yè),不管什么行業(yè),只有一個企業(yè)文化,就是為人民服務,這是我在掌握。至于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如何,價格怎么定,跟我無關(guān),各部門要盡責任。但是每個人各有所止,各守其分,各盡其責,這個才是合理的。什么東西總經(jīng)理都懂,那一定有疏漏。凡是什么都管的,最后都是搞得一塌糊涂,這個我們已經(jīng)看的太多了。所以我只要在電視上一看到某個企業(yè)的經(jīng)理在發(fā)表一大堆言論的時候,我心里就有數(shù)了——他公司快完了——這個是很容易想到的事情。
為人父,止于慈,為人子,止于孝。這個孝字是兩個字合起來的,上面這個叫做老,下面這個叫做子,就是處理好老少父子兩代的關(guān)系就叫孝。其實我們今天用人不管要用什么指標考核,最重要的還是要看這個人的人品,我建議直接到被考核的人家里面去看一看,看他跟老人的關(guān)系處得怎么樣,這才是一個重要的參考項目。因為自古以來我們都知道,忠臣出于孝子之門。在家對二老都不孝,還能夠?qū)﹂L官好嗎?那是很多問號。但是我們受西方的影響,什么都注意,就是這個不管。因為西方是公私分開的,我只管你的公事,私事我不管。其實公私是永遠分不開的。
止中有上,上中有止,然后終結(jié)就是一個“正”字。
這個正就叫做道。我們說一個人很上道,就是從上到道。但是這當中經(jīng)常會出差錯,會走上偏道,所以要及時調(diào)整,不斷拉回來,這就叫人生。
上、止、正,這三個字,都只差一點點而已,一個上加一豎就變止,止上面再加一橫就叫正。凡是中國字,有上面一橫下面一橫的,都告訴我們,上面那一橫叫做頂天,下面這一橫叫做立地。做人就要頂天立地,堂堂正正。
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屬曾仕強易友會所有,任何微信公眾平臺轉(zhuǎn)發(fā)須注明出處!